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文|避寒编辑|避寒《——【·前言·】——》古代宫廷的...
2025-08-08 0
要说这年头,还有哪个地方能把科学家愣是逼成了“挖地三尺”的高手,那还真不是地铁施工队,也不是城市管道工程队,而是那些天天在沙漠里跟岩石较劲的地质队和钻井队。
别看他们穿着工装、满脸风沙,其实一个个心里都憋着劲,盯着地底下的宝贝——油啊、气啊、矿啊,尤其是那种能发电的“核粮食”,谁先找到,谁就有资格当能源界的扛把子。
这不,刚刚过去的冬天,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零下二十度的鬼天气,钻井队愣是在沙丘之间打出了一个让西方“牙根发酸”的记录:钻透1820米,发现全球最深砂岩型工业铀矿化。
还没从这惊讶里缓过神来,又一个爆炸消息扑面而来——中国人的第一口超万米科学钻探井,“深地塔科1井”,钻到了10910米!
得,说他们是地质版“地心引力”一点都不夸张,一个往地下1公里多的“铀仓库”钻,一个直接下到地壳深处去敲门。
要知道这可是“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西方地质学家原本认定这里“无矿、无井、无可能”,结果中国人来了一锤子买卖——“有矿、有井、还干成了!”
2024年初冬,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心点,温度低得能让鼻毛结冰,风一吹,脸上像剃须刀在刮。再看远处一支“灰头土脸”的队伍,肩膀搭着防寒大衣,手里拎着热水壶,嘴里嚼着冻得发硬的馕。这队伍不是来野营的,是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和216大队组成的科研突击队。
他们正在干嘛?站在一台高高的钻井设备前,眼睛死死盯着屏幕上的放射性测井曲线,像赌徒盯着老虎机最后一行数字。突然,“嗡”的一声,曲线跳了!值班的技术员郭强一下子站了起来,声音发抖地喊:“动了!铀来了!”
一群人顾不得风沙,撒丫子冲到设备旁,有人直接扑进雪里都没管,因为就在地下1820米,他们找到了——厚度8米的工业铀矿化带,刷新了世界最深砂岩型工业铀矿的纪录!这一发现不只是多了几个数据,它意味着中国在沙漠深层铀勘查领域,扛起了世界级大旗。
讲真,这事放在几年前,说出去都得被人嘲笑。为啥?塔克拉玛干沙漠啊,号称“死亡之海”,光从名字听着都透着股“你别惦记我”的味道。
它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中部,地质构造复杂得像被摔碎又踹了一脚的瓷盘子,一言不合就塌方,一打钻就漏液。别说找矿了,连狗都懒得往里走。
可偏偏中国人不信邪,还真就在这片“科学死角”里发现了砂岩型铀矿的工业化矿化带。这个矿带,位于红杂色层的空白区域,以前根本没人敢想有矿,西方资料甚至把这儿列为“禁区”——但现在,它成了全球最深的砂岩型铀矿!
人家用了“天-空-地-深”四维一体探测技术,从卫星遥感、地面雷达到深钻取芯,啥高科技都招呼上了,还集成了一整套适用于沙漠地区的绿色勘查方案。这叫啥?“看似人迹罕至,实则藏龙卧虎”。
更关键的是,这片矿的发现不仅填补了中国铀矿勘查的空白,还让我国在核能燃料资源上“拽住了方向盘”,以后发电不再仰仗进口,直接就地取“粮”,原子能都能自产自销。
当然,发现铀矿只是“地表以下一小步”,真要下探到万米级别,还得靠另一支队伍——石油人。
镜头转向同一个沙漠区域,“深地塔科1井”的钻井平台上,数十名工人轮班作业,大冬天的,还得淋水降温,为什么?因为地下温度高达220摄氏度,已经能把食用油煮沸。
这口井从2023年5月30日开钻,一路披荆斩棘,钻到5500米用了50天,钻到万米用了279天,而“最后的910米”却用了整整300多天。怎么回事?因为越往下,地层压力越大,岩石越硬,井壁说塌就塌,钻头说断就断。每前进一步,就像在“地壳里蹚雷”。
然而,铁人也有倔劲儿。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的钻井队,一年半没回家,白天黑夜轮轴转,终于在2025年2月20日那天,把数字停在了——10910.00米!
这是亚洲第一、全球第二的垂深井,创下全球多项“最深”纪录:尾管固井最深、电缆测井最深……最牛的是,他们从万米以下拿出第一块岩芯,样子黑乎乎、亮晶晶,专家一看,傻眼了:这下面,真有油气!
看到这儿,有人不禁要问了:西方咋个反应?一句话:惊呼不可能。
不是他们见不得人好,而是几十年来,西方对超深井钻探几乎“踩空”。美国的“莫霍计划”,五十年代就开始打算钻透地壳,结果钻到几公里就解散了;苏联的“科拉超深井”,23年钻到12262米,成了世界纪录,但也付出了断钻具27次的代价,最后被迫封井。
相较之下,中国用了不到两年时间,从设备到人员全自研,还把钻井精度控制到毫米级,还能在地温220度高温下稳定运行,这水平属实“杀疯了”。
更何况,这不是“学术用钻”,是实打实的能源勘探,一头连着油气,一头连着国家能源安全。西方地质界怎么评价?“不科学”,说中国这是“挑战物理极限”,甚至有国外媒体直接把“深地塔科1井”称为“地球版阿波罗计划”。
既然找到了铀矿,又挖到了万米油气,那我们能干嘛?
答案很简单——把国家的能源饭碗,紧紧攥在自己手里。
这8米厚的铀矿化带,就像是核电站的“粮仓”;而10910米深的塔科1井,则像是一扇通往地球能量库的大门。两件事虽不同行业,却殊途同归:都在解决能源安全难题,都在挑战技术天花板。
尤其在全球核能竞赛日益加剧的大背景下,谁掌握了铀矿,谁就掌握了发电主动权。而在新能源发展进入深水区之际,“深地塔科1井”则意味着,中国已经能从地壳深处汲取新的能量来源,甚至从理论层面验证“无机成油”假说,改写传统地质理论。
以前西方不就爱拿“资源控制权”卡人脖子?这回轮到咱做题主了:深地技术谁最强?铀资源谁领先?答案已经不需要争论。
说到底,这场地心探险,不只是技术展示,更是一场关于“信仰”的考验。
在零下20度的沙漠里,凌晨三点,钻机还在嗡嗡作响;钻井工程师在冰雪中喝着冻成冰碴的热水;技术员在控制室里盯着一个屏幕,等待一个信号跳动……所有这些,只为一个目标:在“不可能”的地方,干出“必须干”的成绩。
中国用1820米找到了“铀粮仓”,用10910米钻出了“能源饭碗”,用汗水、血性和科技,在沙海之下,点亮了国家的深地战略地图。
西方曾说:“你们做不到。”现在他们只能问:“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掘地一万米 中国深度在“死亡之海”创下新纪录.新华网.2025-2-20
地下1820米!我国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发现全球最深砂岩型工业铀矿化.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2025-7-22
10910米是如何成就的?我国首口超万米深井完钻.中国科技网.2025-2-20
相关文章
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文|避寒编辑|避寒《——【·前言·】——》古代宫廷的...
2025-08-08 0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乌军入侵库尔斯克州一年后,州长欣施泰因爆料,又有10万朝鲜人将驰援库尔斯克,帮助俄罗斯重建家园。当地时间8月6日,俄罗斯...
2025-08-08 0
编译 | 郑丽媛 出品 | CSDN(ID:CSDNnews) 投稿或寻求报道:zhanghy@csdn.net 本周,GitHub CEO Thom...
2025-08-08 0
金融界2025年8月8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汇鼎智联装备科技(江苏)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基于工业视觉的包装袋缺陷检测设备”的专利,公开...
2025-08-08 0
金融界2025年8月8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世匠电气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高阻燃型拖链电缆”的专利,授权公告号CN22320...
2025-08-08 0
继 4 月 ML-Summit 2025 上海站圆满举办,现场座无虚席,反响热烈之后,2025 全球机器学习技术大会·北京站在大家的期盼下正式官宣。1...
2025-08-08 0
就在本月5号,从提名开始就备受争议的NASA代理局长、同时兼任美国交通部长的肖恩·达菲,掏出了一份PPT,要求在5年之内,在月面建造一座100千瓦级核...
2025-08-08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