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大全文章正文

你以为的“删除”,可能是泄密的开始!解读数据删除的泄密陷阱

百科大全 2025年08月07日 18:08 1 admin

在很多人看来,电脑上的文件只要“右键删除”或“格式化磁盘”就可以一了百了。可现实远比你想的复杂。那些你以为消失的信息,往往只是“藏”了起来,随时可能被“挖”出来。

对于涉密单位来说,这种误区更是风险重重。今天我们就来揭开数据“删不尽”的真相。


数据删除≠数据销毁:我们到底删了什么?

在日常工作中,彻底清除计算机上的电子文件一般要执行如下操作:删除文件进“回收站”,再到“回收站”中删除一次,或清空“回收站”;或者按住Shift键不放,再按Del键。

很多人以为这样就完全清除了计算机上的文件痕迹,因而降低了计算机的安全防护措施,很多泄密也由此产生

其实,上面的操作并没有真正彻底删除文件,这些文件在硬盘上占有一个空间,文件被删除后,如果没有新的文件来重新填补这块空间,理论上都可以从这个空间中恢复被删除的原文件。

你以为的“删除”,可能是泄密的开始!解读数据删除的泄密陷阱

而另一种方式——格式化,也不靠谱。所谓“快速格式化”,本质上只是重置了文件目录的结构。数据本身依然保存在硬盘的扇区中,未被新文件覆盖时极易恢复。甚至一些“深度格式化”手段,在专业工具面前也未必安全。


“删不尽”的代价


超七成二手硬盘可恢复敏感数据

2019年,Blancco公司在美、英、德、芬兰等地共购入159块二手硬盘,他们对eBay和Craigslist等平台上的二手硬盘进行了购买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字取证专家能够从超过78%的二手硬盘中恢复出数据,其中67%包含个人身份信息。更令人担忧的是,11%的硬盘中甚至存储着敏感的商业信息

在商业数据方面,专家们从9%的硬盘中提取出了公司电子邮件,5%的硬盘中存在销售预测等电子表格。同时,3%的硬盘中可以提取出实际消费者数据。而在个人数据方面,43%的硬盘中可以恢复出照片,另外23%存储着社会安全码,21%包含理财信息,10%存有个人简历。这些数据都可能对个人和企业造成潜在的危害。

你以为的“删除”,可能是泄密的开始!解读数据删除的泄密陷阱


一次“虚假格式化”的教训

某涉密单位干部唐某涉密笔记本电脑进行数据删除和格式化处理后,作为非涉密计算机使用,并接入互联网。某境外间谍情报机构通过植入特种"木马",对该笔记本电脑进行远程控制,通过技术手段恢复大量曾经处理、存储过的文件、资料。经鉴定,被恢复窃取的文件包括1份绝密级、25份机密级、51份秘密级文件

最终,唐某因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6个月,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的人员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和行政记大过处分。

你以为的“删除”,可能是泄密的开始!解读数据删除的泄密陷阱

保密提醒

保密法第五十七条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将未经安全技术处理的退出使用的涉密信息设备赠送、出售、丢弃或者改作其他用途”,否则“根据情节轻重,依法给予处分;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删除键,终究不是安全键。在信息安全和保密工作中,别让“删不尽的数据”成为“追不完的责任”。必须按照保密规定,采取符合技术标准的物理销毁措施,将数据彻底销毁,才是真正的“删除”。




来 源:武汉保密,电研思政文库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