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集团自主研发的CX40DF船用低速双燃料发动机于2021年成功交付,成为全球最小缸径的双燃料低速发动机。这台被称为船舶"心脏"的设备,标志着中...
2025-08-29 0
中国科学家实现人类与肠道工程菌远程“对话”
近日,天津大学科研团队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成功构建“可吞服光电子胶囊-工程菌双向交流系统”,建立起人类与肠道工程菌之间的光学“语言”,为肠道健康监测与疾病治疗开辟了新路径。
国际期刊《自然-微生物学》发表了他们的这一成果。
电子胶囊可发出光学指令让细菌分泌治疗蛋白示意图。新华社发
肠道内栖息着数以亿计的微生物,其组成和活动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但由于肠道环境复杂,传统检测和调控手段难以精准捕捉菌群的实时状态。天津大学王汉杰、刘夺团队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杜涛峰团队联合攻关,研发出可吞服的光电子胶囊,如同“智能潜水艇”深入肠道,通过光学信号实现与工程菌的双向交流。
研究人员选择肠道中不存在的光信号作为“加密语言”:一方面,改造益生菌使其能根据肠道炎症标志物(如硝酸根)发光,胶囊的光电传感器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经无线传输至手机App,让人类“读懂”菌群的实时状态;另一方面,胶囊通过LED发出绿光指令,调控工程菌表达抗炎蛋白等治疗物质,实现精准干预。
在猪肠炎模型实验中,该系统展现出显著优势:能比传统检测方法提前1至2天捕捉到肠炎信号,且通过远程调控可有效缓解炎症。这项技术构建了新型“菌-机接口”,丰富了生物电子接口类型,为实现“人-机-菌交互”、推动智能化疾病诊疗奠定了基础。
业内专家认为,该成果为肠道微生物研究提供了全新工具,未来结合人工智能和云技术,有望实现对肠道健康的动态监测与精准调控,为肠炎等疾病的治疗带来革新。
相关文章
中国船舶集团自主研发的CX40DF船用低速双燃料发动机于2021年成功交付,成为全球最小缸径的双燃料低速发动机。这台被称为船舶"心脏"的设备,标志着中...
2025-08-29 0
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AI+”奔向“惠民兴业”(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 张伟)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深入实施...
2025-08-29 0
8月28日,2025年华南地区精神心理专科联盟年会在广州拉开帷幕。本届大会由广州心理卫生协会、华南地区精神心理专科联盟联合主办,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
2025-08-29 0
原文 | https://www.deeplearning.ai/the-batch/issue-316/ 编译 | 段小草 + Gemini 2.5...
2025-08-29 0
亲,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的,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
2025-08-29 0
上周末去看了最近热度很高的《南京照相馆》,后劲很大,整个人沉浸在沉重又复杂的情绪里久久无法平静。回到家夜深人静,想找朋友聊聊,又怕打扰到别人休息。于是...
2025-08-29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