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青岛地铁亮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分享城轨大模型创新之路

抖音热门 2025年08月01日 19:51 2 admin

近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浦东世博中心举办。本届大会盛况空前,7万平方米展览面积创历届之最。青岛地铁集团受邀参会,并分享了《垂域大模型底层逻辑及未来趋势分析》,向参会各方介绍了城轨大模型创新之路。

青岛地铁亮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分享城轨大模型创新之路

青岛地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君带队出席主要论坛,并参观体验了核心技术馆、智能终端馆等展区的前沿科技成果。青岛地铁集团下属子公司青岛智运轨道科技有限公司受邀分享了《垂域大模型底层逻辑及未来趋势分析》,向参会各方介绍了城轨大模型创新之路。

青岛地铁率先研发城轨行业垂域大模型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其应用也延伸到了社会生活的很多领域。对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而言,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无法很好满足城轨行业垂直领域在场景适配性、响应速度、结果可信性等方面的要求,因此,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迫切需要研发满足城轨应用的行业大模型。

青岛地铁亮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分享城轨大模型创新之路

对此,青岛地铁积极开展“轨道交通+人工智能”行动,联合13家高校、企业共建人工智能联合创新体。经过近2年的研发,发布地铁行业首个垂域大模型1.0版本,并在6号线开展了大模型的部署调试,以及供电、车辆、机电和智慧车站4个智能体的试运行,赋能设备维修、乘客服务、运营组织等业务领域,实现了数据灵活统计、知识快速查询、乘客精准服务、故障快速定位等应用,有效推动了业务重构、流程再造和组织变革,可大幅缩减作业流程、缩短故障处置时间,提升地铁运营效率。

今年4月25日,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牵头、青岛地铁研发的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人工智能大模型在青首发,填补城轨行业应用空白,也标志着城轨行业正式进入大模型时代。

青岛地铁亮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分享城轨大模型创新之路

据悉,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大模型是基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需求,利用城轨行业数据训练微调形成具备逻辑推理、智能交互、算法纳管和泛化应用等能力,赋能设备运维、乘客服务、运营组织、应急处突等业务场景的行业大模型。

城轨行业大模型具备四大创新亮点:一是完全解耦,实现算力、平台、大模型的完全独立,互不影响,具备部署未来更优模型的能力;二是全栈自主化,采用国产开源通识大模型为基座,自研城轨行业大模型;三是大小模型融合,采用MOE架构(分诊就医),构建“大模型+智能体”的混合专家型城轨大模型,全面覆盖轨道交通运营场景;四是数据思维链,融合行业、地铁企业等数据,构 建城轨行业高质量数据集,提升模型专业能力和准确性,增强输出结果可信性。

每年可实现运营成本节省超10亿元

在本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青岛地铁分享了大模型与智能体在城轨行业的创新应用成果,以及人才培养、伴随研发、供需同研、数据治理经验。目前,这些成果已在青岛地铁智慧城轨示范线——6号线全面应用,实现了数据灵活统计、知识快速查询、乘客精准服务、故障快速定位等应用,有效推动了业务重构、流程再造和组织变革。

值得一提的是,6号线也是列车自主运行系统(TACS)国家示范工程应用线路,场景全域覆盖后,预计运营效率提升超40%、乘客主动服务提升超60%、生产作业流程缩减超60%、成本降低超30%。2028年,506公里线网全部应用后,预计每年可实现运营成本节省超10亿元。

人工智能让地铁服务更智能、更精准

对于地铁乘客来说,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让乘客服务变得更加智能、精准。

“例如,智慧车站智能体可以自动识别需要帮助的乘客。”青岛地铁有关人士介绍,之前,轮椅乘客等特殊乘客坐地铁需要工作人员协助乘车时,都是通过提前拨打热线电话,双方约定好接送时间、地点等信息,如果没有提前知会,需要等地铁工作人员巡站发现了才能给乘客提供帮助。

“应用了大模型之后,智慧车站智能体可实时自动识别需要帮助的乘客,将信息传递给地铁工作人员,确保第一时间给乘客提供帮助。”

以供电设备跳闸为例,供电智能体可以第一时间对故障进行精准定位,并主动列出作业风险点,自动生成处置建议和物料清单,人工操作流程由27步缩减至7步,处置效率提升70%。

(半岛全媒体记者 马正拓)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