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柠檬编辑丨Shadow前段时间,得物跨境平台Poizon正式上线俄罗斯站,这一动作让跨境电商行业再次将目光聚焦于这片充满潜力的蓝海市场。对中国卖...
2025-08-04 0
在全球数字化转型浪潮奔涌的今天,企业数字化转型已从一道选择题演变为生存发展的必答题。
然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这场深度变革的执行者——企业IT部门时,你是否也有这样的困惑?
投入重金上线系统,业务却抱怨“不好用”;
创新项目声势浩大,落地后难见真金白银;
IT日夜奔忙,却沦为“功劳少、锅满身”的背锅侠?
IT本该是驱动增长的核心引擎,却被钉死在“系统修理工”和“需求接单员”的角色上。
如何让IT从“成本包袱”跃升为“利润引擎”?
此文,我们一起探讨。
数字化转型绝非简单地将业务流程搬到线上,而是对企业战略、组织、流程、文化乃至商业模式的重塑与重构。
在这一宏大叙事中,IT部门不能再是被动的“执行者”,而必须进化为积极的“设计者”与“引领者”。
首先,要从“成本中心”的惯性思维中解放出来,重新锚定自身在企业价值链中的战略定位。
正如图示所揭示的演进路径,IT部门不应满足于作为“保障职能”和“支持性部门”的存在,而应逐步向“利润中心”转型,成为驱动业务增长和企业价值创造的核心引擎。
其次,IT部门需要完成从“业务支撑者”到“业务合作伙伴”乃至“业务赋能顾问”的华丽转身。
这意味着IT人员需要走出技术深井,深入理解业务本质、市场动态和客户诉求,以“顾问式身份”提供前瞻性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IT不再是“接单式”的被动响应,而是主动识别业务痛点与机会,运用技术语言与业务语言进行无缝对话,成为业务创新的战略伙伴。
IT部门要从成本中心迈向利润中心,实现其价值的跨越式增长,就必须在角色定位、思维模式和核心能力三个维度上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变革与提升。
我们先通过一个案例对比,来感受IT部门定位的差异。
曾经在一家年产值500亿企业做数字化辅导时,发现业务部门和IT部门的矛盾很大。
业务部门的需求是上线一套 “检验管理” 的系统;IT部门也的确交付了这套系统。
但系统上线后一直未使用,业务部门觉得不好用,影响效率,IT部门觉得憋屈,认为业务部门不配合,不愿意改变。
调研了解后发现,在传统思维的影响下,IT部门只是将原有的检验流程和表单,原封不动的搬到了线上。原来在纸上写的表单,变成先在纸上写一遍,再誊抄到电脑的系统里,检验员怨声载道,根本不愿意用系统。
那我们换一种方式呢?
以IQC来料检验为例。
检验计划不需要人工录入,直接根据ERP的订单自动生成;
检验任务能否自动分配到人;
检验项和检验标准根据供应商近期质量水平自动加严放宽,甚至免检;
检验数据自动从设备中获取;
检验录入做减法;
检验流程去冗余···
当IT部门真正参与业务需求,用数字化工具为业务带来更多的便利性,我们会看到更多效率的提升和系统的价值。
1. 角色之变:从“支撑者”到“价值共创的顾问伙伴”
传统IT的角色认知是“业务支撑者”,这是一种典型的“乙方”思维,IT与业务之间要深度融合,共生共长。
从“工具”到“顾问”的身份跃迁:
IT部门不应仅仅提供标准化的IT工具和产品,它要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商业顾问一样,帮助业务部门识别市场机会、优化业务流程、创新商业模式,并评估其数字化可行性。
从“服务提供者”到“价值共创者”的关系重构:
IT与业务的关系不应是简单的外包服务关系,IT部门要主动融入业务决策圈层,与业务部门共同制定战略目标,将技术语言转化为业务语言,将技术能力转化为业务优势。它不再是“接单干活”,而是“并肩作战”,共同承担业务成败。
从“支持性部门”到“核心竞争力塑造者”的地位重塑:
在数字化时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其数字化能力。IT部门作为企业数字化能力的孵化器和集成者,优秀的IT部门能够为企业打造独特的数字化护城河,成为企业难以被复制的核心竞争优势。
2. 思维之变:从功能交付到产品化运营,以产品思维驱动IT与业务深度融合
与角色转变相辅相成的是思维模式的革新。
传统IT工作往往聚焦于功能的点对点实现和项目的阶段性交付,这是一种典型的“项目思维”或“功能思维”。
在这种思维模式下,IT产出物常常是孤立的信息系统,缺乏全局观和持续演进的生命力。就像案例中提到的,如果将检验管理与订单、设备、不合格、异常等系统关联,既能提高效率,更能发挥闭环价值。
IT部门要以产品思维为核心驱动力,实现从功能交付到产品化运营的思维范式革命。
产品思维的本质是以用户(此处指广义的业务用户、合作伙伴乃至最终消费者)为中心,关注用户需求的全旅程体验,追求产品的持续迭代和价值最大化。
用户需求洞察是起点:
产品思维要求IT部门像对待外部客户一样,深入研究内部业务用户以及最终消费者的真实需求、痛点期望和使用场景。
打造有生命力的数字化产品:
基于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IT部门应将解决方案视为一个持续演进的“数字化产品”,而非一次性交付的“IT项目”。
这意味着要建立产品的版本规划、快速迭代机制、用户反馈闭环以及持续优化体系。
数据驱动决策与敏捷运营:
产品的好坏应由市场(用户)和数据说了算。
IT部门要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体系,用数据来指导产品设计、功能迭代和资源配置。
跨边界协同共创:
产品化运营绝非IT部门闭门造车所能完成。
它需要IT部门与业务部门紧密协作,共同定义产品愿景、打磨产品细节、评估产品成效。更进一步,它可能需要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构建开放的产品创新生态,吸纳用户、合作伙伴、开发者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产品的共创与进化。
3. 能力之变:构建敏捷、创新、数据驱动的新一代IT能力体系
角色认知的转变和思维模式的革新,必然要求IT部门在核心能力上进行脱胎换骨的升级与重构。
参考构建以下几方面关键能力:
战略规划与业务洞察能力:
IT部门需要深入理解企业整体战略和行业发展趋势,能够将业务战略转化为清晰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图和技术路线图。
它要培养一批既懂业务又精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具备较强的行业研究、竞争分析和战略研判能力,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前瞻性的智力支持。
敏捷研发与快速交付能力:
IT部门要构建灵活高效的研发组织架构、迭代开发流程和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体系,实现从需求洞察到产品上线的高效闭环,大幅提升数字化产品的上市速度和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数据治理与应用创新能力:
IT部门要肩负起企业级数据治理的重任,用数据帮助企业精细化经营和精准的决策。
技术架构与平台整合能力:
IT部门需要设计和构建灵活、开放、可扩展的企业级技术架构和数字化平台(如PaaS平台、中台体系)。
这些平台不仅要满足当前业务需求,更要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和演进能力,能够支撑未来新兴技术的快速引入与融合创新。
变革管理与组织协同能力:
IT部门要具备强大的变革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引导和推动组织内部的观念更新、技能升级和行为转变。
创新孵化与风险管控能力:
IT部门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建立完善的创新管理机制(如内部创业孵化器、创新基金等),积极尝试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
IT部门的职能转型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清晰的路线图、科学的评估标准以及持续的资源投入。
其中,构建一套与企业战略目标深度契合、能够全面客观反映IT价值创造、并具有强大引导性的IT赋能评价体系,对于确保转型方向的正确性和转型效果的显著性至关重要。
这套评价体系不应是静态的、片面的,而应是动态的、全面的、多维度的。
它至少应包含以下几个核心维度:
业务价值贡献度:
如IT驱动的新业务收入占比、IT支撑的产品创新成功率、因IT效率提升而节约的成本等。
战略契合度与前瞻性:
评估IT战略与企业整体战略的匹配程度,以及IT规划对未来业务发展和市场变化的预见性与适应性。
创新能力与变革推动力:
关注IT部门能否孵化出具有颠覆性的数字化产品或服务。
用户体验与服务质量:
从内外部用户(业务部门、合作伙伴、最终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评价IT产品和服务的易用性、稳定性、响应速度以及个性化满足程度。
技术先进性与架构合理性:
考察IT采用的技术路线是否能够支撑企业未来的业务发展和数字化转型需求。
投资回报率(ROI)与成本效益:
在经济层面,评估IT项目的投资回报周期、净现值(NPV)、内部收益率(IRR)等财务指标,以及投入产出比(ROI)。
可持续性与风险抵御能力:
评价IT系统在环境保护(绿色计算)、数据主权、业务连续性保障、网络安全防护等方面的表现,以及其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和不确定性风险的弹性和韧性。
IT部门的战略性转型绝非IT部门自身孤军奋战所能完成,它需要企业从顶层设计、资源配置、组织变革、文化塑造等多个层面提供全方位的系统性保障。
高层引领与战略赋能:
企业最高领导者必须深刻理解数字化转型之于企业生存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坚定地将数字化转型列为企业核心战略,并亲自挂帅推动。
CEO/CIO(首席信息官)乃至CDO(首席数字官)之间需要形成紧密的战略共识与高效的协作机制。高层管理者要带头学习数字化知识,提升数字化素养,以自身的言行诠释对数字化转型的坚定承诺和全新认知。
组织敏捷与机制创新:
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数字化转型需求,企业需要构建更加扁平化、网络化、敏捷化的组织架构。
传统科层制下严格的部门壁垒和冗长的审批流程必须被打破。要赋予IT部门以及与数字化转型相关的跨职能团队更大的自主权和决策权,鼓励他们进行大胆探索和创新尝试。
同时,要建立健全与数字化转型相匹配的人才培养、引进、激励与容错机制。
文化重塑与变革沟通:
数字化转型本质上是组织的文化变革。
企业需要着力培育一种开放、包容、创新、协作的数字化文化,鼓励试错、崇尚学习、追求卓越。
IT部门自身要成为这种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忠实践行者,共同营造“人人都是数字化转型参与者”的良好氛围。
生态合作与资源整合:
企业需要秉持“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积极构建广泛的数字化生态系统,与各类技术供应商、解决方案提供商、行业伙伴、高校科研机构等建立深度战略合作关系。
IT部门在其中扮演着生态连接器、价值共创者和生态治理者的关键角色。
从“成本中心”到“利润中心”
从“被动支撑”到“主动引领”
从“技术执行者”到“价值共创者”
这一系列称谓的转变,实质上是对IT部门在数字经济时代核心价值的重新发现与深度挖掘。
这不仅是IT部门自身求生存、谋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企业重塑竞争优势、开辟第二增长曲线、实现基业长青的战略需要。
相关文章
作者丨柠檬编辑丨Shadow前段时间,得物跨境平台Poizon正式上线俄罗斯站,这一动作让跨境电商行业再次将目光聚焦于这片充满潜力的蓝海市场。对中国卖...
2025-08-04 0
金融界2025年8月4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显示屏及电子设备”的专利,公开号CN120412408A,申请...
2025-08-04 0
今天给各位分享牵手跑胡子开挂神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牵手跑胡子开挂神器是真的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牵手...
2025-08-04 0
太卷了!太卷了!知名AI大模型评测Chatbot Arena放榜!阿里Qwen3-235B-A22B-Instruct-2507位列大语言模型总榜第三...
2025-08-04 0
金融界8月4日消息,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隆基机械提问:公司在24年11月11日互动易披露已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核心供应商,请问公司航天企业供应商相...
2025-08-04 0
去年初微星推出GeForce RTX 40 SUPER系列显卡时,带来了新的EXPERT 大神型号,我们也曾对RTX 4080 SUPER EXPER...
2025-08-04 0
报告简介数字孪生是综合运用感知、计算、建模等信息技术,通过软件定义,对物理空间进行描述、诊断、预测、决策,进而实现物理空间与赛博空间的交互映射。随着物...
2025-08-04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