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生活文章正文

机器人焊接、智能降温……看大湾区超级工程如何“清凉施工”

健康生活 2025年07月28日 10:27 1 admin
机器人焊接、智能降温……看大湾区超级工程如何“清凉施工”

施工人员在爱心驿站休息。特约摄影师张立明/摄

进入7月以来,广东多地出现持续高温天气。湾区重大工程狮子洋通道位于珠江口,叠加汛期强降雨带来的湿度,体感温度可达40至45摄氏度,暴露在阳光下的钢筋表层温度甚至高达70摄氏度。

烈日炙烤下,狮子洋通道T9标业主代表黄志涵爬上大桥东主塔的塔顶,与监理、现场施工人员一同仔细查看施工情况,即使现场设置有多台大功率吹风机,他的安全帽下还全是汗水,衣服一直湿漉漉。

“主塔的钢壳定位、焊接,塔内钢筋连接以及混凝土浇筑等工序,都直接关系桥塔结构安全和耐久性,我们必须严格把关。”黄志涵介绍道,今年项目全面进入建设高峰期,截至目前,主桥主塔建设高度已突破160米;锚碇正进行锚杆安装,引桥工程正架设预制梁,逐步转入上部结构施工。

智能设备“退热”,生产提质增效

距离主塔约700米的巨型锚碇施工现场,后顶板的基础混凝土浇筑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在夏季,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及控裂,是现场施工和监督检查工作的重点。“高温条件下,混凝土抗裂性能易受不利影响,容易产生温度裂缝。按规范要求,浇筑入模温度不得大于28摄氏度”,负责东锚碇施工的保利长大T9标总工匡一成介绍,“我们现场密布了冷却水管和测温传感器,通过这套智能温控系统,能实现实时监测和自动调节通水温度,确保施工质量。”

智能化设备的运用,为生产作业提质增效,也让高温岗位“退热”。在广州公路集团T14标的狮子洋通道智慧梁场,焊花闪烁,一根根切割整齐的钢筋摆放在一侧,或是沿着履带被送往下道工序。

“以前一片箱梁钢筋骨架生产全程大概需要30人,采用自动化生产线以后,工人减少近40%。在系统设定好程序和参数,焊接机器人就能根据点位自动传送拨料和焊接组拼,日均生产4片梁,”马云友是车间的自动焊操作工,他只需要在操作台前,就能完成多道工序作业,“以前夏天的人工焊接,穿着厚重的长袖长裤防护服,劳保鞋都能热得倒出水,浑身是汗,像是水洗过的。”传统生产模式的改变,在提高生产效率和稳定性同时,也为一线产业工人减负。

多措并举防暑降温,迎高温“烤”验

作为进入广州市区的主干道之一,南沙大道隧道必须赶在第十五届全运会来临前,具备通车条件。目前基坑土方开挖接近完成,底板施工过半,侧墙同步跟进。

上午10时30分,气温逐步升高,施工人员正抓紧进行收尾作业,准备回后方的工人驿站休息。驿站的桌面上,摆着西瓜、凉茶、藿香正气水等防暑降温物品。吊车操作手王师傅介绍:“入夏以来,工地还设有不少茶水供应点,保证大家及时休息、补充水分。”

当前正值盛夏时节,狮子洋通道采取多项防暑措施,一方面,项目科学合理地进行施工组织安排,通过调整上下班作业时间、缩短连续作业时间等措施避开高温作业时段和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另一方面,项目各标段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施工区域合理设置茶水亭、移动休息棚,持续供应防暑饮品及应急药品,并专门开展夏季高温密闭空间中暑应急处置实操演练。

据介绍,狮子洋通道是粤港澳大湾区又一重大工程,全长约35公里,上下双层共16车道,包含跨江主桥和两岸引线工程,连接广州市南沙区和东莞市沙田、虎门两镇。其中主桥采用主跨2180米双层钢桁悬索桥的方案“一跨过江”,创下双层悬索桥五项世界第一。项目建成通车后,将为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开辟新通道,对加快构建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推进珠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南方工报 作者:全媒体记者徐丘濂 通讯员岳路建 何紫琪)

责编:刘晓丹

二审:潘潮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