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我们在WAIC碰到阿里副总裁,他说最多的一个词是:Agent

抖音推荐 2025年07月28日 10:22 1 admin
我们在WAIC碰到阿里副总裁,他说最多的一个词是:Agent


如果在去年,还有人怀疑 AI 到底是不是资本的阴谋,到了今年,无论是业内还是路人,都已经彻底明白了:

AI 时代,已经到来。

昨天差评君在 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的现场,更感觉到这种未来已来的态势,甚至在去之前就有感觉了,因为今年 WAIC 的票价从 168 一路被黄牛炒到了天价。。。

我们在WAIC碰到阿里副总裁,他说最多的一个词是:Agent

而且,WAIC 现场的气氛也有所变化,去年我们还在苦恼各个展台都是千篇一律,全是蹭 AI 的热点大模型、行业大模型。

到了今年,大家就更接地气了,无论是 AI 硬件还是 AI 解决方案,都需要拿出真正的落地效果,是驴子是马,先遛遛再说。

而且,我们在现场也看到了,有已经做出挺不错成绩的企业。

比如阿里国际就凭借着跨境电商 AI 解决方案 Marco,成为了本届 WAIC 上,跨境电商领域唯一一个获得了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SAIL(Super AI Leader)之星的 AI 技术代表。

我们在WAIC碰到阿里副总裁,他说最多的一个词是:Agent

我们在WAIC碰到阿里副总裁,他说最多的一个词是:Agent

根据查到的信息,阿里国际的所有电商平台,都已经用上了 AI,目前已经服务超过 50 万卖家了

赶巧的是,我们还在现场撞见了阿里副总裁、阿里国际AI Business 负责人张凯夫(花名:凯夫)

有机会可以和凯夫大佬正面对话,差评君当然就借机刨根问底,看看真正圈内是怎么看待这次 AI 浪潮的。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在凯夫看来,AI 和前两年的 Web3、元宇宙这样号称技术风口压根不是一回事儿。

我们在WAIC碰到阿里副总裁,他说最多的一个词是:Agent

之前的所谓风口最终并没有非常好的落地, AI 可就不一样了,凯夫觉得与其说是一个新风口,不如说是又一次“互联网浪潮”

虽然凯夫很早就觉得 AI 这波牛大了,但让凯夫真正觉得世界变天了,还是在今年 5 月 23 号,当时 Claude 4 一发布,试用完后,他就觉得行业奇点来

我们在WAIC碰到阿里副总裁,他说最多的一个词是:Agent

我们也赶忙追问了一句,在 AI 势态已成、行业大方向都已经确定的情况下,他本人到 WAIC 上,有没有想见到的新思路、新想法。

他告诉我们,自己是来看看各行各业的 AI 应用点都有什么新方向、新点子,他觉得在海外这些信息会比较透明,国内难得有这样一个机会,可以观察一下,国内现在的应用和硅谷驱动的AI应用中有什么区别

另一边,虽然现在行业内对于 AI 颠覆 toB 领域和代码能力已经成为共识,但在 toC 方向,有没有更新更突破的应用方向,所以凯夫也想借着这个机会观察一下,不过他看了一圈后,发现并没有自己特别喜欢的。

至于为什么现在看起来 to B 的大模型赛道热闹得多,凯夫告诉我们,在 2023 年的时候,AI 项目至少一半都是 to C 的,但后面才发现这玩意儿不是陪伴 APP 就是陪伴 APP,真正价值并没有被挖掘出来。

至少在现阶段,还是猛攻企业端更合适。

而今年大热的通用型 Agent 或者是大模型的 Deep Research,对于需要一定行业深度的企业场景,仍旧不适用。

这些通用型 AI 产品,容易进入一个场景过于开放的尴尬局面。

我们在WAIC碰到阿里副总裁,他说最多的一个词是:Agent

这里凯夫也有一个自己亲身体验的例子,当时他们用通用型 Agent 搜索数据材料,看看某个商品出口到海关 HS code 应该是多少。

它一通深度思考,所有该查的网站都查了,不该查的也查了,然后生成一个巨长的报告,等你看完万字解析,然后发现正确率只有 5%。。。

在凯夫看来,或许专攻垂类的AI 通用能力不如 OpenAI 们,但是完全有机会在垂类领域比 OpenAI 们强。

我们在WAIC碰到阿里副总裁,他说最多的一个词是:Agent

因为很多时候加上各种限定条件,并且做减法,反而能让AI更准确更有效率。

有意思的是,凯夫也向我们透露,刚刚在 WAIC 上拿奖的 Marco的核心技术包括大语言模型 Marco LLM、翻译大模型 Marco MT、多模态大模型 Ovis,多模态理解与生成模型 Ovis U1 等都开源了。

我们在WAIC碰到阿里副总裁,他说最多的一个词是:Agent

这也是我们今年在 WAIC 上的一大感受,去年的这个时候,大家还在吵着说着到底开源好还是闭源强。

但今年似乎是东风压倒了西风,开源派成为了大多数。

凯夫给我们解释道,通过开源可以在一些业界比较标准的评测、评价的榜单和benchmark上做测试。

同时,模型开源后,能够受到所有外部同行,包括用户的审视,可以更好地看清到底有几斤几两,然后找到问题和前进的方向,像是一些用户反馈以往模型里出现的问题,迭代也会更方便。

而在包括像推特和有的 AI 社区里,会有用户拿开源后的东西编一些非常好玩的场景和应用,也大大拓宽了企业的思路。

当然了,凯夫他们认为,企业们不吝啬地开源,能够大大提升整个AI进化的速度,这是整个AI社区非常正确的方向。

我们在WAIC碰到阿里副总裁,他说最多的一个词是:Agent

我们也好奇地问了下凯夫,阿里国际这么开源,是不是也欢迎同行比如 Temu、Shein 们也来用他们家的模型。

凯夫只简单地说了句:“都开源了,任何人用都可以”。

而当我们问到,类似阿里国际,像是亚马逊等同行其实也在高举着拥抱 AI 的大旗,那阿里的优势是什么?

凯夫表示自己并不喜欢宏大叙事,他觉得能解决一些问题、能带来价值,就值得做,和行业不行业的并没有太大关系。

而且,他还觉得 AI 领域不同于一些比较成熟的方向,它不是一个追随式的东西,可能跨行业的互相学习、借鉴反而更多,“我非常有信心,这个事如果没人干过,我认为是这个世界干得最好的人之一”,凯夫说到,不过他们也不是完全不关注亚马逊的动向,甚至也一起聊过。

但双方产品有什么问题,孰优孰劣,这个得看后续发展。

也就是在凯夫的判断下,阿里国际从 2023 年开始,就开始着手计划利用 AI 整顿行业,从最简单的生成式内容,再到工作流的 Agent,他们也是这么一步步走的,才有了如今的成果。

我们在WAIC碰到阿里副总裁,他说最多的一个词是:Agent

凯夫告诉我们,目前阿里国际 AIB 团队,已经从生成式大模型进入到了 AI Agent 时代

比如智能退款 Agent,可以快速灵活地让用户完成退款的诉求,也极大地降低商家的售后成本。

搁以前,如果消费者发起退款,商家往往只能选择接受。

而接入阿里国际 AI agent后,AI 客服将根据具体场景,快速给出更合理的解决方案。

例如,如果消费者是因为不会使用该商品而要求退款,AI会提供详尽的使用说明;如果消费者是因为觉得有色差,AI会可能不会直接给全额退款,而是给出 20% 退款的协商方案。

我们在WAIC碰到阿里副总裁,他说最多的一个词是:Agent

据了解,有了智能退款 Agent 后,类似的退款纠纷处理时长节约了 30%,降低退款成本 15%。

另一个 HScode(海关编码)Agent 也是现在出海电商们的心头好

这个 HS Code 其实就是国际通用的商品分类编码,你在全球做生意的时候,都得给自家商品打上合适的编码,这样才能方便在世界各国确定关税、税率,以及匹配交易地的政策管制。

我们在WAIC碰到阿里副总裁,他说最多的一个词是:Agent

阿里国际就利用大模型的推理能力,结合实际工作链路,不断探索优化。

如今,借助 HScode Agent,跨境商家们的 HS Code 填写准确率提成了 23%。

还有一个在线招商 Agent,目前也成了小二们的日常工具。

它利用大语言模型推理能力,大大提升检索效率,招商有效邮箱获得率比人工查找提高了四分之一。

当然了,除了这些 Agent 以外,还有积累了33种语言共约10亿+高质量双语句对的专业翻译大模型;可以一键给模特穿上自己的衣物,大大节省了真实拍摄的时间和成本的虚拟试衣功能;至于一键换肤、一键生成商品标题、详细描述啥的,都不在话下。

凯夫向我们透露,阿里国际关于 AI 的平均日调用量已经突破 10 亿次,而且这个数字在去年 7 月是 5000 万,在 2023 年更是只有 100 万次,短短 2 年时间足足增长了 1000 倍,上涨的速度基本上是两个月翻一番的节奏,大大超过隔壁小黑胖的尿酸指标增长速度了。

我们在WAIC碰到阿里副总裁,他说最多的一个词是:Agent

在我们看来,有这么高的惊人增长速度也很合理,毕竟,阿里国际现有的 AI 工具,可以说基本覆盖了整个国际电商的全流程。

我们在WAIC碰到阿里副总裁,他说最多的一个词是:Agent

这种有手就行的感觉,着实可让不少阿里国际的商家爽到了。

而且数据显示,AIB 所提供的 AI 能力,可以帮中小企业解决 60 多个电商场景中遇到的问题,并在不同环节,带来最高 30% 的显著提升,越是中小企业,越能从 AI 的应用中获益

随着阿里国际不断根据行业情况,充分结合如今大模型的能力,做出的各类工具切切实实地帮助商家们实现了降本增效。

随着在商家圈口碑的不断发酵,阿里国际电商平台的 AI 使用量可不得坐上直升机吗。

我们在WAIC碰到阿里副总裁,他说最多的一个词是:Agent

总的来说,自从 2022 年底 Chat GPT 的爆火,已经过去足足 3 年半时间了。

大模型已经在各行各业开始展露自己的威力,差评君在这几个月,也密集地参加了很多行业的 AI 进化之路。

如果说这三年多,我们见证了 AI 从一个令人惊艳的玩具,演变成一个初具规模的生产力工具,可以说大模型已经初步兑现了自己的状元天赋。

但从 WAIC 上阿里国际等企业的规划和现实的普及度来看,真正的变革或许才刚刚开始。


从内燃机的发明,再到福特T型车在流水线上,能进行大规模装配走入寻常百姓家,花了数十年的时间;

电力从爱迪生在纽约建成珍珠街电站,到真正在工业领域发光发热,也有三四十年的延迟;

计算机从发明到普及到每个人都能买得起的个人电脑,再到互联网变革,前前后后更是过了上百年的时间。

这么算下来,大模型的火爆也才三年多,可以说这场 AI 带来的变革风暴远比你我想象中的迅猛。

或许只需再给他三年, 它就已经能从“提效工具”,变成像内燃机、电脑和电一样,深度重塑每个行业的基础设施。

我们在WAIC碰到阿里副总裁,他说最多的一个词是:Agent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