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27日,2025年东莞市青少年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交流活动在松山湖双创社区落下帷幕。活动由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
2025-07-28 0
快递无人车加速驶入“深水区”,真正的“大鳄”开始浮出水面。
近年来,在偌大的快递江湖里,无人车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几乎所有的无人车品牌都“卷”了起来,拼技术、拼规模、拼路权、拼资本、拼背景……泥沙俱下,好不热闹。相比之下,菜鸟无人车的相对冷静,显得颇为“另类”,谁都不敢小觑,谁都担心他出其不意。
正因如此,很多人好奇,作为国内无人车研发的“先行者”,深耕无人车研发十余年的菜鸟,到底在憋什么“大招”?
最近一段时间,菜鸟无人车的一系列标志性大事件,让这个答案露出了“冰山一角”。
老鬼将其概括为两点——
一是“上新”。今年以来,菜鸟持续推出了适配多元场景的新车型。
1 月推出的GT Pro定位高端场景,续航近200公里,适合从远郊仓库到城区的中长距离配送;
6 月推出的GT-Lite,专为快递网点短途接驳设计,主打性价比,预售价格降至 1.68 万元。
此外,即将推出的GT FLEXI车型,计划实现时速超 60 公里、载货 8-12 立方米的轻图 L4 能力,进一步覆盖县域道路等复杂场景。横向有冷链车、柜车等功能车型,纵向有短距离、中长距离、高载重等能力车型。
二是“扩圈”。“上新”的目的就是扩圈,就说最近——
7月8日,菜鸟无人车与申通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聚焦末端配送场景,加速无人配送规模化应用,并联合探索适配多场景的新车型与模式。
7月15日,菜鸟与专门提供水饮重货配送服务的淼达物流,开启了长沙首个无人送水车队,并透露已在开发重载车型。
7月15日,菜鸟与浪潮智能终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无人车制造和应用推广开展深度合作,同时探索在低碳园区、海外仓等多个领域的合作机会。
前段时间,菜鸟与万辰集团旗下零食连锁品牌来优品达成进一步供应链合作,通过 “小时级配送” 让门店压货成本降低 30%。
近日,菜鸟与中盈医药集团达成无人车合作,菜鸟支持中盈医药组建全国最大无人医药运输车队,于近期交付中盈医药首批采购的上百台无人车。
如此密集的大动作,俨然已经成为菜鸟无人车的一张“明牌”,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明显的转变——
菜鸟无人车正以 “全线加速” 的姿态,覆盖城市运输的全场景,能送快递,能送百货药品烟草,能送轻小件,也能送大件,甚至能警务巡逻,要成为最强的多面手,加速推进无人车商业化进程。
问题来了:“蛰伏”多年的菜鸟无人车,为何选择此时发力,其背后的真实意图和战略着力点到底是什么?又将给无人车市场,带来哪些大变局?
今天,我们就来解锁一下这几个话题。
01
占天时、得地利、有人和
时代不同,机遇也就不同。
在解锁菜鸟的战略意图之前,有必要深入了解一下其所处的时代大环境,这是驱动菜鸟布局无人车市场的内生逻辑。
就眼下看,处在“风口”的无人车,是一个占天时、得地利、有人和的赛道。
政策包容度不断提升,这是天时。
没有哪个产业的爆发是偶然的,快递无人车渐入佳境,是国家战略与产业升级共振的必然选择。
国家层面,顶层设计的加码为行业注入强劲动力。2024 年 11 月出台的《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将无人车纳入重点推广技术装备清单。
地方层面,合肥率先出台《智能网联汽车应用促进条例》,明确快递无人车合法路权;山东提出目标到2027 年部署 1.5 万辆低速无人车的全省域试点;深圳正以“全城开放”的姿态,率先打造自动配送新赛道全国标杆……
各地的政策松绑为无人车商业化撕开突破口。以菜鸟为例,目前菜鸟无人车已在全国200多城、500多个区县获得路权,具备规模化应用的基础。
需求红利与场景适配,这是地利。
快递无人车的 “地利”,不是地理上的疆界,而是场景的成熟度,它的根系早已扎进了场景的土壤里。
在末端配送成本占比高达 60% 的痛点面前,在快递业务量不断攀升而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现实面前,无人车展现出的价值不是 “锦上添花”,而是 “降本增效” 的刚需。
以菜鸟GT Pro车型为例,五年综合成本已降至15万以下,较早期车型降幅超30%,单公里运输成本仅0.13元,较传统模式降低50%。GTLite车型的五年综合成本也进一步来到10万左右的空间。
这种“既能降本还能增效”的优势,不仅验证了无人车在高要求场景的可行性,更标志着物流智能化从 “实验性探索” 迈向 “产业化刚需”。按照菜鸟CTO兼无人车总经理李强的说法——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许可,无人车市场将很快迎来拐点,预计未来三到五年仅快递行业就会部署超过20万台无人车。”
可见一款产品被大多数人接受,关键不在于“都是为你好”,而在于“真的好用还便宜”。
市场认可度不断增强,这是人和。
单有天时地利还不够,快递无人车的爆发,更缺不了 “人和” 的推力。
当下,快递无人车的价值犹如“隐形”快递员,正被重新审视,不仅成为各大快递巨头的正成为“座上宾”,也吸引着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网点“尝鲜”。申通已在全国25省超100城试点无人车配送,极兔计划累计新增投入3000 台无人车……
资本市场的嗅觉也异常敏锐,开始押注这个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今年2月下旬,新石器宣布完成10亿元C+轮融资。4月份,九识官宣完成1亿美元B3轮融资交割。紧接着,白犀牛宣布完成了2亿元B轮融资,由顺丰领投。
风往哪个方向吹,浪就要往哪个沙滩拍,而浪潮越是涌动,越容易在颠簸中掀起更大的风浪。
当天时、地利、人和的要素聚齐,当技术不再是 “炫技” 而是 “刚需”,当无人车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选择题” 而是 降本增效的“必选项”,连在一起,足以拼凑出一个炙手可热的风口,也驱动了菜鸟开始全面进军无人车市场。
02
高筑墙,广积粮,稳中进
当热闹越来越大,“水大鱼大”的无人车市场,已经闯进了一屋子的新势力,新石器、九识、白犀牛……个个都有自己擅长的一面。如此一幕,像极了当年的“自动化分拣设备”给快递行业带来的巨大变革和飞跃。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人会上桌,有人会出局,菜鸟无人车显然有足够好的牌。
一方面,技术强,够安全。
早在10年前,菜鸟便已研发出能进行自主导航、通信、路径规划的末端机器人原型菜鸟小G。通过对无人车技术的不断升级迭代,目前菜鸟已经成为国内最早投入L4级别无人物流车研发和运营的物流企业之一,且有多项算法技术获得过国际大奖。
另一方面,非常稳,不跑路。
无人车市场竞争虽然残酷,却也朴实无华,就是比谁腰杆硬,菜鸟有一个天然优势——
背靠阿里。
在阿里强大的生态实力和资源扶持下,菜鸟无人车的牌面硬的发烫。这种硬实力,不仅在于技术、资源、资金的鸿沟,更在于信任背书的降维。
举一个现实的例子,大家都知道,购买一款无人车不是一锤子买卖,除了购买车辆的费用,还涉及到自动驾驶等服务费,从自动驾驶系统的持续迭代,到传感器的定期校准,再到云端调度的维护,每一项都依赖服务商的长期存在。在无人车行业普遍面临 "三到五年回本周期" 的现实下,无人车企的 "存续能力" 比无人车更重要。
可以做一个不太形象的类比——
当曾经风光无限的新能源车企业突然倒闭,留给消费者的往往是一串断了线的 "售后链条"。这种 "买时风光,售后慌张" 的困境,本质上与无人车客户的担忧同出一辙。
在无人车这个需要 "慢功夫" 的行业里,当同行还在比拼 "谁的车更便宜" 时,菜鸟的“阿里基因”成为客户选择的最稳注脚,消解了客户对 "长期投入打水漂" 的焦虑。
在这个刚刚兴起赛道里,底盘最稳的人,或许才能笑到最后。
复盘过去菜鸟无人车走过的路,再结合目前的的打法,老鬼将其概括为一句话——
技术高筑墙,生态广积粮,战略稳中求进。
▌1、技术高筑墙
菜鸟虽然早于2016年启动无人车研发(小G机器人),但未盲目推进公开道路商业化,而是长期聚焦半封闭场景验证(如阿里园区、高校)。
截至2024年,菜鸟无人车已在全国20多个省的高校半公开道路运行,总行驶里程超500万公里,并完成超过4000万订单配送零重大事故,为完全公开道路的无人车配送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可以预见,随着这些能力向市场释放,带来的经济效益和效率提升必将是指数级的。
在积累实战经验的同时,菜鸟正加速持续推出新车型。从短途接驳的 GT-Lite到中长距离的 GT-Pro,从冷链配送到交警巡防等多种场景投入使用,菜鸟将无人车的应用场景从末端配送延伸至城市运输的全场景。
十年技术长跑,终将“安全”与“适配”铸成一道的护城河。
▌2、生态广积粮
技术可以单点突破,但规模化落地需要一场“生态合谋”。菜鸟手里的每一张牌,包括阿里的强大实力、生态内的客户资源、跨领域的技术协同,组合在一起的势能不容小觑。尤其是可以看到菜鸟无人车在大规模订单的取得上颇具优势。
比如,菜鸟无人车与申通达成战略合作,申通总裁王文彬亲自站台。申通提出的年内推广2000台无人车,菜鸟无人车显然会是申通的最优选。在菜鸟瓶窑的一个项目中,快递公司在单个网点使用的无人车超过30多台。又比如,菜鸟与中盈医药的合作,对方一口气采购的车辆就超过100多台。
在与浪潮的合作中,更能体现出菜鸟无人车与客户之间的粘性。双方不止共同推广无人车,还在海外仓和低碳园区等场景有多远的合作机会。
综上种种,不管是内部的深耕细作,还是外部的合纵连横,菜鸟无人车的的生态协同优势,在经营策略和方式上会有更高的灵活性。
▌3、战略稳中求进
L4级的自动驾驶的商用刚刚开始起步,中间也可能蕴含着诸多风险。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公司已经开始出现知识产权方面的争议,有些公司的安全性不时受到媒体的质疑。
还是那句话,眼下的物流无人车,倘若技术的基础不牢,运营的安全就无保障,长远的发展就是水中月镜中花,甚至有可能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
可以看到,在整个市场中,有激进者,菜鸟显然是要做稳中求进的那个。
03
结语
巴菲特说:“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找到很湿的雪,和一道够长的坡。”
他这一“长坡厚雪”理论,被许多企业奉为圭臬。“很湿的雪”才容易沾在雪球上,让雪球越滚越大。“够长的坡”才能让雪球有足够的时间越滚越大。很明显,无人配送车都属于典型的“长坡”,潜力足、空间大。
目前,无人车赛道已然走过尝鲜的初期发展阶段,“技术密度”与“生态厚度”的双重较量、从“单点突破”转向“生态合谋”将成为下半场竞争的焦点。在“无人车”这个长坡上,有技术,有生态,有定力,菜鸟如何高飞?收获长期主义的复利?
站在今天这个时间节点上,回望过去,一切都值得期待。
相关文章
7月26日-27日,2025年东莞市青少年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交流活动在松山湖双创社区落下帷幕。活动由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
2025-07-28 0
“村超”归来,一同回归的还有香甜可口的榕江百香果。比赛现场,当地群众带着数十斤百香果在现场暖心“投喂”,游客们纷纷接过,品味香甜。“好甜,回去的时候多...
2025-07-28 0
有一张老照片,很多人都看过。照片上,一位中国军人正踮起脚尖,脖子伸得老长,努力地想看清楚美国航母上的飞机。这位军人,就是刘华清将军。这张照片拍摄于19...
2025-07-28 0
雨打中伏头,遍地起坟头> 三伏天的雨下了,可今年的热才刚刚开始。今年三伏天有点特别,头伏十天快过完了,很多人还没感受到往年那种烤人的热。7月20...
2025-07-28 0
他是家居行业的领军人物,是“数智化转型”的急先锋,是坐拥125亿身家的商界大佬。可谁也没想到,3天前刚刚“解除留置、恢复履职”的他,却突然传来噩耗,汪...
2025-07-28 0
金融界2025年7月28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浙江文杰机械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机器人用高精密零部件自动化上料装置”的专利,授...
2025-07-28 0
“是不是你投诉的我,物业跟我说有人投诉我家声音很吵,我住某某小区……”今年5月份,开发区居民孙先生结识了女网友“某婷”,二人因“误会”结缘,随后关系升...
2025-07-28 0
【康迪科技:与云深处达成高尔夫智能装备、安防巡检四足机器人合作】《科创板日报》28日讯,上海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康迪机器人技术总监崔广章...
2025-07-28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