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生活文章正文

Windows 10是微软最“成功”的失败

健康生活 2025年07月28日 09:00 1 admin

若没有Windows Vista,就不会有Windows 7;若没有Windows 8,也就不会有Windows 10,微软的操作系统似乎总是“隔代香”,但又总是两两传承。Windows 10于2015年7月29日首次发布,至今已走过10年,而它的支持服务也将在今年画上句号。

Windows 10是微软最“成功”的失败

这款操作系统之所以让人念念不忘,原因有很多。其一,它是首个提供免费升级的Windows系统——仅凭这一点,就足以被铭记。其二,它夹在两款争议系统之间:前有鲜少有人待见的Windows8(8.1),后有十余年来首次提高硬件门槛的Windows 11。

从普及率来看,Windows 10无疑是巨大的成功;但从其他维度考量,它却堪称一场“华丽的失败”。几乎所有承诺的功能,不是从未落地,就是中途夭折,或是被束之高阁。即便如此,它仍是微软历史上一座里程碑式的成就。

从Windows 8的灾难中复苏

当时的微软,有太多问题亟待解决。

Windows 8的故事颇具戏剧性。2007年iPhone、2010年iPad相继问世后,消费者首次面临“笔记本电脑”与“平板电脑”的选择。在此之前,笔记本电脑的廉价替代品是所谓的“上网本”;而iPad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整个行业。

这种颠覆是多维度的。诚然,iPad的多点触控是微软打造Windows 8的核心考虑,但iPad搭载的ARM芯片带来的10小时超长续航同样关键。更重要的是,苹果有AppStore——一个集中下载应用的平台,能减少设备受到流氓软件的困扰;而Windows面对的一直是充斥着病毒木马的互联网世界。

Windows 10是微软最“成功”的失败

微软决心重塑Windows,这才有了Windows RT和Windows 8。Windows RT本应成为如今“Windows on ARM”的雏形,只是不支持Intel应用模拟微软天真地认为:开发者会为当时的Windows商店重写应用,甚至觉得用户会像喜爱iPad那样,把大部分时间花在Metro界面,仅在必要时才切换到传统桌面。

Windows 10是微软最“成功”的失败

当然,这一切都以失败告终。微软推出了两代Surface RT,第三方厂商也迅速放弃了自家ARM平板。留给桌面用户的Windows 8更是一团糟:开始菜单变成了满是大磁贴的“开始屏幕”,部分应用需要手势操作,而非沿用数十年的标准关闭按钮,诸如此类的问题层出不穷。

Windows 10的使命,就是解决这些乱象。首个技术预览版最大的变化,就是带回了开始菜单,即便从未推送Windows 10更新的Windows RT设备,也通过专门的Windows RT 8.1更新获得了传统开始菜单。

Windows 10是微软最“成功”的失败

Metro与桌面的双界面、双IE浏览器的混乱设计被废除;事实上,IE被边缘化,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Edge浏览器(开发代号“ProjectSpartan”)。

应用商店的应用终于可以窗口化运行,而非默认全屏;系统不再默认假设用户使用平板,当Surface移除键盘,或变形本翻转屏幕时,界面会自动适配。

然而,随之而来的还有一堆承诺——但最终大多成了空谈。

全民免费升级

所有Windows 7和Windows 8.1用户都有资格免费升级。

Windows XP于2001年发布,支持服务却延续到2014年,打破了“10年生命周期”的常规,且多次延期。表面看是因为上网本等新设备需要适配,实则是十年后仍有太多人在坚守XP。

它是首个面向消费者、采用NT内核的Windows系统,也是消费者首次开始质疑“买新电脑的价值何在”。即便Windows 7大获成功,XP依然阴魂不散。

微软最大的竞争对手,其实是过去的自己。它总想推销新产品,但目标用户并未使用第三方产品,而是坚守着旧版微软系统。

Windows 10是微软最“成功”的失败

这自然导致了系统碎片化,也催生了一个革命性的新概念:Windows 10将向所有运行Windows 7、Windows 8.1(严格来说不支持Windows 8,但8.1对8用户也是免费升级)或Windows Phone 8.1的设备提供免费升级。硬件要求也未作调整——除极少数存在兼容性问题的设备外,所有Windows 7和8.1电脑都能升级到10。

微软的目标是在2-3年内让Windows 10覆盖10亿台设备,最终却花了约5年。这10亿设备不仅包括电脑,还涵盖手机、VR/AR眼镜、物联网设备等。

为了停止内耗,微软真的免费开放了升级。虽然组装新电脑仍需购买Windows,但用户总能使用Windows 7或8.1许可证用于升级。微软仅承诺免费升级一年,却从未真正关闭。

最后一代Windows?

如今的Windows,其实是一项“服务”。

很多人会说,微软曾称Windows 10是“最后一代Windows”,但至少在公开场合,微软从未明确说过这话。发布前,微软开发者杰瑞・尼克松(Jerry Nixon)提过这一说法,而微软从未承认。

Windows 10是微软最“成功”的失败

微软真正说的是“Windows现在是一项服务”——这引发了无数猜测:有人认为微软想把免费升级变成付费订阅(类似Office 365),也就是所谓的“诱骗式营销”:先免费推升级,再定期收费让用户继续使用操作系统。这种言论虽荒唐,却在网络上颇为常见。

“Windows即服务”的真正核心是:不再每3年左右发布一次大版本,而是推送定期功能更新。最初计划每年两次,最终改为每年一次。微软承诺将更深度掌控系统生命周期。

这一过程充满阵痛。微软不断调整功能更新的推送力度,以及用户可延迟更新的时长。2017年末,为发布1709版本,微软跳过了预览阶段,导致部分用户文件丢失。

社区参与度也大幅提升——2014年9月推出的“Windows预览体验计划”就是标志。微软不再局限于内部测试,而是向所有愿意参与的人开放Windows 10测试,用户可通过预装应用提交bug和功能建议。

如今的服务模式仍延续这一逻辑。至于Windows团队是否真打算让10成为“最后一版”,说法不一。要知道,macOS从2001年发布OSX,大版本号一直保持到2020年。所以微软持续推送功能更新,却一直保留‘10’这个版本号并非天方夜谭,微软完全可以推出全新大版本号,却仍将其称之为Windows 10的小版本。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微软也深知:新Windows版本发布时,用户关注度和电脑销量都会飙升。品牌效应至关重要。

有趣的是,“最后一代Windows”的说法或许不仅在当时成立,现在也可能成立。Windows 11的内核仍是Windows 10,当前最新的Windows 11 24H2版本号为10.0.26100。尽管视觉体验有所调整,微软并未真正脱离Windows 10的根基。

全平台统一Windows的梦想

你可能觉得Windows 10和其他Windows版本没什么不同,不过是运行应用的桌面系统。

但最初的设想远不止于此。我们都记得,微软曾有手机平台,WindowsPhone 8.1本应升级为Windows 10 Mobile。

Windows 10发布前,微软还公布了HoloLens,搭载名为“Windows Holographic”的系统版本。事实上,回顾早期演示,它提供的体验与如今苹果Vision Pro的宣传颇为相似——我试过,确实很棒。

Windows 10是微软最“成功”的失败

Windows 10还登陆物联网设备(如GLAS智能thermostat),目标是“无处不在”,而支撑这一切的是统一的应用平台。

它就是通用Windows平台(UWP)。通过响应式设计,开发者只需构建一个应用,就能在所有设备上运行(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鸿蒙)。

此外,还有Continuum概念。前文提到,桌面版Windows会根据笔记本模式或平板模式自动适配,但不止于此:手机连接显示器后,也可当作桌面电脑使用,同一个UWP应用在大屏幕上,就能以桌面形态运行。

这就像如今的网站,在手机和电脑上显示的布局不同,却仍是同一个网站。

2016年,微软还扩展推出了“Windows混合现实(Windows Mixed Reality)”。头显连接电脑后,会自动加载专属界面,运行的仍是那些应用。

Windows 10是微软最“成功”的失败

如今,这些设备大多已消失,UWP的价值也随之黯淡。所有Windows预装应用都退回了“桌面版”;尽管UWP应用仍能运行,但平台已不再积极开发。

为开发者搭建“桥梁”

早在规划Windows 8时,微软就深知一个严峻问题:没人愿意为Windows开发新软件。旧应用虽有更新,但新软件要么面向网页,要么从2010年开始转向移动平台。如前所述,移动领域和苹果AppStore的兴起,正是Windows 8“商店中心化”模式的灵感来源。事实上,Windows 8.1已有早期“通用应用”,支持桌面和移动端共享代码、分别设计。

Windows 10是微软最“成功”的失败

到了Windows 10时代,配合UWP,微软有了更宏大的策略:通过统一平台覆盖全设备,理论上开发者为任何设备开发的应用,都能被其他设备复用,为手机开发的应用,桌面端也能借力,反之亦然。

微软明白,不能仅靠“发号施令”就让开发者投入。许多Windows应用的代码已有数十年历史,复杂度极高,要求企业投入资源重写,实在强人所难。

当时负责Windows的特里・迈尔森(Terry Myerson)提出了“桥梁计划”,旨在降低应用迁移到Windows的难度,共包含四项:Project Centennial让桌面应用打包上架商店;Project Westminster将网页应用封装到商店;Project Islandwood将iOS应用代码重新编译为Windows应用;Project Astoria让Android应用在Windows上运行。

Windows 10是微软最“成功”的失败

如今,这些计划大多已消亡。Astoria曾出现在部分Windows 10 Mobile技术预览版中,但正式发布前就被砍掉;Islandwood从未真正成熟——微软并非让iOS应用直接运行(这根本不可能),而是试图构建一套API兼容Objective-C代码,却始终跟不上更新,最终开源后逐渐淡出。

Westminster还算可用,却催生了大量低质量应用。微软商店里至今仍有不少网页封装应用,与iOS、Android上的原生应用相比,体验糟糕至极。

Centennial是四项中普及率最高的。理念很巧妙:桌面应用打包后不仅能分发,还能利用动态磁贴等UWP功能。但由于桌面应用依赖Intel架构,其适用范围仅限桌面电脑。如今,Windows 11已无需桌面应用转换器,任何旧应用都能上传到微软商店。

动态磁贴、Cortana与Microsoft Edge

我一直觉得动态磁贴很荒谬。即便在手机上,它们也像如今的手机通知一样杂乱(每个应用都想狂发通知),且更新频率极低。苹果的“实时活动(Live Activities)”,才是我当时对动态磁贴的期待。

动态磁贴始于Windows 8,我始终认为它在桌面端是个坏主意;到了Windows 10,开始菜单更紧凑,它开始更显多余。如今,Windows中已完全看不到它的身影。

小娜(Cortana)的命运也是如此。2014年,它随WindowsPhone 8.1登场,后被引入桌面版Windows 10。微软甚至推动其跨平台,推出了iOS和Android版应用,还与哈曼卡顿合作推出智能音箱,与江森自控合作推出内置Cortana的GLAS thermostat智能恒温器。

Windows 10是微软最“成功”的失败

它得名于游戏《光晕》中的AI助手,却远不如后者实用。WindowsPhone消亡、桌面端语音助手普及率本就低,而第三方语音助手在自带第一方助手的平台上,普及率更低。最终,Cortana被停用。

还有Microsoft Edge。你可能会说:“Windows 11上就有Edge啊!”但此Edge非彼Edge。

Windows 10发布前6个月,微软宣布将打造全新浏览器取代IE,开发代号“Project Spartan”。它承诺内置Cortana、支持网页和PDF批注、提供专注阅读模式,以及全新的渲染引擎(基于网页标准,这是IE的短板)。

Windows 10是微软最“成功”的失败

它最终被命名为Microsoft Edge,用全新的蓝色“e”图标取代了IE那老旧的蓝色“e”,图标变化旨在表明“这不是IE”,同时让习惯“点击蓝色e上网”的用户感到熟悉。

事实上,IE的品牌形象早就臭名昭著了。当时谷歌Chrome已占据Windows浏览器市场的最大份额。正如Cortana的境遇:要让大众放弃系统自带产品、改用第三方,除非自带产品烂到极致。

遗憾的是,Edge并未成功。2018年12月,微软宣布基于Chromium重写Edge——本质上是“去谷歌化”的微软版Chrome,也就是你现在看到的Edge。

Windows手机的消亡

对此,我永远无法释怀。

早在2007年iPhone发布前,微软就已涉足智能手机市场,当初的多普达、后来的HTC,三星、摩托罗拉和索尼爱立信也都曾打过酱油。但随着多点触控和后来AppStore的兴起,苹果彻底颠覆了行业;而谷歌携Android入局后,微软亟须实现产品现代化。

Windows 10是微软最“成功”的失败

2010年,微软推出WindowsPhone 7。问题来了:它基于旧版Windows CE内核,完全不可持续。2012年WindowsPhone 8发布时,没有一款WP7设备能升级,仅推送了WP 7.8更新作为补偿,通过UI调整让它“看起来像WP8”(类似Windows RT 8.1 Update 3)。

WindowsPhone 8基于Windows的NT内核,本有一条清晰的升级路径。2014年,WP 8.1推出,新增大量功能;同年晚些时候Windows 10发布时,官方确认将推出移动版。首个Windows 10技术预览版次日上线,而手机版预览版“稍后推出”——这或许是Windows手机命不久矣的第一个信号:竞争对手都在“移动优先”,微软却不然。

Windows 10是微软最“成功”的失败

2015年1月,特里・迈尔森承诺,所有WP8.1用户都能免费升级到Windows 10 Mobile。但2015年7月Windows 10桌面版发布时,移动版仍未推送,仅提供预览版。事实上,当时微软的大本营美国市场已有一年多没有旗舰Windows手机了,当时人们拿着骁龙400处理器的诺基亚Lumia830,只因那是能买到的最新最好机型。

2015年11月,微软终于发布Lumia550、950和950XL(2014年微软已收购诺基亚),均搭载Windows 10 Mobile——但现有设备仍无法升级。直到2016年3月17日,Windows 10 Mobile才正式向旧设备推送。这种边缘化的态度,可见一斑。

Windows 10是微软最“成功”的失败

微软还违背了“所有WP8.1设备均可升级”的承诺,大量手机被抛弃。更糟的是,手机不会主动提示升级——用户必须自己了解、找固件下载、手动选择,这与Windows 7用户“被狂轰滥炸式推送升级”的体验截然不同。

WindowsPhone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手机销量差是其一。最畅销的WP机型是居然是诺基亚Lumia530——一款4寸屏的低端手机,国内发售价599元,在美国甚至能以30美元(无合约)买到。Lumia530仅4GB内存、摄像头无自动对焦、严重缩水的非全贴合TFT屏幕,之后又出了更低端Lumia430系列——连高通骁龙200都用上了。

Windows 10是微软最“成功”的失败

微软接收Lumia后在低端市场尝到了甜头,却没意识到:开发者不会为“不愿花钱的用户”开发应用。而愿意花钱的用户,却无旗舰可买(Lumia930在美国、中国和印度等市场迟迟未上市)。惠普等厂商入局后,开始将其包装为“三合一电脑”(HP Elite X3)——严格来说不算手机了?微软在手机市场输了,但不能在电脑市场输,于是手机摇身一变成了“三合一电脑”。

Windows 10是微软最“成功”的失败

但归根结底,我认为WindowsPhone的失败源于微软的不重视。Windows 10 Mobile 1703版本发布后,人们发现1709预览版的版本号与电脑版不同,且来自不同开发分支。当时一片混乱:分支会重新合并吗?有传言称将推出跨设备的自适应界面,或许这只是开发期间的过渡更新?

最终什么都没发生。平淡的Windows 10 Mobile 1709成了最后一个移动版本,支持服务于2019年12月终止。

然而,Windows 10仍大获成功

即便问题重重,Windows 10仍是一场巨大的胜利,对于Windows 7用户,免费升级恰逢支持服务终止;对于Windows 8.1用户,它是修复糟糕系统的及时雨。

微软商店策略失败了,桥梁计划失败了,UWP失败了,动态磁贴失败了,Cortana失败了,初代Edge失败了;Paint 3D、UWP版Skype、OneNote等Windows 10专属项目也纷纷失败;HoloLens和手机业务早已消亡。

Windows 10是微软最“成功”的失败

即便如此,每天仍有很多用户说:“微软休想从我手里抢走Windows 10。”部分原因在于Windows 11的不足,有些还是刻意为之。自2009年Windows 7发布后,微软从未提高过硬件要求——甚至Win7的推荐配置,与2006年Windows Vista的推荐配置一致。

2020年,远程办公热潮推动PC行业复苏,Windows 11应运而生。这一次,微软并非为解决旧系统的问题,而是为了推动新电脑销量。Windows 11提高了对CPU、可信平台模块(TPM)等的要求,且首次仅提供64位版本。

微软最终花了比最初计划(2~3年)更长的时间,才让Windows 10覆盖10亿台设备,但终究做到了。它成功解决了内耗问题,让大众统一到了一款现代操作系统上。但它的失败同样醒目,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在硬件与软件深度绑定的移动时代,单靠操作系统的迭代已难逆转生态的颓势。微软试图用统一平台覆盖全设备的野心,终究败给了开发者生态的惯性与用户习惯的壁垒。

当Windows 10的支持服务画上句号,人们怀念的或许不只是一个稳定流畅的系统,更是那个曾试图用技术打破设备边界、重构人机交互的理想主义时代。它的遗产早已融入后续的Windows 11,无论是NT内核的延续,还是对服务化模式的坚持,都藏着Windows 10试错后的沉淀。而对于无数用户而言,它留下的,是一段关于“开始菜单的回归”与“手机端遗憾”交织的复杂记忆,成为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过渡时期,最真实的时代回忆。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