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生活文章正文

2025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产业链及发展趋势分析

健康生活 2025年07月28日 01:42 1 admin

移动医疗(Mobile Health, M-Health),国际医疗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M-Health”,广义上即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如移动电话和卫星通信等移动终端设备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和医疗信息。狭义上是指传感器、应用软件和医疗服务的结合,也就是可穿戴式医疗设备和移动医疗服务的结合。移动医疗可分为远程预订类、电子病历存取类、健康信息检索类、健康咨询类和远程诊断类。

2025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产业链及发展趋势分析

在全球范围内,移动医疗产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2023年全球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到1366.8亿元,同比增长24.25%。技术的持续进步,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发展,为移动医疗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同时,全球健康意识的普遍提升,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接受移动医疗服务。从预防保健到诊断治疗,再到康复管理,移动医疗正逐步渗透到医疗健康的各个环节,为全球范围内的患者和医疗工作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2025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产业链及发展趋势分析

本文节选自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中国移动医疗行业现状、主要政策、产业链及发展趋势分析「图」》,如需获取全文内容,可进入华经情报网搜索查看。

移动医疗作为一种高效率的工具,它通过移动通讯技术为医生和患者之间提供更便利、更完善的医疗服务,从而得以快速发展。国内移动医疗市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2015-2023年期间复合年增长率达50.2%,2023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超过1000亿元,同比上涨28.7%。

2025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产业链及发展趋势分析

移动医疗行业上游主要涉及医疗设备和移动技术供应商。医疗设备供应商提供移动医疗所需的各种硬件设备,如移动诊断设备、移动监测设备等,移动技术供应商则提供支持移动医疗的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中游主要包括移动医疗服务平台和医疗服务提供商。移动医疗服务平台是连接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用户的桥梁,通过整合各种医疗资源和技术,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医疗服务提供商则通过平台向用户提供具体的医疗服务,如在线问诊、远程医疗、健康管理等。下游主要是移动医疗的用户,包括患者、医护人员和医疗机构等。

2025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产业链及发展趋势分析

在发展趋势方面,移动医疗产业将继续朝着智能化、个性化、一体化的方向发展。智能化是指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医疗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诊疗服务。个性化则是指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和需求,为其提供定制化的医疗服务方案。一体化则是指将移动医疗与线下医疗相结合,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医疗服务。随着政策的支持和行业规范的加强,移动医疗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政府将加大对移动医疗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其健康、有序发展。同时,行业规范的加强也将有助于提升移动医疗产业的整体水平和服务质量。

华经产业研究院研究团队使用桌面研究与定量调查、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的剖析移动医疗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产业链、经营特性、盈利能力和商业模式等。科学使用SCP模型、SWOT、PEST、回归分析、SPACE矩阵等研究模型与方法综合分析移动医疗行业市场环境、产业政策、竞争格局、技术革新、市场风险、行业壁垒、机遇以及挑战等相关因素。根据移动医疗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精心研究编制《2025-2031年中国移动医疗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为企业、科研、投资机构等单位投资决策、战略规划、产业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2025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产业链及发展趋势分析

报告目录

第一章 移动医疗的基本概述

1.1 互联网医疗的简述

1.1.1 互联网医疗的本质

1.1.2 互联网医疗的特性

1.1.3 互联网医疗的模式

1.2 移动医疗概念阐释

1.2.1 移动医疗的概念

1.2.2 移动医疗的特点

1.2.3 移动医疗的分类

1.3 移动医疗的产业链

1.3.1 产业链结构分析

1.3.2 移动运营服务商

1.3.3 信息平台系统提供商

1.3.4 医疗设备商

1.3.5 APP应用程序开发

第二章 国外移动医疗行业发展状况及经验借鉴

2.1 全球移动医疗行业总体概况

2.1.1 行业整体概述

2.1.2 市场规模现状

2.1.3 行业格局概况

2.1.4 典型商业案例

2.2 全球移动医疗技术专利发展趋势

2.2.1 技术专利总体态势

2.2.2 技术专利信息主题

2.2.3 技术专利区域布局

2.2.4 技术专利申请人分析

2.3 国外科技巨头布局移动医疗市场

2.3.1 APPLE(苹果)

2.3.2 GOOGLE(谷歌)

2.3.3 MICROSOFT(微软)

2.3.4 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2.3.5 SAMSUNG(三星)

2.4 美国移动医疗行业发展分析

2.4.1 行业发展基础

2.4.2 国家政策支持

2.4.3 行业发展态势

2.4.4 企业布局概况

2.4.5 文化驱动因素

2.4.6 面临挑战分析

2.4.7 中美差异对比

2.5 日本移动医疗行业发展分析

2.5.1 行业发展路径

2.5.2 市场发展现状

2.5.3 行业发展动态

2.5.4 典型企业解析

2.5.5 产品研发状况

2.5.6 市场前景广阔

2.6 国外移动医疗企业的商业模式分析

2.6.1 EPOCRATES

2.6.2 ZOCDOC

2.6.3 VOCERA

2.6.4 WELLDOC

2.6.5 ZEO

第三章 2020-2024年中国移动医疗行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分析

3.1 经济环境

3.1.1 国际宏观经济表现

3.1.2 中国经济运行现状

3.1.3 中国经济发展展望

3.2 消费环境

3.2.1 全国居民收入水平

3.2.2 全国医疗消费状况

3.2.3 全国医疗服务状况

3.3 社会环境

3.3.1 人口老龄化加剧

3.3.2 医疗卫生资源状况

3.3.3 新型医疗服务需求

3.4 技术环境

3.4.1 移动网络迅猛发展

3.4.2 移动互联网用户增多

3.4.3 可穿戴设备快速发展

第四章 2020-2024年中国移动医疗行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分析

4.1 “互联网+医疗”新政分析

4.1.1 产业发展指导意见

4.1.2 “互联网+”益民服务

4.1.3 “互联网+”电子商务

4.1.4 “互联网+”人工智能

4.1.5 互联网医疗管理办法

4.2 移动医疗其他重点政策分析

4.2.1 推动开展移动医疗

4.2.2 鼓励农村移动医疗发展

4.2.3 远程医疗信息系统规范

4.2.4 移动健康成为发展重点

4.3 移动医疗相关政策分析

4.3.1 推进分级诊疗

4.3.2 医师执业注册

4.3.3 养老政策利好

4.3.4 药品交易新规

4.3.5 医改相关政策

第五章 2020-2024年中国移动医疗发展的总体现状分析

5.1 中国移动医疗发展总体概述

5.1.1 移动医疗发展历程

5.1.2 移动医疗行业特征

5.1.3 移动医疗市场参与者

5.1.4 移动医疗产业链

5.2 2020-2024年中国移动医疗行业现状分析

5.2.1 市场规模现状

5.2.2 用户规模分析

5.2.3 细分市场动态

5.2.4 内容产业布局

5.3 2020-2024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竞争态势分析

5.3.1 市场竞争格局

5.3.2 市场竞争态势

5.3.3 进入跨界竞争时代

5.3.4 进军海外竞争市场

5.3.5 移动医疗应用市场竞争

5.4 中国移动医疗发展存在的问题

5.4.1 医师资源匮乏

5.4.2 行业监管风险

5.4.3 行业政策壁垒

5.4.4 盈利模式缺失

5.5 中国移动医疗快速发展策略

5.5.1 拓宽医师资源

5.5.2 制定行业规范

5.5.3 探索盈利模式

第六章 移动医疗行业的商业模式分析

6.1 中国移动医疗商业模式发展综述

6.1.1 商业模式现状分析

6.1.2 商业模式发展阶段

6.1.3 商业模式探索动态

6.2 移动医疗的盈利模式分析

6.2.1 为医生提供手机临床信息

6.2.2 为企业提供远程医疗服务

6.2.3 导医服务提供健康咨询

6.2.4 医院联网

6.2.5 慢病管理

6.2.6 可穿戴医疗

6.2.7 健康大数据

6.3 移动医疗项目的付费变现方式

6.3.1 患者付费

6.3.2 企业付费

6.3.3 医院医生付费

6.3.4 药企药店付费

6.3.5 银行付费

6.3.6 保险公司付费

6.3.7 数据及文献付费

6.3.8 电子商务

6.4 移动医疗的主要商业模式案例分析

6.4.1 医疗健康平台类

6.4.2 智能硬件销售类

6.4.3 自查问诊模式类

6.4.4 其他模式类型

第七章 移动医疗行业的服务模式分析

7.1 移动医疗服务模式的核心意义

7.1.1 重塑医疗服务流程

7.1.2 优化医院资源配置

7.1.3 融入互联网生态体系

7.2 院前服务模式分析

7.2.1 移动诊寻服务

7.2.2 社交服务平台

7.2.3 健康监测服务

7.2.4 院前检查服务

7.2.5 移动智能云服务

7.2.6 O2O闭环服务

7.2.7 结合商业保险

7.3 院中服务模式分析

7.3.1 面向患者群体的服务模式

7.3.2 面向医师群体的服务模式

7.3.3 面向医院的移动服务模式

7.4 院后服务模式分析

7.4.1 满意度反馈互动服务

7.4.2 远程监测服务

第八章 2020-2024年中国移动医疗APP发展状况分析

8.1 2020-2024年移动医疗APP发展现状

8.1.1 发展背景分析

8.1.2 整体发展概况

8.1.3 核心功能评价

8.1.4 产品作用分析

8.1.5 媒体营销推广

8.1.6 主要应用领域

8.2 移动医疗APP的盈利模式分析

8.2.1 向医院收费模式

8.2.2 向药企收费模式

8.2.3 向医械企业收费模式

8.2.4 向私人诊所收费模式

8.2.5 向保险公司收费模式

8.2.6 向消费者收费模式

8.3 移动医疗APP的线上线下推广分析

8.3.1 移动互联网的线上推广

8.3.2 面向医院医生线下推广

8.3.3 面向用户的线下推广

8.4 移动医疗APP建设方向分析

8.4.1 基本认识

8.4.2 产品定位

8.4.3 新技术增值

8.4.4 升级发展

8.5 国内移动医疗APP的发展阻碍

8.5.1 诊断风险问题

8.5.2 隐私保护问题

8.5.3 信息验证问题

8.5.4 虚假广告问题

8.5.5 纠纷侵权问题

8.6 中国移动医疗APP发展对策及趋势分析

8.6.1 行业发展建议

8.6.2 市场应用趋势

8.6.3 产品功能趋势

第九章 2020-2024年中国移动医疗用户行为调研分析

9.1 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特征分析

9.1.1 网民规模

9.1.2 用户属性

9.1.3 上网设备

9.1.4 使用场所

9.1.5 上网时长

9.2 中国移动医疗用户特征分析

9.2.1 用户设备品牌分布

9.2.2 用户不同地域分布

9.2.3 用户活跃时段分布

9.3 中国移动医疗慢病管理应用用户分析

9.3.1 用户产品使用率

9.3.2 用户知悉度状况

9.3.3 用户应用目的分析

9.3.4 用户对应用的期待

9.3.5 用户产品满意度

9.4 中国移动医疗用户医疗应用覆盖率分析

9.4.1 预约挂号类应用

9.4.2 寻医问诊类应用

9.4.3 医药服务类应用

9.4.4 资讯文献类应用

9.4.5 医疗信息化应用

第十章 2020-2024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投融资状况分析

10.1 2020-2024年中国移动医疗投融资总体现状

10.1.1 投融资形势

10.1.2 投融资参与者

10.1.3 投融资规模

10.1.4 市场融资动态

10.2 BAT在移动医疗领域的布局

10.2.1 百度

10.2.2 阿里巴巴

10.2.3 腾讯

10.3 通信运营商在移动医疗领域的布局

10.3.1 中国移动

10.3.2 中国电信

10.3.3 中国联通

10.4 金融机构在移动医疗领域的布局

10.4.1 工商银行

10.4.2 中国平安

10.4.3 北京银行

10.4.4 民生银行

10.4.5 中信银行

10.4.6 浦发银行

10.4.7 招商银行

10.5 医药企业在移动医疗领域的布局

10.5.1 鱼跃医疗

10.5.3 汤臣倍健

10.5.2 九安医疗

10.5.4 乐普医疗

10.5.5 复星医药

10.5.6 尚荣医疗

10.5.7 九州通

10.6 HIS企业在移动医疗领域的布局

10.6.1 东软熙康

10.6.2 东华软件

10.6.3 卫宁软件

10.6.4 金蝶医疗

10.7 房地产企业在移动医疗领域的布局

10.7.1 恒大地产

10.7.2 万达集团

10.7.3 万科集团

10.7.4 绿城集团

10.7.5 运盛实业

第十一章 中国移动医疗市场的投资潜力分析

11.1 投资机会分析

11.1.1 市场催化

11.1.2 政策催化

11.1.3 需求催化

11.1.4 技术支持

11.2 细分市场投资机会

11.2.1 智能医疗体系

11.2.2 慢病管理领域

11.2.3 可穿戴医疗设备

11.2.4 移动医疗视频应用

11.2.5 其他领域机会

11.3 商业模式投资方向建议

11.3.2 医药电商平台

11.3.3 在线问诊模式

11.3.4 挂号服务模式

11.3.5 可穿戴设备

第十二章 中国移动医疗行业的投资风险预警

12.1 市场制约因素

12.1.1 隐私问题

12.1.2 安全问题

12.1.3 技术问题

12.1.4 费用报销

12.1.5 数据质量

12.2 资本竞争风险

12.2.1 院前服务市场

12.2.2 院中信息化市场

12.2.3 院后护理市场

12.3 企业经营风险

12.3.1 政策限制风险

12.3.2 资源短缺风险

12.3.3 数据安全风险

12.3.4 市场认可风险

12.4 APP开发风险

12.4.1 专业与法律风险

12.4.2 人力资源风险

12.4.3 市场风险

第十三章 中国移动医疗领域潜力企业竞争力分析

13.1 北京春雨天下软件有限公司

13.1.1 企业发展概况

13.1.2 经营效益分析

13.1.3 业务经营分析

13.1.4 财务状况分析

13.1.5 未来前景展望

13.2 北京天健源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3.2.1 企业发展概况

13.2.2 经营效益分析

13.2.3 业务经营分析

13.2.4 财务状况分析

13.2.5 未来前景展望

13.3 创业慧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3.3.1 企业发展概况

13.3.2 经营效益分析

13.3.3 业务经营分析

13.3.4 财务状况分析

13.3.5 未来前景展望

13.4 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13.4.1 企业发展概况

13.4.2 经营效益分析

13.4.3 业务经营分析

13.4.4 财务状况分析

13.4.5 未来前景展望

13.5 天津九安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13.5.1 企业发展概况

13.5.2 经营效益分析

13.5.3 业务经营分析

13.5.4 财务状况分析

13.5.5 未来前景展望

第十四章 2025-2031年移动医疗行业前景及趋势预测

14.1 全球移动医疗产业未来发展预测

14.1.1 市场规模预测

14.1.2 市场格局预测

14.2 中国移动医疗产业未来发展展望

14.2.1 发展前景展望

14.2.2 未来发展路径

14.2.3 发展潜力巨大

14.2.4 未来增长态势

14.3 2025-2031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预测

14.3.1 发展因素分析

14.3.2 市场规模预测

14.4 中国移动医疗的发展趋势预测

14.4.1 跨领域合作竞争加剧

14.4.2 移动信息共享平台发展

14.4.3 分级诊疗体系逐步深化

14.4.4 可穿戴设备备受市场关注

14.4.5 多渠道盈利模式带动发展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