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快讯文章正文

WAIC直击:中国具身智能集体“找工作”

抖音快讯 2025年07月27日 21:05 1 admin
WAIC直击:中国具身智能集体“找工作”

记者 郑晨烨

经济观察报记者 郑晨烨

“砰!”一声闷响,一台头戴绿色头盔的人形机器人,在连续几个回合的激烈对攻后,没能站稳,一个趔趄摔倒在拳击台上。围在擂台周围“里三层外三层”的观众发出一阵惊呼,无数手机镜头紧紧对准了它。

几秒钟后,在没有任何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倒下的“小绿”依靠自己的力量,缓缓调整姿态,双腿发力,重新站了起来,再次摆出格斗姿势。

这是7月26日上海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宇树科技展台每天都会上演数次的机器人格斗赛。这里或许是整个世博展览馆人气最旺的角落,热闹程度不亚于一场演唱会。

擂台之上,是拳拳到肉的激烈对抗,而在擂台之外,更多的机器人则以一种更安静或更“拟人”的方式,向涌动的人潮证明自己的价值——在不远处的智元展台,机器人正从冰柜里取出可乐,稳稳地递到一位观众手中;而在数字华夏的舞台上,仿生机器人“夏澜”正与真人Coser一同合着《夜上海》的节拍翩翩起舞,眼波流转,顾盼生姿。

今年的WAIC,机器人展区不再是单纯的技术参数秀场,更像一个庞大而新奇的机器人“应聘会”。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在今年的WAIC的展会上,超过150台人形机器人同台亮相,创下国内最大规模的展示记录。

在现场,记者注意到,各家厂商的机器人不再是冰冷的静态展品,而是纷纷“动了起来”,用尽“十八般武艺”,向外界证明自己已经具备了胜任人类岗位的资格。一场由中国具身智能企业发起的集体“求职”浪潮,正在拉开序幕。

当“服务员”成为热门岗位

如果说机器人找工作也需要一份简历,那么“服务员”无疑是它们履历上最普遍,也是竞争最激烈的第一个岗位。

在智平方的展台,一个全场景软饮吧被完整地复刻了进来。

智平方自研自产的通用智能机器人“爱宝”在现场化身“全能店员”,观众只需要通过语音下达指令,无论是现磨咖啡、冰淇淋甜筒还是特调饮料,“爱宝”都能一一完成。

记者在现场看到,当收到制作咖啡的指令后,“爱宝”的左臂平稳地拿起纸杯,精准地放置在咖啡机出口,右臂则握住手柄,缓缓压下。整个过程动作连贯,没有丝毫的停顿或抖动。一杯咖啡的制作时间,大约在1分半到2分钟。

“这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是我们自研的GOVLA大模型在支撑。”智平方创始人兼CEO郭彦东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解释称,“它让‘爱宝’具备了长程柔性规划的能力,可以像人一样自主理解任务,并规划一系列连贯动作,而不是靠预设的指令一步步执行。这种举一反三的能力,是它能适配不同品牌咖啡机、冰淇淋机的关键。”

同样在“餐饮业”展开激烈竞争的还有擎朗智能。

在与全球知名威士忌品牌尊尼获加合作搭建的“酒馆餐吧”里,擎朗的双臂机器人XMAN-R1正在模拟专业调酒师。它熟练地识别不同酒瓶,倾倒冰块,并按精确比例混合酒水与饮料,甚至在动作仪态上都试图融入调酒文化中的仪式感。

而在智元的展台,与百事可乐合作的“百事酷宝”则更进一步,它不仅会递送可乐,还会主动与观众搭话:“想喝冰可乐吗?加冰更清爽哦!”

如果说冲咖啡、调酒还只是在模拟标准化的服务流程,那么数字华夏的仿生人形机器人“夏澜”,则试图将这份“工作”的内涵,推向情感交互的更高维度。

“大家好,我是夏澜,很高兴来到WAIC。”在展台中央,这位拥有高度逼真面容的机器人,正与一位真人Coser同台表演歌舞《夜上海》。她的眼睛随着音乐的节奏眨动,嘴角时而上扬,在与观众互动时,甚至能做出俏皮的微笑和略带惊讶的表情。

“我们自研的情商模型,以及在‘眼球追踪’和‘口型一致’等仿生技术上的突破,是夏澜能够与人进行有温度交互的关键。”数字华夏公共关系与政府事务部总经理吴为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她的面部拥有29个主动自由度,可以模仿人类绝大部分表情,让每一次交互都更有温度。”

吴为同时透露,这款主打“高颜值、高情商”的机器人即将正式在京东上线开售,这意味着机器人作为一种“商品”,正在加速走向消费者。

与“夏澜”的“外向型”表演不同,傅利叶智能则将服务场景聚焦在了更私密、更需要信任的康养领域。其最新发布的人形机器人GR-3,是现场为数不多采用“软”材质的机器人。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其创新性地引入了“柔肤软包覆材”设计,配合莫兰迪暖色调,触感和观感都更显温和,意在打破机器冰冷的形象。

在其“具身智能康复港”的演示场景中,GR-3可以为患者提供导诊咨询,引导进行上肢康复训练,更多地承担一个“陪伴者”的角色。

从标准化的餐饮服务,到舞台化的演艺互动,再到专业化的康养陪伴,服务场景已成为机器人商业化落地最拥挤的赛道,这里的竞争,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功能实现,正升级为一场关乎场景理解、交互细节、情感体验乃至商业模式的全方位比拼。

从流水线到格斗场

如果说服务场景考验的是机器人的“情商”与“柔性”,那么工业制造场景,则检验的是其“智商”与“刚性”。

宇树科技展台的机器人格斗赛之所以能吸引全场最多的目光,不仅仅因为其形式新颖,更在于它以一种最极端的方式,展现了机器人在非结构化环境下的核心能力。

在长达数分钟的激烈对抗中,机器人需要实时感知对手的动作,并迅速做出反应,无论是挥拳、踢腿还是闪避,都极度考验其动态平衡算法、运动控制精度和全身协同能力。而摔倒后不依赖外力、仅用数秒便能自主站立,更是其鲁棒性(robustness,即稳健性)的直观证明。

这种在格斗场上展现出的顶尖运动控制能力,正是机器人进入复杂、混乱的真实工业环境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与擂台上的喧嚣形成对比的,是其他展台上那些“沉默”的产线工人。

在银河通用的展区,轮式人形机器人“Galbot”正在一个模拟汽车零件SPS分拣的场景中,进行长达数小时不间断的稳定作业。它需要从堆叠错位的零件筐中,精准识别并抓取目标工件,同时还要分辨外观相似的零件以避免误抓。根据现场工作人员的介绍,即便有人为干扰,如调换工件筐位置,它也能快速重新定位,展现出高度的环境适应能力。

在智平方的工业演示区,“爱宝”则化身“搬运工”,在展区内来回移动,准确抓取箱子,并稳稳地码放到托盘上,其“全域全身”的工作能力,突破了传统工业机械臂只能在固定工位进行重复性劳动的局限。

而在乐聚机器人的展台,两条产线被完整复刻,机器人正在模拟抓取、质检、传递的完整流水线作业流程。

这些“工业硬汉”之所以能够炼成,背后是“大脑”与“小脑”的协同进化。

各家厂商都在反复强调VLA(视觉-语言-动作)大模型作为“大脑”的重要性,它让机器人具备了从感知、理解到决策的端到端能力。而一些核心硬件的突破,则构成了机器人灵活运动的“小脑”。比如,在此次大会上,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与千寻位置联合发布的“时空算力背包”,就通过高精度的时空感知能力,让机器人能在没有GPS信号的室内外复杂环境中,精准定位导航,完成自主巡检、物流配送等任务。

郭彦东向记者解释了这种“端到端闭环控制”的核心理念,即通过一个统一的模型架构,直接将视觉等感知信息转化为最终的动作指令,从而规避了传统机器人分模块控制带来的延迟和信息损失,大幅提升了在复杂环境中的响应速度和泛化能力。

在他看来,掌握这项技术仅仅是起点。“技术展示只是第一步,真正的壁垒在于深入产业,在真实的高强度的场景中打磨。”郭彦东强调,“强大的技术只有在严苛的工业现场得到验证,才能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爱宝目前在半导体、汽车制造等领域的合作,就是将技术落地,去解决行业真实痛点的过程。”

喧嚣的展馆内,几乎所有从业者都对产业的未来抱有极大的乐观。

7月27日,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就在大会相关的论坛分享中表示,“我个人感觉今年上半年全国智能机器人行业平均达到50%到100%的增长”,并且自去年起,“每天至少有一款新的机器人发布,行业落地推动速度以及出货量的节奏都非常快”。

另一方面,他也同时强调,尽管人形机器人领域是“当下全球关注的热点,但目前仍处于相对比较早期的阶段”。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