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戏天地文章正文

张一鸣的短剧新帝国,到底赚钱吗?

游戏天地 2025年07月27日 19:54 1 admin

如果张一鸣要在内容行业再造一个“帝国”,那一定是红果短剧——这个以“免费看短剧、看广告分账”为核心逻辑的平台,像番茄小说的孪生兄弟,悄悄在短剧战场上铺出了一条血路。

张一鸣的短剧新帝国,到底赚钱吗?

你会发现,地铁上、公司茶水间、睡前那十分钟,大家不再刷剧集的长片头,而是盯着一条条“先虐后爽”“反转再反转”的微短剧。谁在做这些东西?谁在赚最多的钱?谁在吃肉,谁在喝汤?答案几乎写在数据里。

张一鸣的短剧新帝国,到底赚钱吗?

两年不到,它的月活跃用户已经逼近2亿,和优酷只差五十多万;而在2025年3月,它一个月就向版权方分账超过5亿元,十多家制作公司单月分账破千万,八十多部作品单月分账破百万。


故事从2023年5月开始——红果先在抖音内小范围试水,8月又上线独立APP,打法非常熟悉:免费吸量、广告赚钱、算法分发、分账激励。番茄小说那一套已经被验证过,张一鸣团队只是把载体从文字换成了视频,把“章节付费”改成了“广告解锁”,把“字数爽点”转成了“三分钟一个反转”。

张一鸣的短剧新帝国,到底赚钱吗?

你如果把视线从红果稍微抬高一点,就会看到整个行业的集中度正在急剧上升。2025年上半年,国内83家微短剧平台热力值总和超过110亿,TOP10吃掉了85%,TOP4(番茄、河马、麦芽、九州)合计占比61%。这不是“百花齐放”,而是“水龙头”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其他人只能接溢出来的水滴。


为什么会这样?投流太贵了。行业里流行一句话:“三分剧、七分投。”2024年上半年大陆市场微短剧投流规模就超过116亿元,全年预估250亿到300亿;到2025年,这个数字进一步走高,DataEye预计全年投流高达423亿元。日均投流大盘在7000万元左右,付费短剧一天就要烧掉4000万,IAA免费短剧也得投入2000万,中间再加上一些CPS和原生玩法。投流成了短剧帝国的血液,ROI就是生死线。

张一鸣的短剧新帝国,到底赚钱吗?

红果做了个关键动作:把收费点换成广告点,把广告位变成产品逻辑的一部分。开屏、信息流、中插激励、“剧可点”……角色正说到情绪爆点时,屏幕上弹出一个可点击的互动区域,你点一下,红果就把曝光变成互动,把互动变成转化。这是一次链路闭环的升级:曝光—互动—转化,每一步都可测算,每一步都在放大广告价值。


这套玩法背后是字节系生态的完整支撑:抖音给流量、巨量引擎给广告产品矩阵、红果负责内容供给与分账机制。张一鸣的团队想要把投流的钱留在自己家里“内循环”,让广告主不必再去外面投信息流,而是在红果的剧情节点里完成从曝光到成交的闭环。


为了确保“免费的短剧”不是只有爽点的快消品,红果又抛出了“果燃计划”——一次性公布21部精品短剧片单,主题扩展到科幻、反诈、非遗、年代创业、动作冒险等领域,还和央视频合作,用更高的制作水准和更广的视野去拉高整个APP的天花板。

平台给出两种合作方式:要么投资扶持,最高可覆盖100%成本,要么精品推广,承诺千万级流量曝光,保底+分成的模式,给内容方安全感,也在搭内容护城河

张一鸣的短剧新帝国,到底赚钱吗?

与此同时,字节并不止红果一个入口。最近,“木叶免费短剧”“咸柠免费短剧”接连上线;大部分内容仍然来自红果,APP之间互通有无,内容池共享,用户分层,各自试探新的广告库存与产品形态。多APP矩阵是字节的常规打法:有的补量,有的做实验,有的针对特定人群。


更远一步,字节把这套模式搬到了海外。2024年底,“Melolo”在东南亚上线,短短几个月下载量突破132万,99%的用户来自东南亚,日均下载超过3万。海外人也喜欢三分钟一个爽点、不断反转的剧情吗?数据告诉你:喜欢。但真正要在海外复制红果,需要面对更复杂的文化偏好和更严格的隐私法规,字节要解决的不只是“翻译问题”。


张一鸣的短剧新帝国,到底赚钱吗?

再说监管。快手在6月17日关停了短剧小程序相关业务,下架百余部违规短剧、处置90多个账号,这不是快手“不要短剧”,而是平台要从第三方模式转向端内原生,把审查、版权、内容控制权抓在自己手里。红果也在做同样的事——建立版权中心、强化审核流水线,因为当你让用户零门槛进入,监管的尺子会更细,要求的标准会更高。

你可能会问,这么多广告、这么多分账,红果真的赚到钱了吗?36氪给出一个有趣的参照:河马剧场月活6000万时,单月广告收入就破亿,但实际留在平台的钱并不多,因为分账要给内容方、投流要给渠道。红果3月分账5亿,看着风光,但它要不断拿出更大的保底、更好的资源位,才能锁住头部内容方,同时还要把大量投流转化为自己的平台资产。广告主结构单一、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提升空间有限,是它当下必须破解的题。

张一鸣的短剧新帝国,到底赚钱吗?

对内容方来说,红果的机会是真实的。投几万、十几万的制作成本,可能在分账里赚到第一桶金;在剧本阶段预埋“剧可点”、设计互动点位、与品牌深度捆绑,能提升商业价值;和平台对齐“果燃计划”主题,争取到保底+资源位,可以降低试错成本。但所有这一切背后仍是那条血淋淋的线:三天试水数据不好,就要撤资止损。这个行业基本法没变。


对品牌主来说,短剧不再是“浓缩版信息流”,而是一条可以承载完整品牌叙事的桥梁。你可以在剧情里种草,在互动节点里引导点击,在直播间里完成成交,从曝光到GMV一条龙。关键是要理解红果的广告产品矩阵,选对“剧情高点”做触发,而不是把品牌硬塞进台词里。


对投资者来说,判断红果真正的护城河在于:它能否把广告产品标准化、产品化,让更多品牌预算进来;能否建立可持续的精品内容供给体系,而不是靠“爽点堆料”;能否在海外复制“免费+广告分账”的逻辑。更关键的是,在监管趋严的时代,谁有能力把“合规能力”内化为组织能力,谁才有资格活得久。


但别忘了,抖音、快手、视频号都在端内做原生短剧,减少跳转、更好控制合规成本。

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芒果TV走“精品短剧”路线,会员+广告+版权分账的组合拳与红果的“免费+广告”并行不悖。

两条路不是谁替代谁,而是在不同用户心智、不同内容需求下各自延展。

张一鸣的短剧新帝国,到底赚钱吗?

当你下次在地铁上打开手机,看着一部“狗血得有点上头”的短剧时,试着从另一层视角看它:谁在背后投了钱?广告点位藏在哪?这部剧被算法推到了哪类用户面前?它背后的版权、分账、投流和监管,像一张看不见的网,把每一个三分钟故事拉得更长。


这是一个看似热闹、实则残酷的市场:投流是血,内容是骨,监管是骨架的形状,广告是营养。红果用“免费革命”告诉所有人:短剧不仅能靠广告活,还能把广告升级为产品,把分账升级为激励机制,把投流升级为生态内循环。但它也必须不断回答三个问题:

一、当广告主要更高品质、更大情绪场景时,红果能否做出比长视频更好的内容土壤?

二、当监管用更严的尺度去丈量价值观和版权,红果能否稳住合规底线?

三、当出海不再只是“翻译+买量”,红果是否有跨文化讲故事的能力?


所以,别只是当吃瓜群众。你要选择站在哪条跑道上:是做快速迭代的爽点流水线,还是赌一部进入“果燃计划”的精品剧?是把短剧当投放策略里的一个变量,还是当作品牌私域的内容入口?每一个选择,都是一次下注。红果正在张开双臂接住所有人的筹码,但它也知道,巨树招风,合规、精品、全球化,缺一不可。免费的红果已经长大,可它头顶的雷雨云,也在悄悄酝酿。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张一鸣的短剧新帝国,到底赚钱吗?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