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戏天地文章正文

谁将从中国“超级水电工程”中受益?

游戏天地 2025年07月27日 21:16 1 admin

中国筹备论证多年的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近日开工。因投资额高、施工难度大、发电规模惊人、所处区域较为敏感,这个“超级水电工程”在海内外引发高度关注。

谁将从中国“超级水电工程”中受益?

不少声音盛赞中国基建将在“世界屋脊”再创人类工程奇迹,也有些声音在惯性“质疑中国”,信息不对称之下发出情绪化、简单化评判。事实上,去除滤镜,理性分析,中国“超级水电工程”不仅利于包括西藏在内的中国自身发展,对南亚地区长远发展、世界绿色发展也有裨益。

发展是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基本权利,推动区域平衡发展、可持续发展符合联合国有关发展的倡议。该水电工程所处的西藏墨脱地区,长期以来因自然、交通等因素,开发难度大,经济发展较滞后。如今,总投资约1.2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的大项目落地执行,加上水电站建成后每年堪比三个三峡水电站的年发电量及收益,必然给当地带来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堪称中国西部大开发中因地制宜利用资源禀赋的一大案例。西方舆论多年来对西藏发展相当“热心”,如今中国在此注入发展新动能、西藏经济民生受惠,理应为其感到高兴才对。

提起水电工程,人们容易想到拦河蓄水的传统开发模式,担忧对生态、下游水量的负面影响过大。事实上,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采用“截弯取直、隧洞引水”的新开发模式,江水沿着山体隧洞“飞流直下”,经5座梯级电站,将2000多米天然落差所蕴含的巨量水能转化为电能,对生态、下游的考量都打足了富余量。

此次工程专门设立100亿元生态基金,用于珍稀鱼类增殖放流等;保留30%的天然河道,建设“生态通道”;承诺旱季向下游释放高于周边国家所要求的江水流量。有西方专家观点认为“中国在环保标准上的严苛程度,甚至超过部分西方国家”。

自古推崇“万物共生”的中国人,在生态脆弱的青藏高原搞工程格外谨慎,从青藏铁路专设野生动物通道,到青海光伏基地创造“板上发电、板间牧羊、板下种草”模式,在在表明中国人可以利用科技和智慧实现开发与生态的共赢。

历史上,邻国之间将水资源武器化的博弈,曾在美洲、中东、亚洲上演。一些国家过度紧张,忌惮中国也会如此拿捏自己,甚至一些域外声音煽风点火,看热闹不嫌事大。一方面,这种“截弯取直”工程采用引流式发电站,江水过站后依旧流向下游,并没有被拦截住或引流走;另一方面,中国的旱季排水承诺如同叠加buff(增益项),将极端情况考量在内。掌握这些具体信息,下游国家实无过分担心必要,一些为反而反、为杠而杠的论调另当别论。

甚至于,南亚国家至少可从三个层面从中获益。

首先,该超级水电工程产生的庞大电量,一部分供西藏自用,另一部分需要消纳调往其他地区,缺电的南亚国家不妨在跨境电网建设方面与中国加强合作,打开“近水楼台先得月”用上绿电资源的可能性,为即将到来的碳关税时代早做转型准备。

其次,挖隧道的盾构机、发电的高能水轮机、特高压输电技术等中国先进装备、技术轮番上阵,对正在雅鲁藏布江下游密集建设水电站的国家也是个切磋镜鉴机会。

再者,这些年中国同东南亚国家共创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跨国河流合作经验值提升,“水霸权”这个帽子显然不适合中国。大胆想象一下,若围绕雅鲁藏布江,从初步的跨境水文共享机制开始完善流域内国家全方位合作,料能开发更多水资源合作增量。

随着气候问题加剧,世界范围内减碳行动与能源转型迫在眉睫。中国确立了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能源转型目标,也在步步为营推动实现。

该水电工程年发电量预计超3000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9000万吨,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2.4亿吨,占中国年碳排放总量的2%左右,对中国、对世界的绿色转型功莫大焉。海外社交平台上有留言指出,中国言行必果,“在遵循气候协议方面展现出的诚意是令人信服”。

作为水电基建强国,在如何平衡开发与生态利弊,中国早已积累了成熟经验。

(编辑:法雨)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