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文章正文

关于CPO的终极理解

热门资讯 2025年07月27日 19:53 1 admin


关于CPO的终极理解


接下来将几个可能容易混淆的,以及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列出来。

1、cpo、cpo交换机、标准cpo方案、oio、可插拔cpo方案的区别
cpo指的是共封装技术,是指将各类芯片与硅光引擎集成在一起。但目前主要停留在将网络交换用的ASIC(交换芯片)与光学引擎集成的阶段,而非gpu或其他asic计算芯片的共封装(因为技术上还达不到)。

cpo交换机,即现在博通和英伟达的产品,目的是为了能让交换机输出光信号,这样能降低功耗,提升传输速率。

标准cpo方案,即光源也共封装在交换机内,但目前的技术是绕芯片一圈,说白了就是芯片并不能真正的自身出光,也得依赖于外置于芯片外的激光光源,只不过这个光源集成在交换机内部。
oio,真正意义上的芯片出光,终极形态,把光源彻底集成在芯片之下,不再需要外置于芯片周围的激光光源。

可插拔cpo方案,这个可插拔指的不是传统的可插拔光模块,而是可插拔的外置光源,叫做els光源(例如cw激光光源)。目的就是方便更换维修,因为标准cpo方案下,光源一旦坏了,需要整机更换。

2、可插拔cpo方案的外置光源是怎么个形式?对传统可插拔光模块的接口有什么影响?
交换机处在机柜内,外置光源以可插拔的形式处于机柜外的可插拔端口,连接至交换机的前置面板。

传统可插拔光模块的接口,是连接机柜内整机信号输出的,作用是将输出的电信号,转化成光信号,再通过光纤传输到另一台机柜上,再转换回电信号,进入另一机柜。

这里容易混淆的概念,可插拔光模块的短距离和长距离场景,均指的是机柜与机柜间的连接,这个场景叫scale out,而不是说短距就是机柜内的连接,即scale up场景。

可插拔cpo方案,机柜外部应该是这样的,既有外置光源的端口,又有传统可插拔光模块的端口。前者数量不需要那么多,后者数量与非cpo方案一致,不会有变化。也就是说,外置的可插拔光源解决的是给交换机供光的事儿,和传统可插拔光模块解决的机柜和机柜间传输,是两码事儿,不是替代关系。

3、cpo方案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是否是机柜内全光?
非cpo方案中,机柜内的信号原本都是电信号,不涉及光,为了提高传输效率,减少电信号传输的相关功耗等,所以想用cpo方案实现机柜内尽可能多的去用光信号传输,因此目前阶段,一方面是为了解决交换机内的速率和能耗问题,另一方面是可以提升机柜内短距传输的效率,和解决瓶颈问题,比如替代铜缆,突破局限性等。

但机柜内除了交换机外,还有服务器,比如gpu/asic计算卡、cpu、存储单元等等,这些基本都位于服务器中的主板上。这些组件,目前都是电信号,不过在主板上是没法接光模块的。
而主板间,是可以用光模块来进行光电转换传输的,只不过主板本身不带插槽,需要通过主板上的扩展卡槽,插入 NIC/HCA(例如以太网卡或infiniband网卡),再由这些扩展卡提供光模块接口。

原先在非cpo方案中,由于都是电信号传输,所以可以不使用光模块,也可以使用(例如现在gb300的情况下,想走光传输)。
不使用的情况下,就是铜缆传输,直接走电信号。使用的情况下,连接方式应该是这样的,服务器(其中是主板)通过扩展卡槽插入光模块,将电信号转成光信号,连接光纤,直接接入交换机,接入部分如果是传统交换机,就也需要匹配一个光模块来将光信号转回电信号。然后交换机再将电信号转出,还是通过光模块转成光信号,传到另一个服务器上,结构对称。
如果是cpo交换机,可以做到交换机出光,因此交换机端口就不再需要光模块了,直接接光纤就行了,但服务器端口仍需要光模块来转换。

但如果想要真正的实现机柜内与机柜外的全光传输(也就是完全不涉及电信号),就得需要实现oio,也就是全部模块儿和底层都要能自主出光。而目前这个技术能真正实现商业化,预计还得n多年后(目前尚停留在局部cpo阶段)。

相当于是以前的非cpo方案,全是电传输,所以机柜内除非有必要,否则基本不会用到光模块。
但现在反而需要了,否则就只能做到cpo交换机出光,但服务器没法接光的情况。并且刚才说了,cpo交换机的目的是为了自己出光,所以无论它是标准方案,还是可插拔方案,无非是光源是否外置在机柜外的区别,本质上最终都是cpo交换机输出光信号。
因此不管是什么方案,机柜内想进行光传输,都需要增加机柜内的光模块使用(这可能就是基哥说的在scale up场景下,cpo的使用反而能对光模块提供增量的原因)。即原先是可用可不用(用的情况下是两端,服务器和交换机都接),cpo方案下是必须得用(用的情况下是一端,仅服务器)。

4、为什么说cpo目前想解决的是机柜内(scale up)的问题,而非机柜外(out)的问题?为什么机柜外的场景替换,会在未来3-5年才能缓慢实现?
因为机柜内的传输才是目前的痛点。传统的方案,都是电信号,基本都是用铜缆传输,但随着gpu等芯片的增强,会导致散热、能耗、空间布局、速率等一系列问题。所以才想升级成光传输,因为快,因为信号衰减小、功耗降低等等。

机柜内的服务器,如果想直接收发光信号,也可以,但需要时间适配,说白了就是直接变成可接入光纤,而不是过去的电信号收发。但首先这需要做到gpu/asic计算卡级别的cpo,且由于稳定性、适配性、时间成本、技术成本问题,还不如直接在机柜内用成熟的光模块来做这件事,总之只要能实现全光传输就行了,不一定非得去追求真正的自身全光信号输出。
而机柜外更是如此,目前博通和英伟达的cpo交换机,其技术上只是说能支持机柜外的光信号传输,但不代表能应用。这需要机柜内的服务器等,都能适配这个技术,这样才能彻底变成输出到机柜外的信号直接是光,而且技术上必须都得达到远距离(相比于机柜内的近距离)传输,这样才可以不需要光模块连接机柜和机柜,直接接光纤就可以了。

然而目前的机柜外传统可插拔光模块方案,非常成熟,稳定性、成本、速率方面都非常好,最关键的还是稳定,再加上基哥提到的大厂实际上都不想被nv强绑定,机柜内的交换机也就算了,但机柜外再跟你捆绑,以后这些大厂自己没法玩儿了。毕竟这东西要设定一个整体的规范化标准,标准如果都被nv掌控了,那大厂以后的订制asic服务器就没法整了。

因此现在机柜外的场景,大厂没有任何动力去换掉可插拔光模块方案,因为本来机柜外就已经是全光传输了,拿掉光模块无非是省去了光电转换的步骤,实际上还是光传输,看似节省了可插拔光模块的成本,但反而会增加cpo方案下的机柜内成本,以及机柜内的维修难度,在目前的成本和稳定性下,完全得不偿失。

5、所以cpo落地,目前对于传统可插拔光模块有哪些影响?除了光模块外,会影响哪些传统设备?
在3-5年内,机柜外的场景会缓慢替换,但因为意愿严重不足,同时也存在技术上的瓶颈,所以替换率即使是5年后也很有限。
机柜内,反而会提升光模块的使用量,因为从无到有的量(以前可以不用光模块,现在必须用),比替代本身就有的量(已用的情况下,从服务器、交换机双端使用,变成服务器一端使用)要大的多。

cpo交换机内,芯片中的硅光引擎,目前应该还是交换机厂商自己搞定,但如果中新后续可进入到供应链中(毕竟目前均已具备成熟技术,后续还可进一步实现良率的全面提升,以及成本降低),提供硅光引擎,那么这一块儿就又是一个增量。
但由于机柜内想实现全光互联,因此通过光模块实现光电转换后,cpo方案下的机柜内,就不再涉及电信号的传输,因此原先的铜缆会有被替代的风险(但服务器主板上的暂时不会,除非后续出现gpu级的cpo)。

我会在 公众号:海涵财经 每天更新最新的华为概念、创新减肥药、数字经济、ChatGPT、AI算力、CPO/硅光芯片、大数据、6G卫星、数据要素、医疗新基建、一体化压铸、 汽车智能化,激光雷达,HUD,车规芯片,空气悬挂、L3级智能驾驶、PET铜箔,纳电池,800V高压,光伏HJT、TOPCON、钙钛矿、光伏XBC、BIPV、IGBT芯片、碳化硅SIC、CTP/CTC/CTB电池、4680电池、工业母机、海风柔直高压、新能源车高压快充、高镍三元、碳纤维、PET铝箔、PET铜箔、空气源热泵、新材料、中药创新药、中药配方颗粒、乡村振兴、锂矿、钒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分布式储能、集中式储能、抗原检测等最新题材热点挖掘,未来属于高预期差的结构性市场,把握核心赛道以及个股的内在价值逻辑预期差才是根本所在。


— END —

先赞后看,养成习惯

免责声明:图片、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仅用做交流学习,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