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快讯文章正文

上线7个月斩获84万美金,靠代劳思考破圈,AI笔记工具新竞速打响

抖音快讯 2025年07月27日 19:50 1 admin
上线7个月斩获84万美金,靠代劳思考破圈,AI笔记工具新竞速打响


扬帆出海 作者丨以南


当生成式AI在图像、视频、音乐等领域卷出一波又一波“热潮”,不断刷新玩法和想象力的边界时,一条更为“低调”却紧贴用户日常工作与学习需求的路径也在崛起。AI正逐步渗透效率工具,把学习、工作、记录这类“固化场景”重构为更轻盈、更智能的体验。


例如,2017年上线的效率工具Cubox,由中国团队研发,能够对文章和笔记进行整理阅读。过去一年,Cubox明显加快了AI化步伐,其功能布局已向“用户个人AI阅读器”方向演进。


与Cubox同年诞生的Notion,近年也逐步引入AI能力推动产品更新,在2024年8月的更新中,直接将“AI”添加进产品名称后缀,明确其AI效率工具定位


上线7个月斩获84万美金,靠代劳思考破圈,AI笔记工具新竞速打响

Notion更新内容对比(图源:点点数据)


作为新入局者,2025年1月上线的AI笔记应用Smart Noter表现突出。凭借“语音转文字+结构化摘要”的轻量组合,在同类产品中开始起步。点点数据显示,截至目前,Smart Noter全球下载量已突破420万,累计收入达84万美元,近三个月的月活跃用户也稳定在2.7万左右,初步积累了稳定用户。


上线7个月斩获84万美金,靠代劳思考破圈,AI笔记工具新竞速打响

Smart Noter上线以来全球下载量趋势变化(图源:点点数据)


风口之下,AI对效率工具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热度”或“尝鲜感”,更体现在产品逻辑的根本性转变。传统效率工具以“记录+分类”为核心,如今的AI效率应用则进一步延伸到“理解+提炼+辅助决策”,不仅能够帮助记录,更可以辅助思考。


AI效率工具突围:内容反哺=增长秘诀?


综合来看,这三款AI效率工具在功能设计上展现出三项共通趋势:


其一,它们均具备自动提炼要点与标注重点内容的能力,帮助用户高效筛选关键信息;


其二,在信息整理方面,它们不仅支持内容的归类归档,更通过主题关联、知识图谱等方式,提升了整体的组织结构与可回溯性;


其三,这些工具均接入了支持对话式问答的AI助手,用户可以通过对话的形式调用笔记内容、获取总结,甚至展开问答探索。AI笔记不再只是记录的工具,更逐步承担起“知识管家”的角色。


具体来看,Cubox 以“保存+阅读”为主线,精准切入用户碎片化时间与深度内容消费之间的矛盾。面对一时无暇阅读、但又不想错过的重要内容,用户可以像“往存钱罐投币”一样,将网页、文章、视频等素材快速收藏至App内。


上线7个月斩获84万美金,靠代劳思考破圈,AI笔记工具新竞速打响


今年6月底,Cubox上线了全新的8.0版本。作为重大功能更新,App在内容升级方面深度拥抱AI阅读中,AI还可以同时向用户推送相关的文章,为用户拓展获取信息的角度;阅读后,AI可以根据阅读历史为用户生成个性化知识报告和建议,将零碎的文章浏览梳理为结构化的阅读报告。


此外,Cubox AI可以提前阅读每日新闻和行业动态,并以用户喜欢的播客风格将这些内容转述给用户。用户甚至不需要主动搜索阅读,就能获取想要知道的新闻信息。


同是借助AI提升效率,Cubox主打为用户阅读体验增效,Notion则偏向于为用户管理笔记,结合了创建笔记的灵活性与工作事项的流程化,叠加AI写作助手、智能问答、表格生成等多种衍生功能模块,打造出一个集创作、管理与协作于一体的全能型工作空间。


上线7个月斩获84万美金,靠代劳思考破圈,AI笔记工具新竞速打响


目前,Notion在一体化办公与AI能力的融合上日趋成熟,产品形态已相对稳固。全球月活跃用户已稳定在59万以上,展现出较强的用户粘性广泛的市场认可度


上线7个月斩获84万美金,靠代劳思考破圈,AI笔记工具新竞速打响

2025年1月-6月 Notion全球月活跃用户变化(图源:点点数据)


作为AI笔记领域的新玩家,Smart Noter则以“录音转笔记”为核心切入点,用户定位更为广泛,不仅面向高频办公人群,也涵盖了学生、个人用户等使用需求较低频的人群。


用户只需将音频、视频、PDF等资料“喂”给App,系统即可一键提取摘要,生成结构清晰的笔记内容,自动生成待办事项列表,并支持用户就笔记内容直接提问,快速生成AI“反哺式”的解答


上线7个月斩获84万美金,靠代劳思考破圈,AI笔记工具新竞速打响


聚焦于“资料处理+高效输出”的单点突破,Smart Noter在产品路径上更为垂直轻量。功能设计上做减法、应用重点更突出,既降低了使用门槛,也避免用户在多功能叠加中感到疲惫,从而提升即时场景下的实际转化效率。


从记录到“代劳思考”,竞速倒计时开启


三款产品虽定位不同,但都在尝试突破传统笔记“被动记录”的边界,向“主动思考支持”迈进。


Cubox从即时AI问答,到AI播客新闻资讯,已经初步具备了“理解知识并回馈信息”的能力;Notion将AI融入工作流的各个环节,不只是帮用户写笔记,更能配合团队完成写作、表格、结构化协作;Smart Noter则将信息处理流程压缩为“一键导入+一键总结+一问即答”,大幅提升了AI在学习、办公场景中的即时应答力。


这一趋势的底层逻辑,是AI从“处理内容”走向“理解用户”。真正影响AI效率工具体验的,不一定是功能的多寡,而是它能否以人类习惯的方式组织、呈现并“反哺信息”。在这一层面,轻量化、结构化与对话式交互成为主流方向,强调的是“帮助用户思考”的能力,而非一味堆叠功能模块。


Smart Noter的设计正是这一思路的体现。根据用户的使用反馈,Smart Noter相比传统工具,贴合笔记记录需求的同时,还能帮助用户迅速总结复杂概念,在“输入-理解-输出”的链路中做到高效闭环。


上线7个月斩获84万美金,靠代劳思考破圈,AI笔记工具新竞速打响

Smart Noter用户评价


不仅新产品在朝这一方向演进,成熟产品的升级也在持续强化这一趋势。Cubox的更新,也揭示了AI正逐步成为用户的“第二思维容器”。AI在管理用户保存的笔记内容基础上,还能从中“学习”庞大的知识,并通过语言交互功能协助用户掌握关键信息,更可以进一步以洞察报告的形式,帮助用户理解与掌握自己的阅读内容。


上线7个月斩获84万美金,靠代劳思考破圈,AI笔记工具新竞速打响


AI笔记工具的下一阶段,不再只是“帮用户记住”,而是要真正“替用户想清楚”。从“懂内容”迈向“懂人”的过程中,AI将不再是被动的工具,而会成为个人思维的延展、认知的助推器。这一进化路径,将是未来效率工具竞速的关键赛点。


结语


从记录、到整理、再到提炼,AI笔记工具正逐步摆脱“使用工具”式的定位,开始承担起更复杂的思维辅助角色。它不只是保存信息,更在尝试理解用户关注什么、如何归类、如何输出。


作为效率类的服务型产品,AI笔记正向着“理解内容、协助表达、参与协作”的方向迈进,衍生出的垂直赛道或许正在迎来属于它的高光时刻。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