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快讯文章正文

外卖大战不停,商家流血不止

抖音快讯 2025年07月27日 08:46 1 admin

尽管已经被监管部门约谈了两次,三家互联网企业的外卖大战仍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2025年魔幻现实场景:

这一边,外卖平台撒币补贴,奶茶门店爆单,骑手收入倍增,消费者开玩笑“要喝成糖尿病了”,看起来是平台请客大家都开心的局面。可另一边,却有10多个省的餐饮协会集体抵制,呼吁外卖平台停止补贴大战,停止内卷,难道商家爆单了还不开心吗?

外卖大战不停,商家流血不止

是的,餐饮商家不仅不开心,而且在流血不止。

连锁大品牌赚了快钱却输了未来。

南城香创始人汪国玉说:“虽然(短期)钱多赚了,我们却高兴不起来。一是门店太忙,服务人员跟不上,这个不会太长久;二是产品价格会持续下降,很难恢复到正常价格水平,顾客会认为低价反而是正常的了。”

中小商家则面临堂食和外卖两头亏钱的双杀。

一方面,中小商家的外卖订单并没有因补贴大战显著增长,有的还变差了,因为线上流量都被灌给了更便宜的商家。另一方面,因为外卖高额补贴,堂食客人相应减少,跟着平台做补贴,反而越来越亏。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外卖平台三国杀,动辄喊出百亿补贴,实际上餐饮商家才是出钱又出力的冤大头。比如某平台“满11减10”的优惠券,看起来是平台补贴10元,实际上是由餐饮商家承担7元,平台仅承担3元。这手段可比黄四郎还要狠……

低价内卷,让外卖平台的“高抽成”问题更加突出,即便是高举道义大旗标榜“0佣金”的京东也天天在挨骂。

虽然我对京东没啥好感,但平心而论,一些商家指责京东外卖抽成高的说法,其实并不是京东的问题,或者不只是京东一家平台的问题啊。

比如某商家晒出来的“倒贴订单”,原价18.8元的炒饭,商家到手倒亏1块多钱。

外卖大战不停,商家流血不止

从商家的视角来看,自己出了食材,出了人工,干了几乎所有的活儿,平台坐着什么都没干,却抽走了全部的“佣金”,居然还要倒贴!

但我们再看下细节,这笔订单中“佣金”的大头其实是活动支出的17元,几乎等于炒饭白送了,再加上给骑手的配送费,那肯定要倒贴。可是说到底,这活动补贴属于商家“自愿参与”内卷的入场券:不参加就没生意,参加了又不挣钱甚至倒贴,怎么着都是输……

外卖补贴大战,本质上是一场餐饮内卷大战,对餐饮商家的伤害值是最高的。

每次外卖补贴大战,爆单的都是奶茶咖啡品类,这是有内在原因的。

一方面,奶茶等商品的原材料本身也就两三块钱,哪怕只收2元也未必就会亏;另一方面,如果消费者一单点两杯三杯,配送费还是这么多,商家的收入就能达到5元到6元一杯,小赚2元。

问题是,毛利高达90%的品类是很少的,大部分餐饮品类的毛利在50%左右,这些补不起“满10减7”的品类,在补贴大战下就举步维艰。消费者的胃就那么大,A品类不补贴,订单就会被愿意补贴的B品类抢走,虽然他们也不挣钱。

内卷,没有赢家,包括平台在内。

补贴大战中,哪怕是餐饮商家倒贴的订单,其实外卖平台也没挣到钱。“15减10”的神券,商家出的7元和平台出的3元补贴都给到了消费者,有时平台还要倒贴商家。

比如这个订单:

外卖大战不停,商家流血不止

由于商家补贴设置不合理,导致订单收入将要出现负值,平台只好出面来兜底。据商家反馈,美团平台的订单现在设置了兜底政策,对于可能倒贴的订单,先是给商家预警,提醒商家不要接单,如果硬要接单,或者自动接单了,平台就把差额补齐,至少不让商家出了餐还要赔钱。

配送费的部分,其实平台也挣不到钱。

比如下面这个订单,没有补贴,也是0佣金,但是12块钱的商品,商家到手只剩5块,大头是给骑手的配送费。

外卖大战不停,商家流血不止

消费者不愿意付配送费,商家也不愿意承担配送费,但骑手的血汗钱免不了,这是外卖行业一个根本性矛盾。

不止京东,美团、饿了么被骂吸血多年,抽走的配送费也是一大原因。然而事实是,因为还有地方代理商的存在和开发维护系统的支出,平台很难从配送端挣到利润。

从财报来看,2024 年上半年,美团配送服务收入(从商家和消费者)441 亿,配送相关成本(主要是骑手薪资)480 亿,配送这块是亏损的。更别提饿了么至今仍未盈利。

但经常有人说商家和骑手对账对不上,支付8元骑手只拿到5元,由此盖章平台吸血,这实际上也是一种误解。

骑手薪资结构是多元的,除了这一单的订单价格之外,还包含特殊天气奖励,冲单奖励或是其他类目的补贴。而整个配送的大金库也类似于医保的池子,还会被再次分配。

外卖大战不停,商家流血不止

一个很多人不太相信的事实是,许多勤劳的骑手靠送外卖挣到钱了。前段时间京东集团CEO许冉公开表示,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京东全职外卖骑手的人均收入接近1.3万元。美团2025年一季度的数据则显示,全国高频骑手月均收入区间为7230元至10100元。

骑手们的收入,基本都是从商家这里来。但是做餐饮的人很少骂骑手,而是把怒气发泄给了平台。

而消费者往往则是一面骂“平台吸血、压榨”,施展同情心,却一面对骑手职业的高收入案例嗤之以鼻,难以改变“骑手是底层”的刻板印象。

话说回来,既然配送费如此复杂难搞,那能不能出台规定把配送费给标准化呢?

答案很显然,不能,因为这是人性,市场不能去和人性对着干。

消费者的人性是不愿意单独支付配送费,所以要把配送费隐藏在订单总价里。骑手的人性是会挑路程近少爬楼的订单,所以配送费要浮动。商家的人性是只要还有1块钱可以赚,就尽量多补贴多接单,甚至愿意倒贴刷单来提高排名,所以活动补贴就只好由商家自主竞争。

外卖生意在中国做成现在的样子,不是一家两家平台设计出来的,而是中国消费者的心理偏好与中国社会的经济格局共同塑造出来的。不管是哪家大公司冲进来,也许最终都会回归这一套规则。

或许这一场大战,能让更多人重新理解外卖这个行业的特殊性,生意难做,平台难辞其咎,但也许还有值得理性探讨的空间,比如无法解决的“高抽成”矛盾。简单骂资本家或许可以出气,但很难在商业逻辑上解决根本问题。

事实上,在经济景气的年代,消费力充足,竞争带来的大概率不会是无效的内卷。而在消费无力的时代,兴致勃勃创业多半中道崩殂。尤其是在低门槛的餐饮行业,门店开的越多,倒闭的也就越多。

其实这种供给过剩、疯狂卷低价的局面远不止出现在外卖这个行业,在所有的平台经济上都有体现,只是今年外卖补贴大战让大家关注更多一些。内卷,让各方都不满意,最终也会反噬让每一方都受害。

内卷问题很难解决,但不代表可以不去努力改善,不代表平台可以推卸责任。

平台作为各个行业的资源枢纽和规则制定者,有责任也有能力逐渐梳理调整各方关系,争取让外卖行业往良性方向发展。比如最近的补贴大战,实际上夸张的订单数字背后,也许都是无效捐出来的泡沫,也会造成中小商家利益受损,使用户产生低价的心理依赖。

没人可以预测这场外卖大战还会打多久,但最终的后果,将会由所有人一起承受,也包括资本家在内。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