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文章正文

赛博蟑螂得参军!初创估值120亿,德国从和平到军工狂?

热门资讯 2025年07月27日 00:04 2 admin

你以为蟑螂这辈子就只能在厨房偷油、在厕所蹦迪?现在德国人造出“赛博蟑螂”,给小强安个“迷你背包”,瞬间变身全能特工——钻通风管比老鼠灵活,爬废墟比搜救犬能钻,GPS没信号照样干活,连军方都抢着要。这玩意儿到底是救灾神器还是监控噩梦?今天咱们不扯术语,纯白话唠透:当昆虫成了“半机械刺客”,人类到底打开了什么潘多拉魔盒?

赛博蟑螂得参军!初创估值120亿,德国从和平到军工狂?


一、这“赛博蟑螂”到底是个啥?比你手机还小,背上背个“外卖箱”

先给没见过世面的朋友(包括我)科普下:这不是真蟑螂,是长得像蟑螂的电子装置。德国初创公司Swarm Biotactics说,他们给这玩意儿装了“神经系统”“传感器”“安全通信模块”,听起来玄乎,说白了就是——给机器人安个蟑螂壳,再背个“外卖箱”(迷你背包),里面塞摄像头、感应器,能实时传数据。

你可能会说:“不就是个小机器人吗?装成蟑螂样干啥?”这你就不懂了。蟑螂的“身体天赋”有多逆天?能挤过比自己身体窄一半的缝隙,踩一脚都不一定死,还抗饿抗冻。现在把机器人做成这造型,简直是“天生的渗透专家”。公司官网视频里,这玩意儿在通风管里“嗖嗖”爬,比特种兵钻狗洞利索;沙漠里晒半天,照常干活;就算掉进钢筋缝隙,触角一碰,立马调整姿势继续走——活脱脱一个“永不喊累的微型特工”。

最绝的是“群体智能”。单只蟑螂可能不够强,但一群一起上,能玩出花:你负责钻缝,我负责拍照,他负责传信号,跟广场舞大妈走位似的默契。CEO斯特凡·威廉吹得更神:“GPS没信号?没事,我们靠自己组网。环境危险?小意思,摔了也不心疼。”合着这玩意儿是“低成本、高生存、强协同”的三无产品?(无GPS依赖、无环境限制、无单人作战压力)

二、军事上能干嘛?钻通风管当间谍,比007还低调

别被“救灾搜救”的幌子骗了,这玩意儿第一个盯上的肯定是军方。你想啊:现代战争讲究“非接触作战”,特种兵摸哨风险高,无人机容易被打下来,现在派一群“赛博蟑螂”过去——

敌人基地的通风管?“嗖”一下钻进去,摄像头一开,弹药库在哪、哨兵换班时间、指挥官喝啥牌子咖啡,全拍得清清楚楚;敌后阵地的帐篷缝?爬进去贴个窃听器,敌人开会聊“今晚吃香肠还是面包”都能传回来;甚至城市巷战,扔几只到楼里,哪有狙击手、哪有埋伏,实时3D建模传给后方——比派个侦察兵靠谱多了,还不用担心伤亡。

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利斯都说了:“钱不再是借口——现在钱就在那里。”啥意思?以前军方想买好东西,财政说“没钱”;现在默茨政府拍板,2029年前国防预算翻三倍,从现在的500多亿欧元涨到1620亿欧元(相当于1.2万亿人民币,够建10个航母战斗群了)。这么多钱往哪砸?战场AI、无人机、生物工程昆虫……“赛博蟑螂”这种低成本、高隐蔽的“微型武器”,简直是为军方量身定做。

有人说:“这不就是高科技版‘窃听器’吗?”还真不一样。传统间谍设备要么太大(比如钢笔摄像头),要么依赖信号(比如卫星电话),这“赛博蟑螂”呢?巴掌大的身子,往墙角一趴,你当是真蟑螂都懒得踩;就算发现了,一巴掌拍下去,“背包”里的数据可能早就传完了——比007的 gadgets 实用100倍。

三、救灾搜救是真有用,还是“洗白”的说辞?

当然,人家公司也说了:“我们这玩意儿不光能打仗,还能救灾。”这话倒不是纯忽悠。你想啊,地震、塌方后的废墟,钢筋水泥堆得跟迷宫似的,搜救犬钻不进去,人更别想,无人机飞进去可能被钢筋剐蹭。这时候“赛博蟑螂”的优势就来了:

它能挤过几厘米宽的缝隙,顺着坍塌的楼板爬,背上的热成像传感器一扫,幸存者在哪、还有没有呼吸,实时传给外面的救援队。去年土耳其地震,多少幸存者因为救援人员进不去而错过黄金时间?要是当时有这玩意儿,说不定能多救不少人。

但问题来了:救灾和监控,可能就差一个“开关”。同样的“热成像传感器”,在废墟里是找幸存者,在城市敏感区就是找“可疑人员”;同样的“实时数据传输”,在灾区是传救援信息,在广场上就是传人群动态。执法部门要是悄咪咪往地铁、商场扔几只,你今天穿啥颜色内裤,可能后台都看得一清二楚——这哪是救灾神器,分明是“隐私扒光机”。

四、德国为啥突然搞这个?从“和平使者”到“军工狂魔”,就差一个俄乌冲突

要说清楚“赛博蟑螂”的来龙去脉,得先聊聊德国这几年的“人设崩塌”。以前的德国啥样?二战后搞“和平主义”,军费常年不达标,连坦克都快生锈了。默克尔当总理时,还跟俄罗斯搞“北溪 pipeline”,想着靠能源换和平。结果2022年俄乌冲突一响,欧洲彻底慌了——原来光靠嘴炮保不了安全,还得真刀真枪砸钱。

现在默茨政府直接摊牌:2029年前国防预算翻三倍,涨到1620亿欧元。啥概念?相当于德国每年要花掉全国GDP的2%(以前常年不到1.5%),比日本、印度的军费还高。钱往哪砸?不养那么多士兵了,改养“初创公司”——战场AI、无人机、生物工程昆虫……只要能让德国军工变强,政府手把手教你赚钱。

就说另一家德国AI军工初创公司赫尔辛,4年前成立时还是个小作坊,现在估值120亿美元,比不少互联网公司还值钱。CEO冈伯特·舍尔夫说得实在:“今年欧洲投国防科技的钱比美国还多,这是几十年头一遭。”为啥?欧洲以前靠美国驻军保护,现在美国自己都顾不过来,只能自己掏钱搞“军备竞赛”。

还有机器人制造商ARX Robotics的CEO,最近见了德国国防部长,部长拍着胸脯说:“钱不再是借口——现在钱就在那里。”这话翻译成人话:“以前说没钱搞军工,现在钱管够,你们尽管造,造出来军方就买。”在这种“撒币式扶持”下,“赛博蟑螂”这种听起来离谱的东西,能冒头一点都不奇怪——毕竟,资本永远跟着政策走,而政策永远跟着焦虑走。

五、这事儿靠谱吗?技术坑不少,伦理雷更多

别光听德国吹得神,这“赛博蟑螂”想大规模用,至少得迈过三道坎:

第一关:控制和续航。 蟑螂壳虽小,但“背包”里塞摄像头、传感器、通信模块,电池能撑多久?总不能让特工跟在后面换电池吧?而且群体智能听起来厉害,真到了复杂环境,万一几只“蟑螂”信号冲突、互相“打架”咋办?就像广场舞大妈抢场地,本来要去监控A点,结果一半跑去啃电线,一半在通风管里“迷路”——这不是特工,是“熊孩子军团”。

第二关:抗造能力。 公司说“能在沙漠、废墟作业”,但现实比实验室复杂。废墟里有钢筋尖刺,沙漠里有沙尘暴,万一“背包”被刮掉、摄像头被沙子糊住,这玩意儿不就成了“电子垃圾”?更别说遇到较真的敌人——发现通风管里有动静,喷点杀虫剂(虽然不是真蟑螂,但电子元件怕水怕化学物质吧?),或者直接拿吸尘器一吸,“赛博蟑螂”瞬间团灭。

第三关:伦理爆炸。 这才是最要命的。当“监控设备”小到能钻进你家窗户缝、藏进你家插座,你还有隐私吗?执法部门说“只监控敏感区域”,但“敏感区域”怎么定义?广场上散步算敏感?地铁里打电话算敏感?更别说军方用它搞渗透——今天德国能用“赛博蟑螂”监控别人,明天别的国家会不会用它监控德国?到时候全球城市的通风管里爬满“电子昆虫”,人类活在“透明玻璃罐”里,这日子能过?

六、最后说句大实话:技术无罪,但人心难测

看到这儿你可能会问:“那这玩意儿到底该不该搞?”其实技术本身没对错——用在灾后搜救,它能救人性命;用在反恐防暴,它能减少伤亡。但问题在于:谁来决定它的用途?有没有规矩管着?

德国现在砸钱搞军工,说是“为了安全”,但欧洲军费越涨越高,各国互相提防,最后会不会变成“军备竞赛”?就像当年的核武器,本来是“威慑武器”,结果越造越多,谁也不敢先用,但谁也不敢停造。

更现实的是:当“赛博蟑螂”成本降到几百块一只,恐怖分子能不能搞到?要是有人批量生产,往商场、机场一扔,后果不堪设想。到时候人类可能真得跟蟑螂学——在家装“防虫网”,出门戴“信号屏蔽帽”,活成科幻片里的“防监控难民”。

说到底,“赛博蟑螂”就像一把菜刀,能切菜也能伤人。关键不在于刀本身,而在于握刀的人想干嘛,以及有没有人盯着握刀的手。德国现在把刀磨得飞快,但如果没有足够的“规矩”盯着,这把刀迟早会伤到自己,甚至伤到全人类。

最后给大家提个醒:以后看到通风管里有“小强”爬,别光顾着尖叫——先看看它背上有没有“迷你背包”,说不定你家已经被“赛博蟑螂”监控三天了。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