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文章正文

研究生开学直接进园区

热门资讯 2025年07月26日 16:32 1 admin

今年9月,南京经开区红枫科技园即将迎来第一批“新住户”——南京邮电大学江苏省卓越工程师学院和江苏省人工智能学院的研一新生。

当教室与企业仅一墙之隔

当科研课题直接对接产业需求

这种“沉浸式”育人

藏着什么样的创新密码?

一起一探究竟~

研究生开学直接进园区

和企业做“邻居”

研究生开学直接进园区

中国(南京)智谷是南京乃至长三角地区重要的AI创新策源地,超400家人工智能企业在这里创新蝶变。

依托南京邮电大学的“大信息”特色,特别是省级人工智能学院的学科优势、师资队伍优势和藏语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优势,今年,南京经开区园区与南京邮电大学先后共建“南京邮电大学江苏省卓越工程师学院”和“南京邮电大学江苏省人工智能学院”,并实现实体化落地。

研究生开学直接进园区

卓工学院研发办公载体位于红枫科技园B3栋12层,约1570平方米。走进其中,模块化办公桌椅整齐“列队”,整层楼可以轻松容纳150人同时“卷”科研。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设有多个会议室,不仅有能hold住多人的会议室,还有超贴心的小隔间,可以容纳三四个人的小课题组关起门来畅聊。在3楼还特别设置了路演区,一些成熟的项目已经在展示中。

“茶水间这里后期打算给学生们安装一台咖啡机。”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董振江已经在期待即将到来的新学期,他将带领他的7名研一新生入驻这里。

不仅有了学习的场地,红枫科技园还为学院配备了人才公寓,“目前正在出新及配置家具,根据招生需求配置了超过100人的床位,园区食堂也为学校专门定制‘智谷’餐卡,方便学生和教职工在园区就餐。”南京经开区新港高新园兴智科发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将卓越工程师学院和人工智能学院设立在园区,被包围在企业中,这在全省尚属首例。“我们将围绕江苏省‘1650’产业体系和‘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需求,加强校企思专协同、产教协同、学科协同和国际协同的育人机制,构建工程硕博联合培养新范式,培养一大批电子信息行业的卓越工程师领军人才。”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院、卓越工程师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

十年合作结硕果

校地协同迈向五链深度融合

南京经开区与南邮的缘分,早已埋下伏笔。

2014年12月,南京经开区新港高新园牵手南京邮电大学共建“南邮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经过十多年发展,信产院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目前累计孵育企业260余家,其中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占比约20%,孵化总产值超25亿元。

校企高频互动,总能碰撞出解决难题的火花。江苏智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处于快速发展和转型期,与董振江教授团队密切合作,成立联合研发中心,及时为企业提供急需的先进“产业数据要素安全可信流通与行业大模型关键技术”。凭借系列技术创新,企业能够为相关机构提供可信、高效且可扩展的数据治理与安全保障方案,一举攻克了长期困扰行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 。

眼下,越来越多的“南邮方案”在这里落地生根,为打造“世界有影响、全国最领先”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贡献教育力量、科技力量、人才力量。

今年,两个学院在南京经开区实体化落地。不仅让学生从入学起就能接触企业真实项目,对企业来说,也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南京经开区科技人才局负责人举例,目前已有30多家区内企业与南邮导师团队结对,包括博西华、烽火云科技、南京熊猫等行业知名企业,学生的科研课题将直接对接企业技术需求,真正实现“学习即实践”。正是这场“共舞”的新舞步,让校地合作变成“常年结伴”。

织密校地融合网

为成果落地、企业创新“添能蓄势”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科学研究的生力军、原始创新的主战场,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南京有着密集的高校资源,如何让这些高校资源成为企业在地发展的优势?

2024年以来,南京经开区科技人才局面向600余家企业长期征集技术,推动与在宁重点高校实现互访交流全覆盖,组织在宁高校教授团队150余人走进园区企业、组织区内近100多家企业走进高校开展技术交流和成果对接……校地融合的网越织越密。

南京经开区与栖霞区、仙林大学城共同成立校地融合工作专班,制定出台《深化校地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从平台搭建、人才引育、科技成果转化、校友资源联动等各方面推动区域产业创新发展,形成了完善的校地联动工作体系和沟通机制。

在具体实践中,一系列合作成果持续落地:推动天加环境与南京工业大学、出门问问与南京大学、晶升股份与南京邮电大学等企业与高校结对,同时为企业推荐18位科技副总,让高校专家直接参与企业技术决策。与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3所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及南京工程学院签署校地合作协议,先后促成开展合作项目25个……

研究生开学直接进园区

校地融合深度实践

为企业发展注入

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

来源:南京发布

拟稿:张甜甜 曹丽珍

审核:钱妍妍

发布:张军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