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文章正文

【2025链博会】华熙生物赵燕:让生物制造中国方案“链动”全球

热门资讯 2025年07月26日 00:19 1 admin

【环球网报道 记者 王楠】“连续三年参展链博会,对华熙生物而言意义深远。2023年,我们以“三链同构”概念首次亮相,全面展现全产业链平台实力;2024年,重点向外界展示企业自主可控、绿色可持续的生物制造供应链;2025年,我们聚焦生物制造产业的核心环节——中试,呈现出华熙生物在生物制造产业链条上的核心竞争力。”日前,在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下称本届链博会)期间,华熙生物董事长兼CEO接受环球网记者专访时说。

赵燕指出,从诸多中国本土行业的经验来看,供应链的突破在中国品牌崛起的过程中都发挥了关键作用。链博会作为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不但驱动产业创新融合,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方案。

“从产业链的全链路贯通,到供应链的自主可控与绿色可持续,再到通过技术创新与价值挖掘提升价值链高度,最终依托中试平台与‘超级大脑’的开放共享——我们正在致力于构建起覆盖全球的产业生态链——这既是华熙生物参展链博会主题不断升级的底层逻辑,也是中国生物制造企业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典型实践。”赵燕说。

赵燕向环球网记者介绍,在从产业链向生态链跃迁的过程中,华熙生物始终面临着技术壁垒突破、行业标准升级、全球供应链波动等多重外界挑战。坚持将研发创新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坚定地做出行业级别的合成生物基础设施,是其应对外界的“突围”之道。

在技术成果转化方面,针对中小企业研发资源有限、中试能力薄弱的行业痛点,华熙生物在天津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合成生物中试成果转化平台。这个投入超10亿元打造的平台,将以开放的姿态助力于上下游企业跨越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死亡之谷难题”。这种开放模式不仅能够协助行业尤其是高校、研究单位、初创型企业降低中试门槛,更将为整个产业良性、实现产业转化闭环提供关键助力。实现从生物材料上游研发突破,贯通原料生产、应用开发到品牌建设的全流程,探索出生物材料全链路转化的可行路径。

【2025链博会】华熙生物赵燕:让生物制造中国方案“链动”全球

同时,供应链生态的成熟和全球化,也必须伴随着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全球化。头部企业的发展往往快于行业标准的制定,因为头部企业必须承担推动行业生态建设的责任。面对早期生物活性物领域检测方法不统一、质量评价体系模糊的局面,华熙生物在投入研发、开展业务的同时,亦积极投身全球行业标准的制定。

“目前我们已主导或参与制定了6项透明质酸相关国家行业标准,参与修订欧洲药典及中国药典中的透明质酸标准,并提交美国药典透明质酸专论,在国际舞台上树立起权威性,掌握了重要的行业话语权。这些标准的制定与推广,不仅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更有助于打破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推动中国生物制造标准与全球接轨,发出行业的‘中国声音’。”赵燕说。

当前,跨界融合已经成为显著趋势。例如,将人工智能与生命科学深度结合,不仅能够提升研发效率,还能加速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和市场落地。这种多学科交汇带来的协同效应,是推动社会生产力进步的关键,也赋予企业持续创新和盈利的能力。

今年5月,华熙生物进一步深化智能制造布局,与国内领先的通用智能机器人公司智平方达成战略合作。这一合作不仅完善了其“黑灯工厂”设施建设,也推动了生物制造与AI智能深度融合。通过引入更先进的机器人技术与智能系统,华熙生物能够实现对生产全流程的数据采集、分析和优化,从而不断提升工厂运行效率和产品品质。

“中国生物制造产业正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与全球发展处于同一起跑线,在合成生物中试平台的制造,及生命科学一些关键物质的制造上,中国已经具备了自己的优势,这是个百年难遇的关键机遇期。”赵燕指出,未来,中国企业若想成为全球供应链规则的制定者,就必须持续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拥抱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前沿领域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同时,要注重标准制定与国际交流,在关键环节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行业标准输出能力。只有这样,中国企业才能真正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由产业链跟随者向全球价值链引领者的根本性跃升。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