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因久坐、饮食精细等习惯,难免遇到排便不畅的困扰。其实,很多常见蔬菜自带“膳食纤维buff”,能像“人体拖把”一样温和清理肠道。今天分享5种公认的...
2025-07-26 0
中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人手一部手机的?
工信部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手机普及率达到每百人113.9部,这被认为是手机全民化的开始,看到这,有人或许会感慨说,时过境迁,大伙儿都变得有钱了。
以前大老板才配得起的手机,现在咱也用上了,可事实是,近二十多年来,中国工薪阶层的实际收入,考虑到通货膨胀等因素影响,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话,并没有增加多少。
一个最直观的例子,5年前,餐厅招一个后厨,一个月工资大概5000块,5年后,公司招一个双非普通文科本科大学生,也是5000块,所以不是大家收入水平上来了,而是手机降价让人人都消费得起了。
而手机的价格,我依然记得,2005年,一部彩色功能机的价格,在1000元左右,相当于工厂拧半个月螺丝的工资,后来随着各种走私机、山寨机出现,手机价格虽有所回落,但仍然是很多人高攀不起的存在。
2010年,iPhone4发布,更是把手机价格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至于售价有多离谱,看看“卖肾少年”的故事就知道了,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手机价格突然被打下来了。
以前一颗肾换一部iPhone4,现在二手市场几十块都没人要,即便是市面上最昂贵的高端机,也很难卖出超过1万的高价,因为经过这么多年的内卷,高端机在性能上已经跟平民机没有太大的差别,找不到任何值得我们多掏钱的卖点。
手机厂商卷完像素卷内存,卷到最后实在没地方卷了,就开始强行制造卖点。
推出各种叠屏,试图用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跟普通手机拉开价位,但消费者其实都知道,因为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手机这玩意儿,连印度佬都能造,压根不是什么高附加值产品,注定走不了高奢路线。
就算设计再新颖,华强北小作坊过段时间都能给你低成本复刻出来,所以手机的价格就应该亲民。
其实不止是手机,任何与技术相关的东西,最终都会走向平民化,似乎已经成了大众的共识,但谁能想到,习以为常的背后,却是“技术平权”与“技术霸权”两种理念的激烈碰撞。
什么是技术平权?就是让“让科技不再是高高在上,让科技服务于每一个人”。
比如在过去,汽车是地位的象征,90年代,一辆日系合资车的价格,相当于中国普通工人100年的工资,而在日本,工作一年就能买到,并且卖给美国更便宜,卖给中国的却是“加价减配”版,摆明了就是欺负你没技术。
但我们掌握技术后,直接让汽车的价格从6位数降到5位数,普通家庭也买得起了,再比如一台德国进口的核磁共振仪,售价动辄数千万,国产化后,仅需200多万,价格直接缩水90%。
这就是技术平权,关键在于压缩成本,那么如何让手机也控制成本,实现技术平权呢?
中国手机厂商,想到了一些办法,首先是手机组装这部分低技术力的成本,用廉价劳动力就能压得住,然后是销售方面,互联网销售,取代线下批发销售,避免中间商赚差价,紧接着优化设计、简化包装,与性能无关的地方,能省则省,也可以进一步压低成本,真正难压的,是核心技术——芯片、屏幕、电池、摄像头。
理论上来讲,只要打通这四条供应链,就能最大化压缩成本,但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芯片在高通手里、屏幕在夏普手里、摄像头又在索尼手里,这些行业巨头,站在食物链的最顶端,几乎无可替代,恨不得坐地起价,一本万利,又岂愿降价让利?
可是,有这么一家公司,他不仅成功吸引一大堆顶级供应商,给自己做上游,还凭实力成为“全球s级客户”,所有人都抢着跟他合作,他就是 嘿嘿,我就是不说,免得有人喷恰饭。这tm绝对是来捣乱的。
然而,创业之初,某米没有品牌、没有工厂、没有口碑,纯纯的三无企业,却率先完成了产业链整合,之所以大事能成,靠的就三个字:打钱快,之前的供应圈有个潜规则,那就是“验收拖半年,尾款等一年”。
但某米偏不玩这套,验收一通过,24小时闪电到账,打款比起大厂快三个月。
凭什么他能成为s级客户?不是靠飞往三星总部给人家喝酒赔罪,更不是冒着核泄露的危险跑到福岛向夏普表诚意,而是用真金白银砸出了信任。
10年以前在西方厂商眼中,中企就是一帮只会搞廉价仿制品的山寨厂商,采购一大堆零件,跟风造出一大堆卖不完的手机,然后破产倒闭,付不起尾款。
直到某米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大家的刻板印象,这才签下长期合作关系,获得更优惠的采购价格,其次某米选择了生产环节外包的策略,专注于产品设计、研发和销售。
特别是销售环节,某米抛弃了传统的线下渠道,直接通过官网、直营店预购销售,订多少生产多少,既避免了产能浪费,又降低了渠道成本。
所以当iPhone还在卖四五千的时候,某米却能以同样的性能,打出1999的价格,成为不少学生党“人生第一部手机”。
后来,魅族、vivo兴起,走的也是这种平民化路线,随着市面上物美价廉的竞品越来越多,苹果、三星被倒逼着调整价格,无奈摘下奢侈品的标签,再也牛不起来。
然而某米这么做前期虽好,但越往后就越无法逃避一个现实问题。
——那就是核心供应链全在国外,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改变。
2016年之前,中美“政冷经热”,这样做没毛病,但随着特朗普上台,中美博弈被摆到台面上,贸易战,科技战全面袭来。这种营销模式,就遇到了难题,首先是屏幕断供,紧接着是芯片进口受阻,逼死了不少跟风的手机厂商。
很多人不理解,美西方为什么要这么做,中国商品性能优异,价格便宜,对所有人都有好处,为什么要打压,只能说,正因为他便宜,所以才要打压,如果再不打压的话,那西方“人上人”的生活可就要到头了。
这里不妨先思考一下,为什么西欧、美国能过上高福利的生活?为什么他们人人有医保,所有行业高薪,为什么他们一周只上三四天班,一年放半年假,为什么那些底层洋乐色,拿着一个月的工资,就能在亚洲东欧“百人斩”,是工人运动的结果?还是靠左派改革的成效?
都不是,政治斗争只能催生社会福利制度,但创造不了财富,所以正确答案,是靠全球掠夺。
财富不会凭空产生,高福利政策一定对应着高财政收入,以前靠殖民掠夺,现在红利被吃光之后,要想继续维持下去,就只能靠技术霸权掠夺,虽然手段进化了,但本质上没有变化,都是先发国家对后发国家的掠夺。
每个欧洲高福利国家,总有几个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像荷兰光刻机领域有阿斯麦、英国发动机领域有罗罗公司,他们通过技术垄断,坐收后发国家的专利,获取超额利润。
而后又通过企业税、高薪职位等方式回流本国,反哺社会,让老百姓过上“活少钱多”的生活。
当你知道,博世集团凭借汽车电子控制系统这一专利,每年就能从中国车企收取高达8亿欧元的专利费,相当于1.2万名工程师的年薪时。就能理解,他们为什么要拼了命的封锁后发国家弯道超车的道路。
但这种好日子,本质上是分配不平衡的体现,他们每多放三四天假,就意味着血汗工厂里又有牛马要多拧三四天螺丝,当巴黎街头飘出拿铁的香气时,深圳富士康的工人正用三分钟吞下冷掉的盒饭;当柏林工程师在阿尔卑斯山滑雪时,刚果的童工正蜷缩在暗无天日的矿井里徒手挖矿。
——技术霸权构筑的“高福利天堂”,本质上仍是全球资源掠夺的精密变种,只是维持太久,大家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罢了。
而手机呢?为什么以前iPhone卖得那么贵,一些人可能会辩护说,都是因为苹果手机技术含量高,制造成本高,可现实是,某米已经证明,这些问题都可以靠量产解决,除了极少数产品,无法通过持续提高产能压低售价之外,绝大多数工业品,哪怕是高科技产品,都没有增产不降价的道理,只是看他想不想做罢了。
那他们为什么不做呢?说到底,就跟经济萧条时“倒牛奶”一个道理——人为的制造“供给不足”,借机抬高价格,谋取暴利,放到早期的智能机、显卡、尼康照相机上也一样,一旦他们增产降价了,就会被打上平民化的标签,失去高科技产品的定位,赚不到溢价和智商税,这也难怪,他们的工厂会隔三差五着火、被洪水淹没,这些不过是他们玩弄供需关系的伎俩罢了。
后来随着西方产业链转移,中国制造业全产业链建立,特别是某米的崛起,让产能控制的谎言越来越瞒不住,于是欧美又开始从终端入手,控制核心技术,设置壁垒,维护技术霸权,好在他们这些年坐吃山空,早已被福利制度腐蚀得又富又弱,资本的先发优势正逐渐被时间抹平,如今我们只要一发力,他们就离玩完不远了。
小领域上,我们有民营企业摸索;大方向上,我们有国家集中力量攻坚,把西方引以为傲的各种工业皇冠、工业明珠一个个薅下来,提高国产化率,特别是某米,虽然用了很多外国供应链,但其自身发展,也带动了国产供应链的崛起,某米积极扶持国内供应商,帮助他们提高技术水平,打破了国外企业的垄断。
以屏幕为例,某米最初主要采购夏普、三星等国外品牌的屏幕,但随着国产屏幕技术的进步,开始逐步增加国产屏幕的采购比例,甚至推出采用国产屏幕的旗舰机型,说到国产化,前年华为Mate60问世,90%的元件来自国内供应商,内存、5G组件国产化也就算了,连cpu麒麟芯片也是国产的。
要知道,当时美国商务部已经对华为下达了禁令,阿斯麦也被禁止向中国出售用于制造芯片的EUV光刻机,那么华为的芯片是从哪里来的呢?靠手搓的吗,这个问题,美国人想了两年都想不明白。
直到最近才有传言说,我们的某某机瓶颈,早已被新凯来公司攻克,外界普遍认为,这或许就是华为的芯片来源,这下轮到福利国家们慌张了,因为与欧洲小国寡民,一个大厂养活一个小国不同,中国人口众多,市场广阔,既要低价消费,又需要充足的就业岗位。
所以一旦拿下核心技术,就一定会大规模量产,而且只要拿下一项,就一定会有第二项、第三项,为的就是把价格打下来,让全体百姓消费得起,同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结果必然是技术平权取代技术霸权,所以下次看到国家有什么技术攻克难关的时候,别再抬杠说什么“和我月薪3000有什么关系”了。
在中国,技术上的突破,最终肯定是会化为红利,惠及民众的,只是这个过程有快有慢罢了,技术平权,是由我们工业大国+人口大国的内在需求所决定的,谁来了都改变不了,而技术霸权的既得利益者们,显然不愿看到这样的局面,所以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利用关税壁垒、限制准入等手段疯狂维护技术霸权,这也是现阶段中西方矛盾最难以调和的一点。
我们主张让科技普惠大众,实现共同富裕,他们却要让少数人享受殊荣,维护既得利益;本质上就是一种资源分配不均衡,说实话,凭什么我们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要给欧洲这么一个连军事都荒废了的虚假强权交智商税、提供廉价劳动力?
天底下没有吃不完的老本,欧洲靠掠夺积攒几百年的家底早就到头了,出来混迟早要还,是时候该重新分配利益蛋糕了。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平台发布,原创内容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
现代人因久坐、饮食精细等习惯,难免遇到排便不畅的困扰。其实,很多常见蔬菜自带“膳食纤维buff”,能像“人体拖把”一样温和清理肠道。今天分享5种公认的...
2025-07-26 0
高规格接待、紧张议题、关键发言,冯德莱恩的北京一日行堪称高强度外交马拉松。就在临别之际,她说出的一句话,直指美欧关系的敏感神经,也让外界对中欧未来走向...
2025-07-26 0
美国现在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79岁的特朗普如今被确诊患上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多张腿部肿胀和手部淤青的照片,让人不得不替他的身体健康捏了一把汗。这事儿还...
2025-07-26 0
出轨、一夜风流等事件在娱乐圈屡见不鲜。在拍戏的过程之中,很多明星也会因戏生情,双方都是单身,也是一介美谈。有很多明星明明有了家庭,也深陷出轨的舆论风波...
2025-07-26 0
特殊问题要特殊对待,对于屡教不改的菲律宾,咱们确实不用考虑太多,这不,被“断粮”的菲律宾已经开始知道痛了。鉴于菲律宾治安恶化的问题,中国教育部日前本着...
2025-07-26 0
2025年7月16日,上海时的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时的科技”)宣布与阿联酋企业Autocraft签署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采购协议。该协议涉及35...
2025-07-26 0
谁说潮流只属于年轻人?银发族们同样怀揣着一颗跃跃欲试的“年轻心”。当下,有钱有闲的退休一族正通过抖音平台解锁多彩人生——拍趣味短视频、组团打卡网红地、...
2025-07-26 0
《科创板日报》7月26日讯美国政府临床试验登记平台ClinicalTrials.gov显示,马斯克旗下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正与加州及西班牙的...
2025-07-26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