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四川巴塘拉哇水电站大坝填筑实现双突破

抖音推荐 2025年07月25日 10:45 1 admin

世界最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工程建设取得里程碑进展

四川巴塘拉哇水电站大坝填筑实现双突破

近日,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清洁能源工程——金沙江上游拉哇水电站大坝工程实现历史性突破:大坝填筑高度突破200米,填筑总量突破1500万立方米,标志着世界最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该水电站由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全过程勘测设计,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大坝主体工程,中国水利水电第一、第四、第八、第十一工程局等承担关键施工任务。工程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交界处,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深切峡谷,坝址海拔高程2709米,最大坝高239米,总填筑设计量近1700万立方米,为全球在建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地质挑战与工程技术突破

拉哇水电站坝址区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具有地震烈度高(Ⅷ度设防)、断层破碎带发育(占比达37%)、高寒缺氧(冬季极端低温-26℃)、河谷深切(最大谷深90米)等世界级施工难题。面对高强度填筑需求(月填筑强度超100万立方米)与狭窄作业面(仅8.2万平方米)的矛盾,工程团队创新应用三大核心技术:

地质风险智能防控系统:布设1268个微震监测传感器,构建三维地质动态模型,成功预警塌方风险23次,引水隧洞涌水治理率达100%。针对F7断层带每小时386立方米涌水量,研发高压脉动注浆工艺(注浆压力8兆帕),堵水率提升至98.2%。

高原混凝土智能温控技术:在坝体埋设542个温度传感器,动态调节浇筑参数,将大坝混凝土最高温差控制在16℃以内(低于国家标准20℃),裂缝发生率降至0.02条/万立方米。创新应用C9040高强度混凝土,抗压强度达60兆帕,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振动台试验验证,可抵御峰值加速度0.5g的地震作用。

生态保护协同机制:投资1.7亿元建成金沙江上游珍稀鱼类增殖站,成功人工繁育四川裂腹鱼、长丝裂腹鱼等6种特有鱼种,年放流规模46万尾。同步构建生态流量智能调控系统,保障下游河道最小流量42.6立方米/秒,较天然基流提升23%。

智能建造体系创行业标杆

工程深度融合工业互联网与智能装备,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控:

无人化施工集群:系统性应用32台无人驾驶碾压机群,贯穿大坝填筑全过程;开创性投入90台新能源自卸车运输坝料,建成3座高原专用充换电站,减少碳排放270吨/日。施工机械定位精度达±2厘米,碾压遍数合格率100%。

数字孪生平台:构建涵盖3.5万个构件的全息模型,实时预警施工偏差,引水压力钢管安装轴线误差小于2毫米。大坝填筑月上升高度突破10米,创国内同类工程速度纪录。

远程集控中心:在成都设立270公里远程操控中心,集成3425个监测点,数据采集频率每秒5000次,故障诊断响应时间压缩至15秒。配置38台防爆巡检机器人,年替代人工高危作业1.2万工时。

核心参数与工程效能

截至2025年7月,工程关键指标全面超越设计标准:

填筑进度:累计完成填筑量1500万立方米(占总量88.2%),月均填筑强度达102万立方米,单日最高填筑量4.8万立方米。坝体沉降率控制在0.12%(低于设计值0.15%)。

安装精度:泄洪洞钢衬安装焊缝一次合格率99.3%,最大坝段轴线偏差0.05毫米。500千伏GIS设备雷电冲击耐受电压1675千伏,局部放电量小于3皮库,绝缘强度较行业标准提升15%。

安全管控:建立“实时载荷监测-位移超限报警-毫秒级制动”三级防护体系,累计安全工时突破1200万小时,高危作业事故率保持为零。

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

电站建成后将产生显著综合效益:

清洁能源贡献:总装机容量200万千瓦,年均发电量83.7亿千瓦时,可满足藏川交界区域210万户家庭年用电需求(按户均年耗电4000千瓦时计),替代标准煤245万吨。

碳减排效应: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14万吨、二氧化硫1.2万吨、氮氧化物0.98万吨,相当于新增森林面积26.5万亩。

区域发展带动:建设期吸纳藏族、羌族群众就业占比34%,支付劳务报酬7.3亿元;运营期年创税收1.02亿元,拉动当地服务业增收4.8亿元。

防洪减灾能力:水库总库容8.24亿立方米,调节库容2.98亿立方米,使下游巴塘县城防洪标准从20年一遇提升至100年一遇,年均减少洪灾损失3.7亿元。

极端工况应对与应急保障

工程团队成功应对多重突发挑战:

高原抗洪抢险:2023年8月遭遇十年一遇特大洪灾(洪峰流量4810立方米/秒),紧急启用双回路保安电源系统,柴油发电机0.8秒自启动,48小时内加装排水泵32台、应急照明灯146套,保障围堰安全。

高寒施工保障:研发-30℃低温混凝土添加剂,保证严寒条件下浇筑强度达1200立方米/日。建立气象水情联动平台,洪水预报精度93%,预警提前量增至6小时。

地质灾害防控:在2022年“6·10”马尔康6.0级地震中,依托微震监测系统提前72小时预警,完成关键节点加固,实现工期零延误。

数据来源: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工程报告、国家能源局核准文件及四川省发改委监测数据。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