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快讯文章正文

被怀疑是AI,我们该如何自证? | 睡前聊一会儿

抖音快讯 2025年07月24日 06:17 1 admin
被怀疑是AI,我们该如何自证? | 睡前聊一会儿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们,晚上好。

科幻电影里有一项“维特甘测试”:提出一系列问题,观察被试者的回答、即时反应以及生理活动,判断其是否具有人类的情感和意识,以此区分人类与“复制人”。

面对与人类越来越相像的AI,科幻影片的情节似乎正一点点照进现实。此前,一名网络原创画师就遭遇了需要“自证为人”的困境——网友依据作品细节,质疑她使用AI创作。AI时代,我们该如何自证?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证明自己是人类而非AI,的确正成为一门“必修课”。注册账号,人机验证的程序越来越花哨;以往只需担心论文查重率的毕业生,如今还要面对AIGC检测;网文要想上架,先要通过平台的AI软件鉴定和人工审核……而除去这些逐渐被纳入规章制度的验证,更常见的还有种种“野生”鉴定。评论区里,不少用户热衷扮演“AI警察”,自发“捉虫”疑似AI的内容。一些看重原创、粉丝文化气息浓厚的小圈子中,更活跃着各种AI“鉴定群”“审判群”。

人们为何介意AI,并对寻找“蛛丝马迹”乐此不疲?有一些人抱持的也许是游戏的态度,享受的是“揭穿”过程中的成就感。而更多人的挑剔,很大程度上则源自对真情实感的渴望。毕竟,基于概率生成的内容,或多或少有些机械与疏离,难免让用户尤其是付费用户感到心理落差。

不过,识别内容是否出自AI的手笔,还没有一套被广泛接纳、足够清晰准确的标准。刚刚过去的毕业季,论文AIGC检测就曾引起不小争议,一篇论文在不同平台检测,结果大相径庭的情况并不少见。

有一定依据的检测尚且如此,遑论那些高度依赖个人经验的判断了。以文字内容为例,有网友总结了AI生成文字的典型特征,如虚词密度过高、容易出现引喻失义和生造名词、过多使用排比和比喻等。但这些标准主观性很强,误伤的概率着实不低。一名惯于使用通感修辞的网文写手,就因文风相对冷僻而屡遭“使用AI”的评价。这也暴露出一个新的困境:被误贴AI标签的人,通常缺少有效的维权与救济途径。

无论如何,对AI的抵触,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内容市场需求。对创作者来说,适度未雨绸缪,留存过程稿、源文件等可以证明原创性的证据,不失为规避风险、自我保护的实用主义法则。而对有关监管部门而言,将因AI衍生的新挑战纳入治理议题,也是缓解人们“身份焦虑”的一种有效举措。

从更长远的视角看,自证并不是一个独属于当代的新问题。时钟回拨一个世纪,摄影等“机械复制”的技术日益普及,有画家开始以照片为辅助作画,而非如实写生,也曾引发质疑和攻讦。而乐观如学者瓦尔特·本雅明,则相信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足以凭借传播力和展示价值,引领艺术的变革。当时光流转、争论消散,我们看到,人类的创造力并未因为技术而作茧自缚,反而开辟了一片片新的生机之地。

技术日新月异,AI创作的内容没有“AI味儿”恐怕是迟早的事。到那时,我们恐怕早已无力自证也无法自证。正所谓“物物而不物于物”,与其烦劳于工具本身,不如以更开放包容的心态,学会如何以人机协作创造更高水平、更高艺术的内容产品或更具未来的可能。归根结底,人类的身份,最可贵的从来都是赋予我们无限可能的主体性。

这正是:

键上来论战,人机安能辨?

何须泾渭分,善驭路自宽。

大家晚安!

(文丨成森)

被怀疑是AI,我们该如何自证? | 睡前聊一会儿

图片来源:RUC新闻坊微信公众号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