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融媒7月26日讯(记者 刘晓阳 通讯员 高欢)7月25日,备受瞩目的盒马鲜生烟台首店在烟台大悦城B1层盛大开业,为烟台商业版图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2025-07-26 0
2012年,日本在南鸟岛附近海域,发现了1600万吨稀土资源,足够全球使用数百年。消息一出,日本政府兴奋不已,立即投入巨资展开深海稀土计划。他们雄心勃勃地宣称,要在五年内实现商业化开采,彻底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然而十余年过去了,日本的深海采矿车仍停留在2400米深度,而真正的稀土宝藏藏在5000-6000米深处。与此同时,中国的"开拓二号"已经突破4100米大关,直奔海底宝藏而去。这究竟是日本技术不行,还是中国借力打力,完成了一场资源争夺的逆袭?
日本的深海稀土开采计划简直就是一场高投入低回报的科技悲剧。
最尴尬的是,日本最先进的采矿设备只能下潜到2400米深度,离目标区域还差一半多!
他们的扬泥试验每天最多只能采集70吨泥沙,仅相当于陆地矿山产量的0.3%,开采成本却高达陆地开采的5倍。
2023年的实验数据显示,日本采矿船单次作业耗时长达42小时,能源消耗是预期的2.3倍,却只采集到计划量的38%。
更糟的是,即使勉强采上来一些矿石,日本还面临加工难题。
全球98%的稀土冶炼产能在中国,日本自己的小型冶炼厂处理成本比中国高出3.2倍。这导致他们原计划8年的投资回收期被迫延长到22年。
面对这些困境,日本稀土专家工藤健在2024年公开承认:"我们低估了深海采矿的复杂性,高估了自身技术能力。"
日本深海稀土计划何时才能真正突破这些技术瓶颈?这场海底淘金梦何时才能成真?
中国呢?2024年,我们就搞出了全球首台6000米级深海采矿车"开拓二号"。这家伙不仅能在海底精准定位,还拥有超强的流体提升技术。
来看看中日技术对比就更明显了:日本2022年的技术只能下潜到2400米,我们2024年就突破了4102.8米,足足领先1700米;他们用老旧的链斗式挖掘,每天最多采集70吨泥沙,而我们的流体提升技术效率高了300倍。
他们的定位精度是"米级",意味着在复杂海底环境定位误差可能超过3米,我们的"厘米级"精度则能精确到小于10厘米的范围内,相当于在漆黑的海底也能"精准拾取"目标矿物。
更厉害的是,我们还同步突破了冶炼技术。开采出来的稀土矿石含有多种杂质,需要经过分离提纯才能使用。
我们的离子型稀土原地浸出技术回收率达到了90%,比传统酸浸法高出15%,同时减少了50%的废水排放。在深圳实验基地测试中,单吨稀土的提取能耗比传统工艺降低了28%。
日本好不容易从海底挖出矿石,却发现还得送到中国来加工(全球98%的稀土冶炼产能在中国)。
数据显示,日本最先进的小规模冶炼厂处理成本比中国高出3.2倍,产能仅为中国大型厂的1/20。
这产业链的"断裂",让日本的深海稀土计划困难重重,投资回报周期从预计的8年延长到了22年。
稀土虽小,影响却大。作为新能源汽车、风电、智能手机等高科技产品的"维生素",谁控制了稀土,谁就握有未来产业的命脉。
2025年,中国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一举措让美日措手不及。他们只能转向成本更高的回收技术,法国和日本合资的稀土回收厂成本比中国高出20%。
美国那边更尴尬。亚利桑那稀土厂因为技术问题,产能一直上不去,竟然成了"网红打卡地"——游客们去参观这个"大而无当"的工厂,见证美国产业空心化的现实。
截至2024年,美国稀土进口依赖度仍高达80%,甚至被曝光在偷偷进行海底采矿,成本却高达陆地开采的3倍!
与此同时,中国通过《稀土管理条例》控制了全球71%的永磁体产能,并主导了ISO/TC308稀土国际标准制定(已发布17项标准)。
在专利布局上,日本主要集中在磁粉制备(H01F1/053类占全球23%),而中国则瞄准了更有前景的稀土回收领域,生物浸出技术专利增长了400%。
这意味着当世界都在为稀土资源短缺发愁时,我们已经开始布局"城市矿山"(从废旧电子产品中回收稀土)了。
别以为开采稀土只讲究技术和效率,环保同样重要。中国在这方面也走在了前列。
我们建立了电子废弃物稀土回收网络,深圳的试点项目回收率达到了92%,比2020年的67%提高了25个百分点。
这个项目每年可以从废旧电子产品中回收约215吨稀土元素,相当于一个中型陆地矿山的年产量。全国范围内,已经建立了36个类似回收中心,年处理废旧电子产品超过80万吨。
你手里那部准备扔掉的旧手机,含有钕、镝、铽等多种稀土元素,这些材料可以被提取出来,重新用于生产新手机!一吨废旧手机中可提取的稀土含量是普通矿石的8-10倍,且提取纯度更高。
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稀土元素再生技术,让回收成本降低了35%,同时提高了回收纯度至98.7%,每吨电池能回收约4.2千克稀土元素。
在生态保护方面,中国实行"每吨稀土开采配套种植0.5公顷红树林"的补偿机制,广东湛江的试点效果显著。
自2023年实施以来,已种植红树林超过3200公顷,改善了沿海生态环境,减少了稀土开采的碳排放约24.6万吨。
深海采矿时,我们还实施实时羽流监测系统,污染控制精度达0.1ppm,确保海洋生态不受破坏。
该系统通过12个水下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监测网络,能在30秒内检测到任何异常排放,并自动调整采矿设备参数,使得采矿区域500米外的海水浑浊度增加不超过5%。
通过这些年的努力,中国的稀土产业正在经历一场华丽转身:从单纯的"出口原材料"向"控制核心技术+深海资源开发"转型。
日本的深海稀土开发计划,无意中成了我们技术追赶的"靶子"。通过分析日本的技术路线和勘探数据,我们找到了技术突破口,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
深海采矿的三大难题——极端环境装备可靠性、生态扰动控制和经济可行性,在中国科研人员的攻关下逐一突破。
特别是经济可行性这一点,日本的计划需要稀土价格维持峰值水平20年才能回本,而我们的技术进步大大降低了成本门槛。
现在,中国不仅拥有陆地稀土资源,还打开了深海这个宝库,形成了全方位的资源保障。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环保标准的提高,我们的稀土产业正向着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当世界各国都在为稀土资源发愁时,中国已经掌握了从海底到回收利用的全链条技术,这不仅是资源安全的保障,更是科技实力的体现。
从这个角度看,日本的深海稀土开发计划,客观上成了中国技术突破的"反向推动力"。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对手的每一步棋,都可能成为我们进步的阶梯。
相关文章
烟台融媒7月26日讯(记者 刘晓阳 通讯员 高欢)7月25日,备受瞩目的盒马鲜生烟台首店在烟台大悦城B1层盛大开业,为烟台商业版图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2025-07-26 0
AIGC短片《你的样子》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复原”了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左权、彭雪枫、张自忠等十余位抗日英烈拍摄历史照片时的鲜活模样。Ta们长眠,我...
2025-07-26 0
科技媒体小米时代消息,小米宣布其全球服务门店数量已突破2000家,并计划在2025年底前将这一数字提升至20000家,大幅拓展线下服务网络覆盖范围。...
2025-07-26 0
7月1日起,美团一项关爱骑手的重要举措正式落地——骑手保险补贴在四川成都、湖北武汉、广东深圳、河北石家庄、江苏无锡5座城市率先上线。这一补贴政策旨在减...
2025-07-26 0
金融界2025年7月24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淄博秦鼎昌特钢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镍基高温耐腐蚀合金车轴”的专利,授权公告号CN2231...
2025-07-26 0
近日,朗格森(西安)电子有限公司定制项目在沣西新城的秦创原·亿沣创智科技谷开工建设,项目正式投运后预计年产值约1.2亿元,新增技术人员约120人。朗格...
2025-07-26 0
国家等六部委联合发文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特变电工电装集团鲁缆公司(以下简称“鲁缆公司”)继今年3月获评属地“泰安市智能工厂”后成功获评“山东省先...
2025-07-26 0
最近刷到个挺有意思的话题:运20和C919同样是飞机。200吨的大块头实现了国产化,70吨的客机却还得靠进口部件撑场子!这到底是咱们军工太强,还是民航...
2025-07-26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