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近来美国因为关税战被中国压制,特朗普也频繁释放一些对华“服软”的消息,但是在面对中国的核心利益时,美国的态度依然表现得十分模糊。其中最让全世界关心...
2025-07-23 0
短短十年,中国高科技出口额突破全球四分之一,2025年上半年,中国AI大模型数量跃升至全球第一。国际产业链格局正在被悄然重塑。美国不惜以“国家安全”为由,祭出史无前例的海底电缆技术禁令。德国《焦点》周刊一针见血:中国制造,彻底改写了全球游戏规则。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2025年7月再次在全球科技圈引发震荡。新一轮“技术铁幕”直指海底通信电缆,核心条款是:任何涉及中国技术或设备的海底通信电缆,禁止接入美国。这个提案的背后,是全球互联网99%跨境数据依赖海底电缆传输的现实。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全球海底电缆市场由美、日、法三巨头垄断。2008年,华海通信悄然进入这一“隐形战场”。到2024年,中美日法四家企业合力包揽全球98%的海底电缆建设与维护。德国智库在报告中指出,数据基础设施的安全权与话语权已成为21世纪科技博弈的核心资源。
美国此举表面上是“防范中国间谍活动”,本质上却是对产业格局变迁的焦虑。海底电缆维护高度依赖专业能力。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数十条电缆因自然灾害或海上作业损坏,修复速度直接影响金融、能源、数字贸易等关键通道的稳定。
德国媒体直言,单凭美国或其盟友的技术储备和施工效率,难以独立完成全球海缆的维护与升级。美国的封锁,既是对中国的遏制,也是对自身效率的考验。专家警告,数据传输一旦频繁中断,受损将是全球经济,而不仅仅是中美之间的信息流动。
德国《焦点》2025年深度专栏这样描述中国制造的变迁:2000年代初,全球还习惯于将中国视作“低端制造”、代工基地。2021年,中国制造业总产值已突破31.4万亿元人民币,全球份额接近30%,蝉联世界第一制造大国。
2022年,中国高科技出口占比跃升至全球总量四分之一。AI、芯片、5G、无人机、新能源装备不断刷新技术边界。中国不仅在智能手机、汽车、光伏等领域大幅提升技术含量,关键部件、核心原材料、终端设备及服务体系已全面打通。
产业链完整性的优势,在国际竞争中格外突出。德国智库报告指出,光伏、动力电池、电动车、工业母机等领域,中国不仅具备核心制造技术,还牢牢掌握矿产资源的开采与冶炼。供应链安全与自主权成为中国制造的底气。
美国2023年强化投资政策,限制“外国对手”投资关键基础设施。各项芯片、光刻机、高端设备出口管制接连出台。西方试图通过技术封锁延缓中国高端制造的崛起。但现实是,中国通过材料国产化、工艺优化、设备研发等多维度发力,持续缩小技术代差。英伟达等美企在华销售受限后,国产AI芯片及大模型迅速崛起,产业协同创新能力被充分激活。
高科技领域的价格战,正以意想不到的速度波及全球。西方企业曾以稀缺性和高利润为核心逻辑,将高端芯片、医疗设备、工业母机等视为“奢侈品”。中国企业大规模量产、技术持续突破,将5G、光伏、高铁等高科技产品变成全球各国“买得起、用得上”的民生必需品。
2025年上半年,全球AI大模型市场融资总额突破800亿元人民币。中国AI企业不仅数量领先,专利申请量占据全球60%。大疆农业无人机已经出口至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美国市场份额被极大挤压。
德国媒体分析,西方所谓“中国产能过剩”,实质是全球技术门槛被中国拉低。曾经售价上万美元的高端设备,如今中国企业能以一成成本交付同等品质。西方企业高溢价的暴利空间被挤压,市场格局发生根本变化。
欧洲能源转型也离不开中国光伏与储能。德国可再生能源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德国本土新装光伏容量中,超过七成组件来自中国。无论是价格、交付周期还是技术升级速度,欧洲企业都难以绕开中国供应链。
中国科技扩散早已突破单点突破的“明星项目”时代。以AI、无人机、电动汽车等为代表的整条产业链,覆盖从上游材料、核心零部件到系统集成与全球营销。中国制造的协同创新能力和集群效应,让全球产业链重构步伐不断加快。
美国近十年来加速金融化、产业空心化。制造业外流,消费与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扩大。美联储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制造业从业人数占总就业比重降至7.8%,创下历史新低。与之对比,中国制造业就业稳定增长,产业工人队伍超过2亿人。
行业观察指出,西方通过金融杠杆和知识产权壁垒将高科技产品“奢侈品化”,而中国大规模制造与全球市场开放,将高科技“平价化”。这场无声的价格革命,让更多发展中国家用得起先进技术,加速自身产业升级,也进一步削弱了西方在全球技术分配中的主导权。
2025年全球智能制造设备出货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中,中国占据六席。新能源汽车、储能电池、轨道交通装备等领域,海外订单持续增长。中国的制造模式已成为全球各国追逐的新范式。
面对美国新一轮技术围堵与贸易封锁,中国制造与高科技产业展现出强大韧性。德国主流媒体直言,西方以往的游戏规则正在失效。最新统计显示,2025年中国高科技出口总额大幅增长,成为全球产业链不可或缺的关键节点。
美国“技术铁幕”能否阻挡中国?答案显然没有悬念。全球数据、供应链、市场格局正在加速重塑。中国通过自主创新和产业链协同,不仅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更为全球经济注入了新的确定性。
中国制造正以极强的产业组织力和技术突破力,重新定义高科技的价值边界。世界已无法回到“单极主导”的旧格局。未来已来,全球竞争的焦点,正悄然转向对新规则的理解与适应。
参考资料:摩根士丹利报告:中国机器人与AI领域崛起,多因素助力领先
2025-06-13 10:56·环球网
相关文章
虽然近来美国因为关税战被中国压制,特朗普也频繁释放一些对华“服软”的消息,但是在面对中国的核心利益时,美国的态度依然表现得十分模糊。其中最让全世界关心...
2025-07-23 0
苹果一直在逐步扩大其制造业务,并摆脱以中国为中心的模式。2025 年初开始,苹果产品在印度生产的比例大幅增长,目前全球iPhone产量的 17% 将来...
2025-07-23 0
金融界2025年7月2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福建新大陆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州大学申请一项名为“一种用于路由器、网关、IPC、ONU的数...
2025-07-23 0
7月23日,2025(第二十四届)中国互联网大会在京开幕。本届大会以“数驱新质 智创未来”为主题,重点聚焦加速互联网技术新质化跃迁,围绕创新驱动产业变...
2025-07-23 0
中航成飞,公司在人形机器人方面产品有六维力传感器、关节扭矩传感器、拉压力传感器和指尖测力传感器。其中六维力传感器应用在人形机器人的手腕、脚踝处;关节扭...
2025-07-23 0
本文为食品内参原创作者丨佑木 编审丨橘子近日,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联合约谈美团、饿了么、京东三家平台,重申严格遵守《反不正当竞争法》《电子商务法》《食...
2025-07-23 0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中国石化(600028)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一种白云岩储层结构识别方法及装置”,专利申请号为CN2...
2025-07-23 0
降价、技术成熟与细分需求,折叠屏手机终于迎来“真香时刻”。折叠屏手机不再是“高价尝鲜品”!2025年市场迎来爆发增长,第一季度国内折叠屏手机出货量达2...
2025-07-23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