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文章正文

背刺、搅局、神反转:AI编程工具windsurf收购风波始末

热门资讯 2025年07月17日 05:01 1 admin

7月14日,持续了近两个月的 windsurf 收购案终于尘埃落定。Devin 背后的母公司 Cognition 正式宣布收购 windsurf,双方已签署最终协议。这起一波三折的收购案,以创始人团队带领部分员工出走谷歌,剩余团队和资产归入 Devin 而告终。

背刺、搅局、神反转:AI编程工具windsurf收购风波始末

有网友评论称:“围绕这些交易的种种动荡,更让人觉得我们正处于一个完全脱离基本面的巨大泡沫之中,而且这个泡沫迟早会破裂。”

那么,windsurf 收购案为何会引发如此大的震动?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带大家回顾一下。

windsurf:风口浪尖的 AI 编程新贵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 windsurf。这是一家为程序员打造 AI 编程 IDE 的公司,拥有约250名员工,年收入(ARR)接近1亿美元,一度发展得顺风顺水。

今年5月,业内传出 OpenAI 即将以30亿美元的天价收购 windsurf,只差官宣。若交易达成,每位员工预计能分到数百万美元。然而,就在上周五下午,这笔看似板上钉钉的交易意外告吹。

症结在于 微软 的反对。作为 OpenAI 最大的投资者,微软视 windsurf 为其旗下产品 Copilot 的直接竞争对手。报道称,微软与 OpenAI 的合同条款中明确规定,微软有权访问 OpenAI 收购的任何公司的技术。这则收购消息不仅加剧了微软与 OpenAI 之间的紧张关系,还导致 OpenAI 的竞争对手 Anthropic 迅速切断了 windsurfClaude 3.x 的 API 访问权限。

不久后,OpenAI 发言人确认,与 windsurf 的收购协议早已到期作废。

谷歌入局与创始团队“出走”

排他期一结束,谷歌 便迅速入场。7月12日,媒体报道谷歌将斥资24亿美元,直接聘用 windsurf 的 CEO 瓦伦·莫汉(Vareun Mohan)、联合创始人 Douglas Chen 以及数十名核心研发员工。这笔交易并非传统的公司收购,谷歌不控制公司,也不持有股份,而是以“人才收购”的形式,将这批核心团队纳入麾下。

这笔资金将由创始团队和优先股股东分享,具体分配比例尚不明确,但无疑将为他们带来巨额财富。

根据协议,莫汉及其团队将加入 Google DeepMind,专注于 代理式编码(agentic coding) 的研发工作,并主要围绕 Gemini 模型展开。

谷歌发言人表示:“我们很高兴能将 windsurf 的顶级 AI 编码人才引入 Google DeepMind,共同推动代理式编码的发展。” 莫汉和陈也在声明中称:“我们为 windsurf 过去四年的成就感到自豪,并期待它在世界一流团队的推动下进入下一阶段。”

然而,这一举动却让 windsurf 的剩余员工陷入了困境。据内部员工爆料,他们没有得到任何补偿,公司成了一个被掏空的“壳”,创始人的行为被网友痛批为“背刺数百名员工”。

Cognition 接盘,Devin 成最后赢家

就在外界以为 windsurf 将就此沉寂之时,事情再度反转。几天前,Devin 的联合创始人兼 CEO Scott Wu 宣布,其母公司 Cognition 已收购 windsurf 的剩余部分,包括其知识产权、产品、品牌以及完整的业务体系。

Scott Wu 在致团队的内部信中承诺:

  1. 产品与业务整合:Cognition 将获得 windsurf 的产品(包括已全面接入最新 Claude 模型的 IDE)、8200万美元的年收入(ARR)、超过350家企业客户和数十万日活用户。
  2. 保障员工利益windsurf 全体员工都将从此次交易中获得财务回报。所有员工已授予的股权将取消“悬崖期”(vesting cliff),并获得完全的加速行权。
  3. 公平与尊重:加入 Cognition 的新员工将与现有员工一视同仁,获得透明、公平的对待和尊重。

Scott Wu 的举措赢得了广泛赞誉,为这场闹剧画上了一个相对圆满的句号。对 Cognition 而言,此次收购意味着能更快地推进其构建“软件工程未来”的使命。Devin 若能成功整合 windsurf 成熟的 IDE 产品和市场策略(GTM strategy),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创始人与 AI 编程工具的未来

windsurf 的创始人瓦伦·莫汉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MIT),以其 “快速迭代,敢于否定” 的行事风格著称。他曾表示,在一个快速变化的行业里,速度是唯一的护城河。“任何三个月没有发布重大更新的公司,都会在用户心智中被判处死刑。”

他曾批评大公司因缺乏生存焦虑而行动迟缓。如今,他自己也加入了谷歌,未来能否保持原有的创新速度,我们将拭目以待。

此次收购案也引发了业界对 AI 编程工具未来的激烈讨论。

  • 竞争格局:有开发者担心 windsurf 未来的独立性,也有人开始转向 VS Code + Claude Code 的组合。
  • 技术路线:开发者 Kerla 指出,与收购案启动时相比,最大的变量是 Claude Code 的崛起。在免费、开源的命令行代理工具日益普及的当下,投入巨资分叉一个完整的 IDE 显得费力不讨好。像 Cursor 和 windsurf 这样的 AI IDE,其优势或许只剩下补全模型和一些 UI 细节。
  • 模型与生态Anthropic 不仅以巨额亏损的方式推广 Claude Code,还限制了 windsurf 对其模型的访问,并大幅提高了对竞品 Cursor 的企业方案价格。这表明,掌握核心大模型的公司,就掌握了整个行业的主动权。未来,UI 封装工具的机会可能在于本地模型或开源模型的崛起,届时,围绕用户体验的创新或许会迎来新的浪潮。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