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libili World 2025(BW 2025)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开幕啦!作为二次元&电竞圈的年度狂欢小R当然也要拿出宝藏神器啦我们在...
2025-07-14 0
谷歌智能体业务主管奥马尔·沙姆斯(Omar Shams)近日做客知名播客节目《Manifold》,接受密歇根州立大学计算数学教授、大模型应用开发商Superfocus.ai创始人Steve Hsu的深度专访。作为AI领域资深创业者(曾创立AI初创企业Mutable,后被谷歌收购),沙姆斯在访谈中围绕AI算力瓶颈、智能体(Agent)应用落地、人才竞争与行业结构变迁等核心议题,分享了极具前瞻性的行业洞察。以下为访谈精华整理。
1. 双轮驱动悖论:芯片与能源的竞争天平
沙姆斯揭示AI发展存在双重制约:芯片算力固然是基础设施,但能源供给才是长期发展的核心桎梏。"当单次大模型训练耗电量突破百万千瓦时,能源效率将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新标尺。"他以具体数据警示:训练GPT-4所需电能相当于3000个美国家庭年用电量总和。
2. 电网代差:美中能源基建的战略分野
针对美国电网老化困境,沙姆斯直言:"美国年均新增电力产能仅相当于中国单月增量。"他援引数据:中国年新增电力装机超2.5亿千瓦,相当于英法两国总和的两倍,这种差距在AI能耗指数级增长背景下将被进一步放大。
3. 太空能源方案:突破地球物理极限的终极构想
为破解能源困局,沙姆斯提出颠覆性设想:"在月球轨道部署环形太阳能电站阵列,通过微波束传输能源至地球。"他透露谷歌正与NASA合作论证该方案可行性,目标是在2040年前实现太空能源商业化供应。
4. 模型相变理论:重新定义AI进化规律
针对性能增长的非线性特征,沙姆斯指出:"现有Scaling Law仅描述对数增长趋势,但在特定参数阈值(约10^27 FLOPs)会触发质变。"他将此现象类比水的相变:"就像液态水在0℃突变为冰,大模型在临界规模将涌现出不可预测的智能特征。"
5. 智能体革命:重构软件开发的权力结构
沙姆斯揭示AI对开发范式的颠覆:"当代码生成工具覆盖80%的编程步骤,初级工程师正沦为'AI操作员'。"他以谷歌内部实践为例:智能体系统已自动完成65%的测试用例编写,团队决策重心转向架构设计与伦理风险管控。
6. 隐性知识论:AI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针对项目成败的关键变量,沙姆斯强调:"顶尖AI工程师的护城河不是论文数量,而是那些无法编码的实战智慧——比如何时该停止调参、如何判断数据污染、怎样在幻觉输出中捕捉真实信号。"他透露谷歌人才评估新增"隐性知识测试"环节。
7. AGI实践论:给年轻从业者的生存指南
对于AGI发展前景,沙姆斯保持谨慎乐观:"2035年前实现类人智能的概率超60%,但年轻一代必须转变学习方式。"他给出具体建议:"每周至少完成一个端到端AI项目,在调试错误中建立肌肉记忆,这比阅读百篇论文更有效。"
这场跨越技术、能源与人才的系统性论述,不仅勾勒出AI竞争的新维度,更揭示了一个根本性真理:在指数级增长的技术革命面前,真正的瓶颈永远是人类的认知边界。
01
谷歌AI主管沙姆斯:美电网困局与月球能源站构想——解码AI发展的电力革命
01. 美国电网升级困境与太空能源解决方案
问:坊间传闻OpenAI的创立与谷歌收购DeepMind存在关联?当年马斯克与PayPal创始人卢克·诺赛克为阻止谷歌垄断,曾在派对上躲进壁橱联系DeepMind创始人哈萨比斯,提出匹配谷歌6亿美元报价。但哈萨比斯回应称:"即便你们凑足资金,也无法提供谷歌的算力资源。"这促使马斯克转而支持创建OpenAI以制衡谷歌。您是否了解这段往事?
沙姆斯:我未曾听闻这个具体案例。作为Alphabet现任高管,某些历史细节不便置评。但可以明确的是,当前AI竞赛已进入多维博弈阶段,行业确实面临两大根本性制约:芯片算力与能源供给。当万亿参数模型单次训练耗电超百万千瓦时,电力瓶颈正成为决定AI发展上限的关键变量。
问:在中美技术竞争中,这两个问题尤为突出。芯片领域是英伟达与华为的角力,而电力供给差距更为显著。美国电网升级受制于繁琐法规,年新增产能仅相当于中国单月增量。中国年增电力产量超2.5亿千瓦,相当于英法两国总和,且增速是美国两倍。您认为如何突破这一能源困局?
沙姆斯:美国电网现代化进程基本陷入停滞,法规掣肘与利益集团博弈使其难以适应AI时代的能耗需求。我近期正在思考颠覆性方案:是否可将发电设施部署至太空或月球?这看似科幻,但已进入实质论证阶段。谷歌前CEO埃里克·施密特投资的Relativity Space公司正推进相关技术,其目标是在地球轨道构建超大型太阳能电站阵列。
问:能源采集将依赖太阳能板还是太空核反应堆?
沙姆斯:优先考虑太阳能方案。核能在太空应用面临国际监管壁垒,且火箭发射失败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相比之下,空间太阳能技术更易突破政策限制。
问:要实现吉瓦级能源输出,是否需要部署平方公里级太阳能阵列?
沙姆斯:精确计算显示,1吉瓦发电功率约需1.2平方公里太阳能板,这确实需要突破现有运载能力。更严峻的是,低轨部署会引发天文学界强烈反对,因此最佳方案是选择拉格朗日点作为部署位置。这些地月系统平衡点可实现稳定轨道运行,目前太阳-地球系统的L1/L2点已被视为潜在选址。
02. 模型跃迁理论:重新定义AI进化路径
问:您曾提出大模型存在"相变"现象,能否具体阐释?
沙姆斯:现有Scaling Law仅描述对数增长趋势,但我们在实验中发现,当参数规模突破10^27 FLOPs时,模型会突然涌现出自主规划能力。这种非线性跃迁类似于水的相变——0℃时液态水突变为冰,但具体机制仍需物理学级理论突破。
03. 智能体革命:重构软件开发范式
问:AI编程工具是否会取代人类工程师?
沙姆斯:智能体系统已自动完成谷歌65%的测试用例编写,初级开发者正转型为"AI监理员"。真正稀缺的是架构设计能力与伦理风险管控经验,这要求团队领导者具备跨学科决策视野。
02
谷歌智能体主管沙姆斯:AI编程革命的隐形先驱——揭秘Mutable与Auto Wiki的创新之路
02. AI编程革命幕后推手:比Copilot更早的代码智慧革命
问:您创办的Mutable公司被誉为AI编程工具领域的先行者,能否分享这段创业历程?
沙姆斯:确实如此。我们在2021年11月成立Mutable,几乎与GitHub Copilot同步开启AI编程工具的探索。如今行业爆发式增长,像Cursor这样的新锐已实现年收入破亿美元,这验证了市场对智能开发工具的迫切需求。
问:Mutable提出了许多开创性概念,例如卡帕西近期演讲中提到的代码理解框架。尽管未被直接提及,但外界普遍认为这些理念源于您团队的创新,比如基于上下文的代码解释与文档生成系统。能否展开谈谈?
沙姆斯:我们确实是诸多核心理念的早期实践者。观察到开发者在复杂代码库中学习效率低下,我萌生了一个想法:为何不让AI自动生成类似维基百科的代码文档?这促成了Auto Wiki项目的诞生。该工具通过递归总结技术解析代码逻辑,2024年1月开源后迅速获得开发者社区关注。
问:Auto Wiki的技术突破点体现在何处?
沙姆斯:关键在于构建了代码理解的"上下文飞轮"。大语言模型(LLM)通过Auto Wiki生成的结构化文档,既能提升检索增强生成(RAG)的准确性,又能在推理过程中持续深化对代码语义的理解。这类似于人类工程师通过查阅文档逐步掌握复杂系统——只不过AI可以瞬间完成这一过程。
问:在Auto Wiki的迭代中,是否需要人工干预修正生成内容?
沙姆斯:我们设计了用户反馈机制,但实际应用中发现自动化流程已足够高效。尽管LLM偶尔会产生"幻觉"输出,但整体效果远超纯人工操作。特别是在轻量级代码库场景中,全自动文档生成已能满足80%的常见需求。
问:这种全自动模式如何实现持续优化?
沙姆斯:系统采用闭环迭代架构:模型首先生成初始文档,随后在处理新任务时调用这些文档作为上下文,通过实时反馈不断修正理解偏差。这种"生成-验证-增强"的循环机制,使AI对代码库的认知随着时间推移呈指数级深化。
03
从Llama到AGI:扎克伯格的人才赌局与隐性知识价值
问:马克·扎克伯格为何愿以天价挖角?他究竟在购买什么?
沙姆斯:虽无法代表马克发声,但行业共识是:顶尖人才的价值不在于代码产出,而在于"复合型经验"。就像飞机需要引擎与机翼协同,企业需要技术领袖将理论转化为可落地的工程路径。扎克伯格在Llama项目中的试错,让他深刻理解:AGI时代的核心竞争力,是那些无法被算法复制的判断力与直觉。
问:这种豪赌是否具备可复制性?
沙姆斯:天价挖人的本质,是购买"认知护城河"。当AGI突破临界点,企业需要的是能预判技术拐点、规避系统性风险的人才。这类人才的稀缺性,在于他们能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工程实践——就像造飞机时,有人知道"该先拧哪个螺丝"。
问:但行业是否存在真正的技术壁垒?若没有秘密武器,高价挖人是否合理?
沙姆斯:这正是矛盾所在。企业支付的并非具体技术,而是经过实战验证的"决策算法"。以Meta的Llama项目为例,失败教训本身已成为宝贵资产。扎克伯格购买的,是避免重复犯错的能力——这种隐性知识,远比专利或代码更有战略价值。
问:您认为扎克伯格的决策是冒险还是远见?
沙姆斯:这是超级投票权赋予的魄力。Meta充足的现金流使这种豪赌成为可能,而AGI的战略价值远超传统烧钱项目。尽管现在评判成败为时过早,但可以确定的是:在指数级技术革命中,错失关键人才的代价,远高于过度投资的风险。
04
程序员岗位重构:AI驱动下的能力革命与就业悖论
问:如何看待"智能体无用论"?
沙姆斯:AGI的渗透速度远超传统技术革命。尽管量子力学曾遭遇百年认知壁垒,但AI的变革周期将以年计。以Cursor为例,初级工程师的代码生成任务已被AI取代,企业用人逻辑正从"人力储备"转向"智能体管理"。
问:2025年CS专业就业低迷是否与AI相关?
沙姆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科技行业过度招聘的泡沫破裂、高利率环境压缩预算,但更根本的是教育体系与产业需求的脱节。大学课程仍聚焦离散数学,而企业需要的是能驾驭AI工具的"工程实践者"。我们曾雇佣一位19岁高中生,他通过机器人项目展现的行动力,远超传统学历背景的应聘者。
问:AI对就业市场的冲击是否被高估?
沙姆斯:Anthropic CEO达里奥预测两年内30%岗位或消失,我虽认为比例偏高,但趋势明确。Shopify已设立专职岗位研究AI自动化,这印证了企业用人逻辑的转变:从"招聘程序员"到"培养AI指挥官"。智能体的进化将加速这一进程——当工具能自主完成多步骤任务,初级工程师的价值必然重构。
问:智能体与普通AI工具的界限何在?
沙姆斯:关键在自主性。Cursor等工具已实现"无监督执行":用户设定目标后,AI可自动构建完整功能模块。这种能力突破,源于算力、算法与能源的三重突破。正如蒸汽机时代催生热力学,AI的指数级进步终将孕育出解释其底层规律的"统计力学"——这才是技术革命的终极拐点。
问:如何看待AI导致的就业悖论?
沙姆斯:当AI提升生产力,企业反而可能减少雇佣,这看似矛盾,实则反映工具效率的质变。就像打字机取代抄写员,但创造了更多编辑岗位,AI将重构而非消灭工作。真正的挑战在于:人类需要快速进化出与智能体协作的新能力——这种"行动力",将成为未来职场的核心货币。
来源:网络
|人工智能|储能系统集成|充电桩|智慧充电运营平台|新能源电动汽车||新能源||智慧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运营平台建设| 华远系统是致力于人工智能(AI算法以及流媒体技术),信息软件技术,新能源、物联网等领域的集成商,在智慧社区,智慧园区,智慧停车,充电桩(储能充电站/光储充)及充电桩软件管理平台,储能系统集成,车联网有整套解决方案以及成功的项目案例。
说明:本文章所引用的资料均通过互联网等公开渠道合法获取,仅作为行业交流和学习使用,并无任何商业目的。其版权归原资料作者或出版社所有,小编不对所涉及的版权问题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若版权方、出版社认为本文章侵权,请立即联系小编删除。
相关文章
Bilibili World 2025(BW 2025)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开幕啦!作为二次元&电竞圈的年度狂欢小R当然也要拿出宝藏神器啦我们在...
2025-07-14 0
文|导报财经组6月下旬以来,国内最大在线旅游平台携程“调价助手”事件愈演愈烈。 7月1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央视网罕见发表评论《算法霸权!当携程...
2025-07-14 0
未来,可能越来越多空姐会以平底鞋的形象出现在乘客眼前。近日,关于春秋航空从7月7日起推行女乘务员在执行航班期间穿平底鞋的消息引发关注。7月12日,记者...
2025-07-14 0
“你们不要再点了,要等一个多小时。”7月12日下午,在上海西藏南路附近的沪上阿姨门口,一位刚从店里挤出来的外卖送餐员对记者说到。为了取餐,他在这里等了...
2025-07-14 0
天尚行有限公司箱包展示大厅。人民网记者 祝龙超摄“这个爆款是AI设计的,只需在软件界面输入面料、颜色、图案、款式、功能等多样化需求关键词,便能在极短时...
2025-07-14 0
来源:【中国能源报】7月12日,百家云集团发布声明称,近日监测到针对百家云云端课堂平台的持续性、大规模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攻击峰值流量达到...
2025-07-14 0
7月11日凌晨,在地下20余米深处,由中铁十四局承建的海太长江隧道“江海号”盾构机掘进突破500环,累计进尺1000米,标志着目前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
2025-07-14 0
早上7点,饿了么App弹出18.8元膨胀红包提醒,让福建白领小秋习惯性点开页面。用券后,她爱吃的20元川豆炒肉末套餐到手仅需7.8元……图片由受访者提...
2025-07-14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