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光明非遗艺术周解锁“AI和AR”新玩法

抖音推荐 2025年07月07日 10:01 1 admin

7月4日,第三届光明非遗艺术周在红花山公园启幕,为市民奉上了一场集传统非遗展示、现代科技体验与生态休闲于一体的文化大餐,丰富的非遗展示、体验活动将持续至7月13日。光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志伟参加开幕式。

光明非遗艺术周解锁“AI和AR”新玩法

第三届光明非遗艺术周在红花山公园启幕。

此次活动由光明区委宣传部、光明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开幕仪式上,鼓点如惊雷骤起,醒狮与“舞狮机器狗”同台献技,科技感十足。这场跨越时空的古今“对话”,生动诠释了本届文化周“非遗焕新·光耀未来”的主题。

光明非遗艺术周解锁“AI和AR”新玩法

市民体验非遗创作。

活动现场,舞台上的非遗华章接续上演;AR剧本游、AI互动成为本届文化艺术周的一大特色;非遗传承体验区打造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多元体验空间,集“吃、学、玩、赏、购”于一体,让市民得以零距离、全方位地触摸非遗的脉搏,感受其在当代的鲜活生命力;“光明文商旅展示长廊”通过丰富的图文展板梳理并展出光明区1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民间文学、传统舞蹈、技艺、民俗四大类,彰显光明文化的厚度;活动现场还特设广西田林农特产品展销区,运用“文化引流+消费转化”的双向赋能,让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

【相关新闻】

光明区文化繁荣发展 共筑非遗传承新生态

7月4日,第三届光明非遗艺术周在红花山公园启幕。这场根植于传统、创新于科技、生长于生态的文化盛宴,不仅让市民得以“沉浸式触摸文化根脉”,更生动勾勒出光明区文化繁荣发展的新图景,为共筑非遗传承新生态写下了精彩的序章。

舞台荟萃:

千年非遗焕发新光彩

舞台上,非遗滚灯舞中,竹篾编织的灯球在舞者手中翻飞流转,光影交错间编织出民间智慧的柔韧光芒;川剧变脸大师水袖翻飞,瞬息万变的面容犹如一部浓缩的戏剧传奇,引得观众屏息凝神,现场掌声如潮。尤为令人沉醉的是那穿越千年的“茶韵千年·宴遇时空”,仿佛打通了时空的壁垒,让盛唐的雍容、宋代的清雅、闺阁的私语在此刻的红花山下和谐共鸣……

沉浸体验:

科技赋能非遗新玩法

现场最吸引人的莫过于“AR非遗探寻剧本游”,市民通过手机扫码参与,借助AR技术,在红花山真实的亭台楼阁、古树小径间穿梭,寻找虚拟投射的非遗线索,解锁“非遗传承人”勋章,赢取礼品。AI汉服换装体验、AI机器人象棋、国潮DP打卡等AI互动项目,新潮又有趣,让古老文化变得可感可玩,市民们直呼过瘾。这种“非遗+科技”的模式,探索了文化传承与传播的新路径、新体验,是光明文化最鲜明的特色之一。

匠心传承:

一站式体验非遗魅力

“非遗食野市集”被一股复合而浓郁的香气浪潮席卷。鼎沸人声与食物烹制的交响乐交织,勾勒出最具烟火气的非遗画卷。公明腊肠、武汉三鲜豆皮、文创冰淇淋等地道非遗美食和小吃,让市民大饱口福,感受“舌尖上的非遗”。

“技艺传承工坊”是非遗技艺从“可观”走向“可感”“可做”的核心场域。掐丝珐琅制色彩绚丽、古法造纸工序神奇、非遗拓印趣味无穷……市民们可以在指尖触碰中感知匠心温度,亲身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

文化基因:

14项非遗瑰宝全景亮相

活动现场,“光明文商旅展示长廊”展出光明区1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非遗《陈仙姑的故事》感人至深,广为流传;区级非遗《玉律醒狮舞》形神兼具,鼓点激荡;《烙画艺术(光明)》技艺精湛,独树一帜……文字与影像如同钥匙,打开了尘封的文化宝库,让市民得以领略光明深厚的文化底蕴。

非遗助农:

光明-田林协作书写“共富样本”

活动特设广西田林农特产品展销区。

光明区自2016年起对口帮扶广西田林县,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良种油茶产业示范基地、实施教育工程项目、打造的“一园一品一村一队伍一工程”等,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今年5月,深圳光明区与广西田林县以非遗为媒、以农产为桥,举办第十一届公益烙画艺术创作活动暨田林山韵·光明潮集-非遗农产双城互动市集,为市民呈现了一场跨越地域的文化盛宴,深化田林县与光明区对口协作实践。本次活动也在继续探索跨区域文化合作新路径。

光明新闻全媒体记者 熊丹丹

编辑 汪文成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