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生活文章正文

机器人为什么要设计成人形?

健康生活 2025年07月01日 20:16 1 admin

从人形机器人惊艳亮相2025年央视春晚,到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鸣枪开跑,今年以来,有关人形机器人的新闻一再火爆刷屏,也成为大众热议的话题。

自从有机器人这个概念以来,我们想到的机器人的样子,看到的各种机器人的形象,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人形的,似乎机器人是人形本就是理所应当的。甚至有人说,人形已经成了人类对机器人的一种“执念”。但问题是,机器人真的有必要设计成人形吗?

众所周知,如果比速度、力量,人类在自然界并不出色,比如猎豹比我们跑得快、鸟类比我们飞得高……因此,如果仅从功能角度讲,人形肯定不是最优选择。例如,很多研究者就认为,综合考察,具有双翼的类鸟机器人在功能上是更完美的选择。

有人会说,把机器人设计成人形,就可以像人一样方便地使用工具,进行各种操作。但如果真从便捷、高效的角度出发,绝大多数特定的任务场景都不需要一个完整的人形机器人来进行操作。例如,我们见到的工业机器人通常只是一只灵巧的机械手臂,它虽然只有一只手臂,却能更好地应对特定的工作任务。

有人会说,把机器人设计成人形,不只是让机器人从事简单重复的机械操作,而是要赋予机器人以智能,这样机器人就可以用自己智慧的大脑指挥四肢,从事更具智能化的工作。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依然是一个不划算的选择。因为,我们既然能花大力气去设计一个有智能的机器人去操控工具,何不直接设计一个智能工具呢?例如,我们显然没有必要设计一个会开车的智能机器人,因为我们可以直接去制造一辆智能驾驶汽车,它本质上就是一台拥有智能的“轮式机器人”。

还有人会说,把机器人设计成人形,是为了在进入家庭等人类生活场景时,更容易在情感上引发人的共鸣、被人类所接纳。但我们是否还记得“恐怖谷效应”?也就是“当人造物体的外观接近人类时,人们对其好感度会突然下降,甚至产生恐惧或反感的情绪”。一个萌萌的卡通形象或者宠物形象的机器人,会不会更能引起人的情感共鸣?虽然尚无明确的证据表明人类更愿意与哪种外观的机器人相处,但曾有医疗陪护方面的研究显示,仿猫机器人和仿海豹机器人能给人带来更积极的情绪变化。

难道人形真是我们的执念吗?其实,抛开理想化的追求,仅从实用角度讲,人形还是有其必要性的。例如,人形机器人显然拥有最广泛的适应性。因为人类的生存环境,包括各种基础设施、建筑设计、室内布置都是以适合人类的形体为标准的,只有人形机器人可以无缝融入现实环境中。这也意味着,我们不必为了不同的环境、场景设计不同形态的机器人,机器人的设计成本将大大降低。换言之,如果我们只考虑单一的任务场景,最优选择大概率不是人形;但如果我们想让一个机器人完成多种任务,那么人形无疑就是最优选了。

在人形机器人爆红的今天,“机器人为什么要设计成人形”无疑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也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您觉得,机器人为什么要设计成人形呢?

本文作者:

魏 宁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文章刊登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5年第11期

引用请注明参考文献:

魏宁.机器人为什么要设计成人形?[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5(11):24.

机器人为什么要设计成人形?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