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生活文章正文

挑战中国稀土地位?日本深海挖“宝泥”,却被成本技术拦住去路!

健康生活 2025年07月01日 17:46 1 admin

2025年7月1日,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将深海科学钻探船“地球号”悄然部署到东京东南1950公里的南鸟岛海域。一项代号“稀土自立”的国家工程正式启动:明年1月,日本将挑战从5500米深海抽取稀土矿泥,开创全球深海稀土开采先河

据《日经亚洲》披露,日本计划用三周时间回收35吨海底泥浆。这些看似普通的淤泥蕴藏着惊人价值——每吨含约2公斤稀土元素,其中镝和钆的丰度足以撼动全球高端制造业命脉。

挑战中国稀土地位?日本深海挖“宝泥”,却被成本技术拦住去路!

日本“地球号”钻探船

南鸟岛周边海底的稀土资源早已不是秘密。十年前东京大学的勘探结果震惊世界:这片海域蕴藏约1600万吨稀土,相当于全球第三大储量,能满足人类数百年需求。对于稀土进口依赖度达60%的日本,这无疑是天赐良机。

日本政府将此上升为国家战略。内阁新版《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明确宣示:“遏制对特定国家的过度依赖,确保包括稀土在内的关键商品稳定供应。”经济产业省更制定详细路线图:2024年启动试开采,2027年千吨级采集,2028年实现工业化生产。

日本媒体将此渲染为“对华稀土战略的反击”。TBS电视台直言:一旦成功,日本将在稀土领域与中国分庭抗礼。而现实是,中国控制着全球稀土供应链的关键节点,日本高科技产业命脉始终握在他人手中。

挑战中国稀土地位?日本深海挖“宝泥”,却被成本技术拦住去路!

日本虽然表现得信心满满,但深海稀土开采面临前所未有的技术挑战。日本虽在2022年创下2470米深海开采纪录,但南鸟岛矿区水深达5500米以上,环境复杂度呈几何级增长。

“地球号”探测船将执行此次任务。按设计,6000米长的特制管道将沉入海底,每天抽取70吨矿泥。但海底压力相当于550个大气压,台风频繁光顾,海底地形复杂——任何闪失都可能导致价值20亿日元(约9765万元人民币)的设备葬身大洋。

技术依赖更成软肋。原定2024年启动的试采计划,就因英国制造的管道交付延迟而搁浅。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承认:“4000至6000米深海矿床具体情况仍是谜。”当技术命脉握在他国手中,“稀土自立”显得格外讽刺。

挑战中国稀土地位?日本深海挖“宝泥”,却被成本技术拦住去路!

当日本媒体欢呼“摆脱中国依赖”时,却集体沉默于一个关键问题:深海稀土的天价成本。美国《华尔街日报》曾一针见血指出:从数千米深海稀泥中分离稀土,代价将非常高昂

陆地稀土矿:开采成本约50美元/吨

日本深海矿:需建造专用港口、电力设施,6000米管道系统,预估成本超陆地矿十倍

日本政府已在2023年补充预算中投入20亿日元制造深海无人机,2022年更获批60亿日元(约4400万美元)开发泵送系统。但这只是开始——要建立完整产业链,需持续千亿级投入

挑战中国稀土地位?日本深海挖“宝泥”,却被成本技术拦住去路!

日本战略的最大盲点,或许在于低估了中国稀土霸权的本质。全球稀土版图上,中国储量仅占30%,却掌控着90%以上的冶炼产能。美国高盛公司报告指出:重建中国之外的稀土供应链需250亿美元

深海稀土的冶炼更是世界级难题。每吨矿泥仅含2公斤稀土,需经复杂分离提纯才能成为工业原料。早稻田大学高田裕太郎教授坦言:“需要对稀土提取方法进行更多研究。”

日本计划在南鸟岛建设简易精炼厂,但中国数十年积累的稀土分离技术非朝夕可破。当“地球号”费力抽取的矿泥运抵本土,可能面临“挖得出却用不上”的尴尬——这正是西方矿业巨头数十年无法突破中国稀土壁垒的根本原因。

挑战中国稀土地位?日本深海挖“宝泥”,却被成本技术拦住去路!

尽管前路艰难,日本推进深海稀土的决心前所未有。在2023年补充预算案中,20亿日元水下无人机经费赫然在列;内阁更将稀土保障写入国家安全战略文件。这种国家意志背后,是十年前中国减少稀土出口配额引发全球震荡的历史教训。

更深层考量在于科技主导权。南鸟岛稀土中富含的镝是电动汽车电机核心材料,钆用于核反应堆控制棒——这些材料直接关系新能源汽车、国防工业命脉。正如技术金属研究公司专家所言:“对日本来说,这项发现是重大转折点。”

市场前景充满变数。日本计划2027年进行千吨级试采,但距离商业化量产仍有鸿沟。即便按最优方案,300万吨矿泥仅能满足日本年均需求的10%。当日本媒体欢呼“宝泥”时,产业界更关注:何时能产出?每公斤成本几何?

挑战中国稀土地位?日本深海挖“宝泥”,却被成本技术拦住去路!

太平洋波涛之下,日本“地球号”的管道正刺向人类从未企及的稀土矿区。但当35吨矿泥最终运抵横须贺实验室,日本科学家面临的才是真正考验:从每吨2公斤稀土的淤泥中提取可用元素,成本将十倍于陆地矿产

东京电视台宣称这些“宝泥”能终结对华依赖时,却选择性遗忘了美国高盛的评估——绕开中国稀土供应链需250亿美元投入。而在中国包头稀土工厂,工程师们看着日本深海计划简报微笑:他们刚将稀土分离纯度提升到99.9999%,成本再降三成

资源竞争的本质,终究是科技与成本的较量。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