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大全文章正文

通信历史连载717-邮电工厂之杭州522厂-东方通信-1958年-至今

百科大全 2025年02月16日 01:15 3 admin

通信历史连载717-邮电工厂之杭州522厂-东方通信-1958年-至今

通信历史连载717-邮电工厂之杭州522厂-东方通信-1958年-至今

浙江省邮电器材厂-邮电522厂-邮电部杭州通信设备厂-东方集团-东方通信(600776)

1958年8月10日:浙江省邮电管理局器材供应处修配所更名浙江省邮电器材厂,即邮电522厂,归浙江省邮电科学研究所领导。在老干部平定的带领下,13人在杭州华光巷简陋的厂房里开始创业。

通信历史连载717-邮电工厂之杭州522厂-东方通信-1958年-至今

通信历史连载717-邮电工厂之杭州522厂-东方通信-1958年-至今

1958年:省邮电器材厂仿制成功调频制4路特高频通信机,中继距离50公里,用于海岛接力通信达200公里以上。

1959年:省邮电器材厂和省邮电科研所联合研制成功东风12路和东风3路载波电话终端机。前者用于杭湖电路,后者普遍装用于省内邮电局。

1960年:工厂搬到小和山脚下的33000平方米的留下厂区,步入新的发展时期。

通信历史连载717-邮电工厂之杭州522厂-东方通信-1958年-至今

1964年:省邮电器材厂试制成功ZM202型3路载波电话终端机,改导频调节系统为电子式热电调控,性能稳定,广泛应用于全国邮电系统和大型厂矿企业专用网,并出口东南亚。

1965年:省邮电器材厂试制成功采用电子管电路可汇接24条话路的甲型会议电话汇接机。

1960年代末:更名为电信总局522厂

通信历史连载717-邮电工厂之杭州522厂-东方通信-1958年-至今

1970年6月:未来的董事长施继兴进入杭州通信设备厂的研究所,担任设计员。

1970年:522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套960路微波电话终端设备,用于国内微波干线网路。在全国邮电总结表彰大会上被邮电部部长钟夫翔誉为“创造了我国邮电史上的奇迹”。

通信历史连载717-邮电工厂之杭州522厂-东方通信-1958年-至今

70年代:杭州通信设备厂成立了电视分厂

1975年左右:电信总局522厂更名为邮电部522厂

1975年:邮电522厂研制完成960Ⅱ型微波接力传输系统的载波终端设备。该项目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5年:邮电522厂试制成功BC360型60路报纸传真机,并投入生产。

通信历史连载717-邮电工厂之杭州522厂-东方通信-1958年-至今

1977年底:“当代毕昇”王选院士中意邮电522厂的报纸传真机,经电子部与邮电部协商,在1977年底与该厂达成合作协议,由北大的张合义、李新章负责,利用报纸传真机同杭州合作研制滚筒式照排机。

通信历史连载717-邮电工厂之杭州522厂-东方通信-1958年-至今

1980年:邮电522厂研制成功卫星通信地面站终端设备ES06基群解调架和ES07通路解调架,国内首创

1981年:邮电522厂研制成功JHJ-03-H81型晶体管48路会议电话汇接机。该机具有同播性能,可同时召开两场独立的电话会议。

通信历史连载717-邮电工厂之杭州522厂-东方通信-1958年-至今

通信历史连载717-邮电工厂之杭州522厂-东方通信-1958年-至今

80年代:

通信历史连载717-邮电工厂之杭州522厂-东方通信-1958年-至今

1982年:邮电522厂研制成功WT24-H80和WT24-Ⅱ型24路特高频通信机,点间通信距离40公里,适用于农话通信和工矿、港口等调度联络,是国内最先自制的通信路数较多的特高频通信机。

通信历史连载717-邮电工厂之杭州522厂-东方通信-1958年-至今

1985年:邮电522厂开发成功BC360-Ⅱ型60路超群激光报纸传真机。采用集成电路,传送版面570×372毫米,可传送各种报纸并供新闻部门传送原稿。

1986年:邮电522厂研制成功1800路微波载波电话终端设备并投入批量生产。

通信历史连载717-邮电工厂之杭州522厂-东方通信-1958年-至今

1987年:邮电522厂研制成功地球站FDM终端设备,WSX01B型和WXX01B型地球站上、下行线架,分别与WXX01系列下行线架和WSX01系列上行线架配套,完成基群信号与基带信号的频率变换,组成国内卫星通信各相关地球站间的通道。

1970-1980年代:邮电部杭州通信设备厂生产的DH201系列两用电话机

通信历史连载717-邮电工厂之杭州522厂-东方通信-1958年-至今

通信历史连载717-邮电工厂之杭州522厂-东方通信-1958年-至今

通信历史连载717-邮电工厂之杭州522厂-东方通信-1958年-至今

1988年11月:以生产微波、载波产品为主的工厂,由于产品单一、缺乏竞争力,企业一度陷入了困境。46岁的党委书记施继兴兼任3000万产值的厂长,开始执掌东信15年。

改革被袭击和威胁的故事:

  • 厂长施继兴推动工厂的劳动人事体制改革。
  • 施继兴回忆:工厂在山沟里面,按国家分配的话,人员的工资只有七八十元,很多优秀的技术人员不愿意来。施继兴就把所有的工资奖金捆在一起,叫捆绑工资,提升到400元左右。当时每级的工资别人增加不到10元,你一下子到400元,有些工人包括干部想不通。
  • 施继兴回忆:第二天想开个办公会议,听听有些什么反映。一个小伙子冲进来,拿了一袋西红柿,就砸到我面前,砸得我满脸、满身全是西红柿。
  • 施继兴回忆:后来还有一个退下来的工人干部,拿了把劈柴刀,要威胁我,被我们一个工会副主席阻拦了。
  • 施继兴回忆:我还是有一定的准备的,但没想到会这么激烈,所以改革总是要付出一些代价的。好在我们改革很快就见到了成果,最后得到了我们员工的理解。

1989年10月14日:杭州通信设备厂工商注册成成立。

1990年:522厂研制成功移动通信系统中自动拨号无线电话系统第一台样机。该系统由控制终端架、收发信机及移动台3部分组成。频段450MHz,以基台为中心,通信半径15~40公里,容量为8个无线信道,80个用户。适用于专用通信网,也可以接入市内电话用户线或小交换机用户线,成为移动用户的延伸。

1990年:522厂研制成功WTG09型30/32路数字特高频通信机,之后又制成WTG11型12/24路特高频通信机、WDH—04型12/24路特高频倒换架、WTG12型8/12路特高频通信机和WTG14型12/24路特高频中继机,在国内广泛使用。

通信历史连载717-邮电工厂之杭州522厂-东方通信-1958年-至今

通信历史连载717-邮电工厂之杭州522厂-东方通信-1958年-至今

1990年10月:邮电部杭州通信设备厂首届文化艺木节。

通信历史连载717-邮电工厂之杭州522厂-东方通信-1958年-至今

中外合作第一代移动电话大哥大的故事:

  • 1990年:施继兴决定与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合作,引进先进的蜂窝移动电话产品制造技术。当时东信的产值只相当于摩托罗拉的两千分之一。
  • 施继兴回忆“开始的谈判非常艰苦。一方面,摩托罗拉不是非常愿意转让技术。另一方面,当时的中方负责人是个华裔,他的谈判风格非常非常奇怪,老是动来动去的,从来不坐下来,后来我干脆陪他走,所以效率很低。每天晚上要到深夜三四点,我们回去大门都锁住了,都要翻墙进去。记得最后一个星期,我们每天都谈到早上四五点钟,然后休息一个小时,七八点钟又要开始谈判。”
  • 施继兴在北京谈判期间,曾三天三夜未合眼,后因吐血进了医院。检查出来得了肺结核,在医院里面躺了两个月。
  • 1990年12月23日:在中国进出口公司大楼,杭州通信设备厂与摩托罗拉结签订第一个蜂窝电话移动台技术引进合同
通信历史连载717-邮电工厂之杭州522厂-东方通信-1958年-至今

  • 从签订合同到政府批准,又用了3个月
  • 1991年夏天:国内第一代“大哥大”从杭州通信设备厂的生产线上出炉。
通信历史连载717-邮电工厂之杭州522厂-东方通信-1958年-至今

通信历史连载717-邮电工厂之杭州522厂-东方通信-1958年-至今

通信历史连载717-邮电工厂之杭州522厂-东方通信-1958年-至今

1991年:杭州通信设备厂生产HJD04数字程控交换机。

通信历史连载717-邮电工厂之杭州522厂-东方通信-1958年-至今

1992年2月15日:浙江省邮电管理局与邮电部杭州通信设备厂、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在杭州正式签订了浙江省移动电话基站系统设备供货合同。

1992年:杭州通信设备厂实现销售收入4亿元,提前完成八五计划,进入全国500强国有企业

1993年:杭州通信设备厂的业绩:

  • 正常年产不足3万台大哥大/移动电话的生产线产出8万台,且质量可控。
  • 1993年销售额15亿元,同比增长2.8倍,提前7年超额完成原定的十年规划目标。
  • 经营规模扩大40多倍,国有资产增值20倍(7年的1000万元到1993年的2亿元)。成为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经营规模最大的国有企业
  • 人均销售额超过60万元,总销售额占据中国邮电工业总公司29家直属工厂销售总收入的三分之一。

1994年:杭州通信设备厂的销售额从1988年的3000多万元增长到1994年的20亿元,五年来工厂经营规模扩大近50倍,国有资产增值20倍。

1995年:《东方通信之光:杭州通信设备厂发展史》一书出版。

通信历史连载717-邮电工厂之杭州522厂-东方通信-1958年-至今

1995年:杭州通信设备厂建立了下岗分流、待岗再就业、内部离岗退养的机制。

1995年:杭州通信设备厂员工2200人,专业技术人员近1100人,占比一半。

东方通信股份公司成立的故事:

  • 1996年4月18日:中国邮电工业总公司将全资拥有的杭州通信设备厂全部资产整体改组,杭州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成立,施继兴担任总裁。同日,普天东方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注册成立。
  • 1996年7月28日:东信集团独家发起进行股份制改组,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的创立大会。8月1日,正式注册。
通信历史连载717-邮电工厂之杭州522厂-东方通信-1958年-至今

1996年8月9日:东信股份成功发行并上市1亿B股。

1996年8月28日:启用东信大厦

通信历史连载717-邮电工厂之杭州522厂-东方通信-1958年-至今

1996年10月10日:东方通信与德国西门子利多富信息系统股份公司签订自动柜员机(ATM)技术转让合同,填补我国金融电子设备产业的空白。

通信历史连载717-邮电工厂之杭州522厂-东方通信-1958年-至今

1996年11月14日:东方通信4000万A股在上海发行,3050万股进入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东方通信”600776成为中国通信行业规模最大的“龙头股”,、第一家在一年之内在上海股市发行A、B股。当年销售额高达40亿元。当时中兴通讯销售额是3亿元

通信历史连载717-邮电工厂之杭州522厂-东方通信-1958年-至今

通信历史连载717-邮电工厂之杭州522厂-东方通信-1958年-至今

1996年12月28日:东信与杭州高新区管委会正式签约并举行隆重的奠基仪式,拿下500亩工业用地和60亩的生活配套用地,建设东信科技园

1997年:东方通信产销的手机累计150万部,全国每6部手机就有一部是东信生产的,但贴的都是摩托罗拉的牌子。

1998年1月:杭州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浙江东方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1998年:施继兴出版《东信怎么办?》一书,对国有企业改革提出思考。

通信历史连载717-邮电工厂之杭州522厂-东方通信-1958年-至今

1999年8月27日: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机在东方通信问世。

1998年11月16日:国内首部通过欧洲测试认证的自主知识产权手机EC528。当时的广告语“东信,中国人的自信!”。年产值81亿元,成为中国移动通信制造行业最大的国有企业

通信历史连载717-邮电工厂之杭州522厂-东方通信-1958年-至今

1999年:东方通信年产值81亿元,成为中国移动通信制造行业最大的国有企业

2000年:启用东方通信科技园,“东信大道”作为杭州市唯一企业冠名的道路

通信历史连载717-邮电工厂之杭州522厂-东方通信-1958年-至今

2000年:东方通信增发5800万股A股,成为中国移动通信产业规模最大的上市公司

2001年:安达信给东信做了业务重组流程,涉及到2200多名干部、职工重新竞聘上岗,十几个事业部撤消重组。不过效果很不明显,东信的行事作风包括改革,给人感觉国企味道很浓,仍然热衷于喊口号、走形式。

2001年:最辉煌的一年:销售收入105亿元,净资产36.52亿元“十年来国有资产增值150倍、销售收入增长200倍”,被称为“东信神话”,几乎所有的国内通信企业都要低下自己的头颅。施继兴被称为“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第一人”

通信历史连载717-邮电工厂之杭州522厂-东方通信-1958年-至今

普天集团整合品牌的故事:

  • 2000年:欧阳忠谋上任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总裁,开始集团整合,力度逐步加大。欧阳忠谋认为:此前普天名义上是集团,实则一盘散沙,下属各公司都是“各自为战”。整合所要做的就是将众多小舢板打造成一条巨舰
  • 2002年1月18日:普天集团总裁欧阳忠谋的“得力助手”周明海空降东方通信,并接替俞长铭担任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 2002年初:普天开始统一下属企业的CIS(公司形象识别系统)以及部分品牌。
  • 2002年3月:普天集团总裁欧阳忠谋对施继兴说的一句话“我们都到了60岁退休的年龄了”。
  • 2002年下半年:普天要求下属企业在产品上打“普天东信”或“普天首信”这样的复合品牌。施继兴认为复合品牌对东信原品牌伤害太大:“谁知道你普天是什么?市场竞争这么激烈,就是99和100的区别,差一点结果就差很多。”因此施继兴一直拖延产品广告中主打普天品牌的要求。夏天东信干脆停止了电视广告。
  • 2002年秋:普天开始插手东信的产品设计,要求将产品品牌由东信变成普天东信,已推出的产品重新开发模具改换。施继兴不接受:“这个我们怎么可能投钱做呢?要做也是由普天来投钱。这个要求我们一直顶着。

施继兴黯然退休下课的故事:

  • 2003年初:普天集团2003年工作报告,董事长欧阳忠谋列出四条关键因素:1)、整合集团战略;2)、整合集团品牌;3)、整合集团研发;4)、整合集团市场网
  • 2003年:东方通信发布2002年业绩,首次出现亏损,2002年亏损2.1亿元。占收入70%以上的移动通信系统设备的毛利比2001年下降3.1亿元。董事会称“亏损是为业务转型付出了沉重代价。”。
  • 2003年第一季度:东方通信主营业务利润比去年同期下降28.77%。主要原因是减少摩托罗拉的手机销售代理而减收5亿元,通信设备的制造也出现萎缩,而东信自主品牌手机的销售还无法弥补减少的收入。
  • 2003年5月:东方通信进行机构重组和人员分流,缩减了9个部门,人员分流近1/3,“计划分流人员30%,行政部门比例为26%”。东信股份总裁郁旭东说,重组后股份公司主要架构为6个行政部室、3个事业部、1个中央研究院,实现了小总部、子公司和事业部化管理模式。
  • 2003年6月: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1415万元收购东方通信CDMA研发业务。
  • 2003年5月9日:施继兴召集公司中层干部开会,表示2003年是东方通信战略转型的关键一年。
  • 2003年6月18日:东信召开股东大会,在针对东信业绩骤然亏损的一片诘问中,施继兴等高管并没有透露任何高层变动的信息。股东大会选举了董事会,施继兴继续当选董事长。
  • 2003年6月25日:普天集团副总裁邢炜入驻东信,并拟召开东信中层以上会议宣布重大事项。
  • 2003年6月26日:邢炜主持东信高层会议正式就施继兴“退位”事宜进行讨论。施继兴认为:有关其去留问题,需要经过东信员工大会的讨论,而作为东信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这样一个上市公司董事长职务的留任与否,更加需要通过法定的公司程序来解决,而非一个行政决定。由于双方僵持,东信中层以上会议因此取消。
  • 2003年7月1日:东信员工大会,施继兴在公开场合婉转地向员工透露了普天集团对其的“信任质疑”,他宣布普天调查组正式进驻东信调查公司的经营状况。泣不成声的施继兴表达将“力挽狂澜”、将东信扭亏为盈的决心。
  • 2003年:以普天集团副总裁黄志勤为首的调查组进驻东信开展调查,在三天时间内,普天全面审查和评估东信目前的经营情况。
  • 2003年7月:媒体爆出公司6200万研发费用使用不正常;价值7000多万元的大楼资产可能归属其他关联公司。东方通信的股价从8.5元左右连续下跌到了7.5元一线,接近了公司上市几年来的历史低价。
  • 2003年7月14日:东方通信的绝对控股股东-普天东方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施继兴不再担任普天东方通信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的议案,没有到场的61岁的施继兴被宣布“光荣退休”、59岁的监事会主席兼副总经理郑国民接任。同时被任命的还有沈余银等五名副总经理和一名财务总监。
  • 集团层面的回复:
  1. 普天集团:施继兴身体状况不佳并且已经到了法定的退休年龄。”。
  2. 普天副总裁邢炜:东信员工的正确选择,也是普天集团的正确决定。”。
  • 2003年7月:被解职一周之后的施继兴第一次向媒体公开发表意见:
  1. 这种行为是不合法的,应该引起社会高度的重视。”。
  2. “什么退休,这纯粹是借口!”
  3. “中央企业工委领导3月份还在公开场合表示,希望我继续坚守东信的领导岗位。6月18日东信刚刚召开了股东大会,选举了董事会。没想到,我当选董事长还不到一周,普天方面就找我谈话。”
  4. “但是,他们不给我机会。”
  • 2003年7月:施继兴发布“告别东信同仁”的内部信,
  1. 首句:“我因年龄和体制的缘故,特向你们致以工作告别。
  2. 我们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大环境,得益于内部多次改革和转制新突破,但还受制于国企管理的固有束缚。
  3. 面对国企改革,有时我们的付出会更多,必要时还要作出局部牺牲。值此,我要向承受过多压力和献身的员工道一声“抱歉”、“对不起”!
  4. 我突然告别工作岗位,留下不少遗憾,其中较突出的是东信集团多元化的体制未能突破,经营局面移交未呈上升态势,新老交替没有做好充分准备,还有许多员工关切的房改、医改、交通改革、食堂改革未能及时达到如愿状态。
  5. 要真正建立适应当前竞争需要的自主经营体系,特别新型营销模式。
通信历史连载717-邮电工厂之杭州522厂-东方通信-1958年-至今

  • 2003年9月1日:施继兴接受《商务周刊》独家专访,说话很坦率:“东信去年的巨亏,普天的整合首先难脱干系。

2003年8月29日:中报:2003年上半年销售额21亿元,管理费用4亿元,巨额亏损6.4亿元,创造了当年通讯类上市公司的亏损之最较2002全年亏损2.05亿元增加3倍有余

2003年8月底:施继兴的得力助手、原东信执行副总裁葛晨离职。

2004年7月:珠海东信和平智能卡股份有限公司(后更名为东信和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

2002年-2005年:东方通信有3年巨额亏损,累计亏损超过17亿元,东方通信戴上ST帽子。

2007年:第一亿台手机下线仪式。

通信历史连载717-邮电工厂之杭州522厂-东方通信-1958年-至今

2008年:522厂老厂房开始改造。

2011年:522厂旧厂房开启转型文创园区,变身为东信·和创园。

通信历史连载717-邮电工厂之杭州522厂-东方通信-1958年-至今

2006年-2017年:东方通信收入由峰值195.99亿元下滑至2017年24.37亿元。

2000年-2018年: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始终是东方通信的业绩支柱。东方通信有14个年份的投资收益占营业利润的比重超过50%

2019年1月9日:东方通信股票价格由4.46元/股升至16.29元/股,累计涨幅265.25%,位列两市股票价格区间涨幅首位,被市场冠以“5G总龙头”名号。

2016年-2022年:东方通信公司参保人数的变迁。

通信历史连载717-邮电工厂之杭州522厂-东方通信-1958年-至今

2024年上半年:东方通信营业收入13.06亿元,同比增长3.55%。扣非净利润亏损,为-691.18万元,较上年同期的856.27万元下降了180.72%。

2024年10月:东方通信的官网

通信历史连载717-邮电工厂之杭州522厂-东方通信-1958年-至今

2024年10月:天眼查,东方通信全资和控股的7家子公司

通信历史连载717-邮电工厂之杭州522厂-东方通信-1958年-至今

2024年10月:东方通信第一大股东为中电科东方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占股43.4%。

通信历史连载717-邮电工厂之杭州522厂-东方通信-1958年-至今

通信历史连载717-邮电工厂之杭州522厂-东方通信-1958年-至今

参考资料:1、《通信历史连载67-邮电老国企之东方通信的历史》时游

2、《浙江省科学技术志》

3、《新闻调查:普天集团削藩与东方通信之苦》商务周刊

4、《40年40脸谱 | 施继兴: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第一人》袁志丽 滨江发布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