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熊猫麻将有挂吗?看得出来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熊猫麻将有挂吗?看得出来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
2025-07-14 0
潘晓俊(金融从业者)
这可能是一场由风控溃败引发的系统性危机。当一个核心风控指标成为核心营销获客指标的时候,你就能了解到这个行业有多疯狂。
网贷平台近期最靓的仔一定是API获客,这个新名词听着玄乎,其实本质上就是互联网的多头借贷获客。简单来说就是已经在别的网贷平台放款甚至被别的平台拒绝的客户,花钱买回来继续给客户加杠杆。对于这种API获客的客户,除了明确的多头借贷需求外只能获取客户的最少的客户信息和交易需求,平台对客户的了解更少,所以一般情况下API客户风险高于原先的APP客户,且获客成本更高,这几乎可以说是竭泽而渔最后的手段了。
这是在银行“资产荒”与经济下行周期叠加的背景下,网贷行业正上演一场危险的狂欢。部分平台为快速冲量,将原本作为核心风控指标的“多头借贷”反向操作,变成了吸引客户的流量密码。这些平台通过购买其他网贷平台拒绝的高风险客户数据,甚至主动放宽对多头借贷的限制,短期内将贷款余额推升至百亿规模。而这一行为的本质,是将风险从平台内部转移至整个金融系统。
曾经被行业视为“洪水猛兽”的多头借贷(即同一借款人同时在多家机构借款),如今却被部分平台视为扩张利器。这种饮鸩止渴的策略,与当下信用卡逾期率飙升、消费金融不良率攀升的现状形成共振。尽管目前尚未出现大规模暴雷,但风险已如多米诺骨牌般层层堆叠。一旦个别平台因资金链断裂引发连锁反应,不仅网贷行业可能瞬间崩塌,背后提供资金的商业银行更将首当其冲。尤其是那些依赖助贷业务、将风控外包给平台的银行部门,极可能重蹈信用卡业务“秋后算账”的覆辙。
从风控到流量,多头借贷黑化引爆行业危机
在网贷发展初期,平台普遍将多头借贷视为核心风控参数。例如,若借款人近期在超过3家平台申请贷款,系统会自动拦截,避免过度负债风险。然而,当前部分平台为了快速扩张,不仅取消了对多头借贷的限制,甚至主动“挖掘”被其他平台拒绝的高风险客户。这种策略的本质,是将风控模型中的“红灯”强行切换为“绿灯”,用短期流量掩盖长期风险。
更危险的是,一些平台通过数据黑市交易,购买其他机构的拒贷客户名单,再以“秒批”、“无视征信”为噱头吸引借款。这类客户往往负债率已超过收入的50%,甚至存在“以贷养贷”行为。平台明知其风险,却因业绩压力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只要资金能滚动到下一轮融资或上市,当下的坏账率完全可以通过会计手段暂时隐藏。
更可怕的是经济下行期的风险共振。当前经济环境中,真正的优质贷款需求并未激增,但网贷平台却呈现“虚假繁荣”。这与信用卡逾期潮的爆发形成鲜明对比,2024年三季度,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同比激增279亿元,逾期率攀升至1.42%。这说明借款人的偿债能力已普遍恶化,而网贷平台却在此时逆向扩张,实质是将贷款发放给已被银行体系淘汰的高风险群体。一旦经济进一步承压或失业率上升,这些多头借贷者的资金链将率先断裂。由于借款人多平台负债的特性,单个平台的违约会迅速传导至其他关联平台。更可怕的是,部分平台为规避监管,通过“消费返利”“虚拟标的”等手法掩盖真实风险,使得债务规模像滚雪球般失控。
网贷平台的激进策略之所以能持续,离不开商业银行的资金输血。许多银行将助贷业务视为“低风险高收益”的香饽饽,将风控全权交给平台,自身仅充当资金通道,不要吹牛说自行风控,各个银行自己心里明白为了求平台多放点款,自家的风控底线已经给拉到什么下线了。我最近听到好几个区域性银行说自行获客风控做了几百亿的网贷,我心想这是连基本逻辑都没搞明白,平台怕风险和银行谈的风险分润就直接被银行翻译成自主产品了,后续这些银行怎么死的估计都会不明白。这种模式下,银行既不了解借款人的真实负债情况,也未建立独立的风险评估体系。一旦平台暴雷,银行不仅面临坏账损失,还可能因合作机构违规操作(如截留资金、虚构标的)卷入法律纠纷。
商业银行的自救之路,不能闭着眼睛装瞎子
2024年以来的监管政策已释放明确信号,银行不能再当“甩手掌柜”。《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要求银行承担风控主体责任,禁止将核心环节外包。近期多地金融监管局更是打出“防风险组合拳”,严查资金流向与平台合规性。对银行而言,继续依赖外部平台的风控等同于“蒙眼狂奔”,一旦踩雷,轻则利润缩水,重则引发系统性风险。
银行必须摆脱对助贷业务的路径依赖,回归自营贷款的本源。这需要从三方面发力。
首先是数据主权争夺。建立独立的征信评估体系,接入央行征信、百行征信等多维数据源,而非单纯依赖平台提供的脱敏信息。例如,可通过分析借款人社保缴纳、公用事业缴费等记录,交叉验证其真实还款能力。
核心还是科技能力补课。借鉴头部消费金融公司的经验,研发智能风控模型。如宁银消金通过AI动态调整授信策略,将不良率控制在1.5%以下。现在宁银消金都在面向银行业输出风控能力了,银行不敢放的客户他来辅助风控,这就是明白人,与其吃网贷的尾气,不如帮着银行消化优质流量。更要场景化深耕和创新获客,摆脱“广撒网”式放贷,聚焦教育、医疗、绿色消费等监管鼓励领域,通过嵌入真实消费场景降低欺诈风险。Ai短视频的获客是目前看来最优潜力的市场和抓手,目前本人初步的尝试也已经获得了一定的红利。
至于对于无法完全退出的助贷业务,银行需建立“底线清单”。首先要严格准入,只与持牌机构合作,核查平台的实缴资本、不良率、合规历史。例如,蚂蚁消费金融注册资本已增至300亿元,而大量中小平台因无法达标正加速退出。更要打造资金闭环,要求平台开立专用存管账户,确保贷款资金从发放到回收全程可追溯。2024年重庆某安小贷因挪用资金被重罚,正是因银行未严格落实存管要求。鉴于目前的市场环境,无论自营能力打造还是停止业务都是不现实的,不如先从风险共担开始,拒绝“纯通道”模式,要求平台按比例缴纳风险准备金或提供担保。例如,最近预期不断攀升的某股份制银行在与某头部平台合作时,约定平台承担20%的坏账损失,倒逼其审慎放贷。
要么主动吃苦,要么被动吃土。
网贷行业的危机本质是一场“风险转移”的集体狂欢。平台将炸弹抛向银行,银行则因短期利润选择视而不见。但历史经验表明,所有逃避风控责任的“捷径”,最终都会变成埋葬自己的深渊。
对商业银行而言,当下每多一分对自营能力的投入,未来就少一分被系统性风险吞噬的可能。正如某地方监管人士的警示:“现在怕不良暴露而不敢放贷,将来可能连怕的机会都没有了。”(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头条号立场)
相关文章
今天给各位分享熊猫麻将有挂吗?看得出来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熊猫麻将有挂吗?看得出来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
2025-07-14 0
近日,有多名网友发帖称,发现微信聊天记录误删后可以撤销操作了。 对于这一功能,腾讯客服表示,当用户左滑删除单个好友或群聊天记录时,系统会检测到该操作可...
2025-07-14 0
昨天,数百员工还在工位上忙碌,下班的时候还订好了第二天早上上班的外卖。今但早,他们揣着门禁卡来上班,却被死死拦在公司门外 —— 权限一夜清零。私人物品...
2025-07-14 0
IT之家 7 月 13 日消息,当地时间凌晨 1:04,北京时间 7 月 13 日 13 时 04 分,SpaceX 猎鹰 9 号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卡纳...
2025-07-14 0
阿里美团外卖大战周末升级,开启新一轮外卖疯狂补贴。7月12日,美团、淘宝闪购等平台再次分别发放外卖大额券,其中包括“满25减21”“满25减20”等多...
2025-07-14 0
«——【·铁道部的战略转向·】——»外国专家曾信誓旦旦地断言:中国人这辈子别想掌握高铁核心技术。还记得在2003年前,咱们的铁路那叫一个“惨”,时速才...
2025-07-14 2
前言去年有个空姐朋友跟我抱怨,说她最怕飞的就是印度航线,投诉多到让人头疼。哎,真正让她崩溃的不是语言不通,而是那些让人瞠目结舌的奇葩操作。你猜最离谱的...
2025-07-14 2
至少在这个夏天,超级星期六将持续,至少在未来两年,外卖大战还会继续。全文共 3971 字,阅读大约需要 11 分钟作者 | 罗立璇 贾阳万众期待的“疯...
2025-07-14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