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生活文章正文

批发市场“捡菜”vlog走红 部分年轻人开启另类“夜生活”

健康生活 2025年09月10日 12:33 1 admin

傍晚的批发市场,迎来了一批意想不到的访客。他们不是摊主,也不是批发商,而是一群背着包、拿着手机的年轻人。他们在摊位间低头寻觅,捡起那些被丢弃却依然完好的蔬菜水果:几个青椒、一棵白菜、几根弯曲的黄瓜,甚至一些被忽略的水果,并用手机记录这个过程。这种看似“没面子”的行为,却在网络上引发大量共鸣与点赞。

批发市场“捡菜”vlog走红 部分年轻人开启另类“夜生活”

这便是在年轻人中逐渐兴起的“打野”活动——他们将捡菜比作游戏中的“打野”环节,在城市缝隙中寻找“大自然的馈赠”。

博主“旺财”是最早开始记录“捡菜”生活的创作者之一。她每天前往附近菜市场,只捡一餐所需的食材,既不过度索取,也保证视频每日更新。

“细水长流,有所期待,内容也很丰富。”她在视频中这样解释。这种节制与可持续的态度,反而让她在社交媒体上收获了近30万粉丝。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加入这股风潮,他们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分享自己的“捡菜”vlog。镜头里,批发市场的地上常常能看到被丢弃却仍新鲜的蔬菜:土豆、萝卜、青椒、茄子、豆芽……种类丰富,甚至足以凑成一桌晚饭。

这项看似普通的活动为何能迅速走红?一方面,它契合了年轻人反对食物浪费的普遍心态。很多人表示,看到还能吃的蔬菜被扔在地上,“浑身刺挠”,捡起来几乎成了一种本能。另一方面,“捡菜”也满足了现代人对“采摘”和“收获的原始渴望”。在城市化的生活环境中,这种直接从自然中获取食物的体验变得稀缺。“捡菜”在某种程度上模拟了人类古老的采集行为,带来最原始的满足。有网友幽默评论:“这弥补了我们内陆城市无法赶海的遗憾。”

当然,并非每次“打野”都能成功。有人跑去普通菜市场,却失望地发现“无菜可捡”。这类活动通常更适用于批发市场——货物周转极快、对品相要求高的场所。

随着参与人数增加,也逐渐形成了一些不成文规则:不贪多,只取所需,不干扰市场正常运营,为真正需要的人留一份余地。“如果不是特别困难,最好不要一扫而光。”一位博主提醒,“毕竟还有真正指望这点‘市场余粮’过日子的人。”

“死要面子活受罪”,这句老话在捡菜风潮中被重新诠释。许多参与者表示,最初也担心被嘲笑,但真正去做之后,发现放下面子反而换来了更大的自由。

这背后是年轻人价值观的转变:在就业形势严峻、生活成本上涨的当下,他们更看重生活的实质而非外在表象。“一个人的成熟,多数是从‘不要面子’开始的,‘不要面子’才能抓住更多机会。”一条评论这样写道,“不怕丢脸才能干大事。”尽管“捡菜”视频在网络上颇受欢迎,但大多数人仍视其为一种短暂的娱乐体验,而非长期的生活方式。然而即便作为短期现象,它也成功传递了减少浪费、务实生活的价值理念。

这些穿梭于批发市场夜色中的年轻人,捡起的不只是被落在地上的蔬菜,更是一种靠自己的双手取得收获的踏实感。(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 宋钰)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