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戏天地文章正文

全省首个人工智能局,为何在温州?

游戏天地 2025年09月10日 08:40 1 admin

潮新闻 记者 周琳子

全省首个人工智能局,为何在温州?

温州揭牌成立浙江省首个人能智能局的消息,这些天持续刷屏。

9月3日下午,温州召开全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大会,揭牌成立温州市人工智能局。此前,省委编办已批复同意温州市数据局加挂温州市人工智能局牌子。

全省首个人工智能局,为何在温州?

温州市人工智能局揭牌。拍友 陈翔

消息一出,许多人心生疑问:“AI六小龙”出生在杭州,华为、腾讯布局在深圳,温州凭什么?

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的当下,温州组建专门的行政部门,并提出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先行市,究竟是在跟风口,还是在下一盘深思熟虑的“大棋”?

9月8日上午,温州市召开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新闻发布会,解读政策情况、发布温州市支撑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四张清单”,全方位揭晓温州布局人工智能领域的下步动作。

全省首个人工智能局,为何在温州?

温州市召开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新闻发布会 郑鹏 摄

为什么率先在温州?

数据对人工智能性能影响巨大,人工智能的竞争主战场,已从算法创新转向数据争夺。这意味着,谁掌握更多的高质量数据,未来核心竞争力就掌握在谁手中。

温州是获批建设国家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六大试点、全国唯一“大满贯”所在地,依托中国(温州)数安港,已落地交通部等17个国家级数据实验室,推动交通、医疗、司法等国家部委和重点企事业单位等25类数据落地温州;建设一体化公共数据平台,全量归集市县492家单位数源,争取国家部委共建数据实验室,推动医保、司法等25项国家数据汇聚温州,累计归集公共数据900多亿条。这将为AI模型训练提供专业化、低成本、高效率、多模态的强大数据支撑。

全省首个人工智能局,为何在温州?

中国数安港。受访者供图

另一大优势是算力。算随电走,大型算力中心建设必须依托绿色能源。近年来,温州打造全国新能源产能中心和应用示范城市,开工浙江(华东)深远海风电母港。省内纳入规划的海上风电资源共计3650万千瓦,其中温州占1900万千瓦,同时还有大量的光伏电站资源,为谋划建设大型绿色低碳智算中心助力AI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

除此之外,温州作为冲刺千万级人口、万亿级GDP的大市,为AI技术落地提供海量场景需求。千万方大孵化集群、千家AI初创企业、“一港两谷”深耕AI的高能级平台,以及数名AI领域顶尖人才加盟,让温州初步构建了匹配、支撑、赋能AI的创新生态。

“温州在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与推动数据要素发挥乘数效应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成立人工智能局,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推进机制,将加速推动温州人工智能产业从‘跟跑’‘并跑’迈向‘局部领跑’。”浙江财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文宇评价道。

除了拥抱AI的优势基础,温州更有抢抓发展的紧迫需求。

人工智能不仅是一个行业,更是一个时代。虽然国内部分城市在人工智能领域已有先发优势,但放眼全球,国内人工智能仍处于起步阶段,各个城市都处在刚出发不久的位置。“对温州来说,抓住AI机遇就是抢占‘勇立时代潮头’的新赛道、激活‘城市跨越赶超’的新动能、打开‘产业涅槃重生’的新空间。”温州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三年计划如何先行?

到2027年,要实现5个突破——

产业能级突破,建成千亿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核心产业突破,落地一批人工智能产业化基地,加快建设通用人工智能未来产业先导区;

场景应用突破,打造10个以上行业垂类大模型、100个以上示范型创新应用场景,建成5个以上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园区;

算力基础突破,全市算力总规模突破5万P,打造东南沿海重要算力枢纽;

人才集聚突破,引进培育人工智能领域领军人才30名、相关专业人才400名以上,筑牢“智力底座”。

新架构落定,新举措紧跟其后。发布会上,温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沈林杰解读温州配套出台的《温州市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先行市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下称实施方案)、《温州市加快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举措(2025—2027年)》等政策。

锚定蓝图,全力一搏。

纵观全国,人工智能发展已形成多个区域模式。深圳依托华为、腾讯等科技巨头,打造产业链协同生态;杭州通过“中国视谷”建设,聚焦视觉智能产业集群。这些城市的共同经验表明:找准定位,比盲目跟风更重要。

全省首个人工智能局,为何在温州?

智能谷孵化器效果图。受访者供图

记者注意到,温州的AI发展路径有着明显的差异化特征,更注重产业赋能和场景落地。在实施方案中,温州提出推进十二大领域“AI+”行动,量身定制赋能路径。中国数安港正在开展“大模型应用社区”建设,强化数据即服务、算力即服务、模型即服务的一体化供给。依托这一服务能力,温州可以推动行业大模型在众多领域百花齐放,打造垂直行业大模型和轻量化小模型的策源输出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温州在推进人工智能发展时,特别注重对传统产业的赋能,又体现出鲜明的本地特色。温州明确提出,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电气、鞋服、泵阀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全链条环节,这些产业均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根据实施方案,温州到2027年将重点培育10家人工智能应用标杆企业,聚力让老产业焕发“新活力”。

“温州正在建设中国(温州)物联传感谷,以乐清柳白片区、滨江新区为核心区,联动龙湾、瑞安、平阳等地,重点发展‘1+3+X’产业,即以物联传感集成服务为主引擎,培育发展智能传感器、智能连接器、智能控制等3大制造业,布局X个物联传感新赛道,培育打造物联传感产业创新发展高地。”温州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7月温州规上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营收增长24.7%,高出全省2.6个百分点。

此外,温州还抓住“降成本、育生态、活要素”三个核心,推出12条靶向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举措,确保AI企业在温州引得来、留得住、长得大。例如创新推出算力券、模型券、语料券以及算力贷等“三券一贷”政策,通过“券补+信贷+奖励”组合拳,把算力、模型、数据这三大核心要素,转化为可计量、可流通、可补贴的“AI公共品”,解决中小企业用不起AI、难寻到资源的痛点。目前“三券”政策已在鹿城、龙湾、瓯海、洞头4个区范围施行。

四张清单邀全球揭榜

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先行市,不仅需要战略远见和基础支撑,更需在关键技术、数据资源、场景落地与平台生态等方面形成系统突破。

显然,尽管温州在数据、算力、场景等方面已具备一定优势,但高端算法研发、跨领域融合应用、顶尖人才储备等方面存在缺口。如何将“数据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把“应用需求”转化为“创新动能”,是温州下一阶段推进工作落地的重点。

发布会现场,温州市支撑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四张清单”新鲜出炉。清单经深入调研和精准梳理,并结合温州产业特色与优势最终形成,分别是行业垂类模型供应清单、高质量数据集清单、应用场景需求清单和重点产业平台推介清单。

行业垂类模型供应清单共收录温州本土研发的17个垂类模型,每个模型都瞄准特定行业痛点。高质量数据集清单汇集了覆盖制造、医疗、交通、文旅、城市治理5大领域的14个高质量数据集,所有数据都经过专业清洗、深度整合,拿到就能用、用了就见效。例如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院的青光眼数据集,能支撑AI开发早筛工具,以后老百姓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常规检查时,就能通过AI初步筛查青光眼,不用专门跑大医院排队挂号。

前两张清单是温州能向行业赋能的供应清单,而场景需求清单则是集合了温州的真实需求,邀请行业来揭榜。此前,温州深入企业、医院、学校等一线,梳理出74个可落地、能见效的人工智能技术需求场景,覆盖制造、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例如一家企业提出“AI设计研发”需求,希望依托DeepSeek大模型能力,打造研发“设计专属技术参考模型”,希望只要上传实物样品,就能自动生成二维图纸、三维模型,帮研发人员跳过重复绘图环节,让设计效率“提上去”、研发周期“缩下来”。

全省首个人工智能局,为何在温州?

温州国际云软件谷。受访者供图

为让AI企业获得更多发展支撑,温州还列出重点产业平台推介清单,重点推介中国(温州)数安港、中国(温州)智能谷、温州国际云软件谷、永嘉车联网孵化园、中国(温州)物联传感谷、瑞安和平阳汽摩配产业7大创新平台,为企业整合政策、算力、数据等关键资源。例如永嘉车联网孵化园正研发的无人驾驶技术,得到永嘉县专门开放无人驾驶路权支持,有了基础保障,现在已经有无人车上路工作测试了。

“这四张清单,不只是一套‘政策文本’,更是温州向全球创新力量递出的‘合作邀请函’、推动 AI赋能的‘施工图’、共享发展机遇的‘入场券’。”温州市数据局(市人工智能局)局长孙祥光介绍,希望通过四张清单发布,推动“技术找需求”“需求对技术”的双向奔赴。

“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