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10日电 9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致贺信。习近平指出,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深刻变化,全球发展挑战与机遇...
2025-09-10 0
“我这个人呢?喜欢简单粗暴,第一波我先打个遍,把你欠钱不还当‘老赖’拿的破事儿添油加醋都给你宣传出去,看看他们作何反应,第二波我再帮你挨个借,顺带你摇头晃脑的性感小照片全量发出,让他们看看你这幅丑恶的嘴脸,最后谁能帮你还?” 这样充满恶意与威胁的短信,竟出现在一位 90 后宝妈的手机中。
据了解,这位宝妈因生活陷入困境,在网贷平台借了 1000 多元以解燃眉之急,但是,在生活的重压下,她一时手头紧张,未能及时还款,便收到了上述令人胆寒的短信。
说实话,当我们看到那条发给 90 后宝妈的催收短信时,心底确实泛起一阵胆颤。这短短几行字里,藏着的何止是威胁,分明是对他人权益的粗暴践踏,群发短信广而告之的恶意扩散、添油加醋胡编乱造的名誉诋毁、非法窃取甚至 P 该生活照片的隐私侵犯,每一项都像一把钝刀,在割裂着法治社会应有的边界。
先看 “群发短信” 这一招。催收者扬言 “第一波我先打个遍,把你欠钱不还当‘老赖’的破事儿添油加醋都给你宣传出去”,这哪里是催款,分明是蓄意制造 “社会性死亡”。债务人的逾期行为即便有错,也只应在法律框架内承担责任,而群发短信将个人债务公之于众,本质上是利用舆论暴力施压。更恶劣的是 “添油加醋”,明明只是短期逾期,却被渲染成 “老赖” 的 “破事儿”,通过夸大事实、捏造情节来扭曲公众认知,这已经超出了合理催收的范畴。
再看 “非法窃取生活照片(P 的生活照片)” 这一点,更是让人不寒而栗。短信中提到 “顺带你摇头晃脑的性感小照片全量发出”,且不说这些照片是否经过恶意 P 改,单是获取照片的途径就疑点重重。网贷平台在借款时或许会要求用户上传照片,但这仅限于身份验证等合法用途,绝非允许催收方将其作为威胁工具。如果照片是通过非法手段窃取,或是被恶意 P 成低俗、侮辱性的图像,那么不仅侵犯了当事人的肖像权、隐私权,更可能构成侮辱罪。
说实话,这种电话轰炸、短信威胁等手段是“催收”最常用的伎俩,催收者利用软件,短时间内对债务人的手机发起成百上千次呼叫,使其手机瘫痪,无法正常使用,爆通讯录则更为恶劣,催收者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债务人手机通讯录信息,挨个拨打其亲友、同事电话,将债务人的欠款之事四处宣扬,让债务人颜面扫地,承受来自社交关系网的巨大压力;还有些催收者会在债务人的家门口、工作单位张贴大字报,内容尽是诋毁、侮辱之词,严重侵犯债务人的名誉权与隐私权。
不过,随着全国各地公安机关展开雷霆严打行动,情况有了显著改善。众多存在暴力催收行为的公司或组织被依法打击取缔,一批批犯罪分子被绳之以法。在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中,警方捣毁了众多暴力催收窝点,没收了大量用于非法催收的设备、资料,相关从业人员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整个催收行业的风气得到了初步净化。许多正规的金融机构与网贷平台,也开始重视催收环节的合规性,积极调整催收策略,加强对第三方催收机构的管理与约束。
可令人费解的是,在如此高压的打击态势之下,为何还会有人明目张胆地发送威胁短信呢?
客观的将,我们细看这条威胁短信,发送者使用的手机号以 1352099 开头,这是一个典型的北京老号段,使用年限久、流通范围广。但一个细节耐人寻味:我们很难相信发送这条短信的人,就是这个号码的实名认证主体。更合理的推测是,这个号码很可能是通过非正常手段获取的 “影子号码”,而这背后,藏着违法者规避风险的小心思。
首先,从实名认证的逻辑来看,如今的手机号早已与个人信息深度绑定。根据《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所有手机号必须实名注册,运营商后台清晰记录着使用者的姓名、身份证号等核心信息。一旦发生违法违规行为,通过号码溯源找到实际使用者,在技术层面并非难事。若是发送威胁短信的人就是号码的实名所有者,意味着他的所有信息都 “暴露” 在监管视野内,这种情况下,还敢明目张胆发送包含侮辱、恐吓内容的短信,无异于 “自投罗网”,毕竟,这样的行为轻则面临治安处罚,重则可能涉嫌刑事犯罪,没人会轻易拿自己的实名信息去冒险。
其次,老号段的 “特殊性” 更让人生疑。135 开头的号码属于中国移动早期号段,使用时间往往长达十几年,部分号码可能经历过多次过户,甚至存在 “实名信息与实际使用者分离” 的情况。一些不法分子正是盯上了这一点,通过非法渠道收购、租借这类老号段手机号。这些号码可能来自 “卡商” 批量注册后转卖,或是通过虚假身份登记的 “黑卡”,甚至可能是盗用他人信息办理的号码。拿到这些号码后,使用者无需担心 “溯源风险”,便敢肆无忌惮地用于发送威胁短信、实施骚扰等违法活动。
更关键的是,近年来随着 “断卡行动” 的深入推进,非法买卖、租借电话卡已成为严打对象,但仍有漏网之鱼。一些人通过地下渠道流转手机号,形成 “用完即弃” 的模式:用非实名或他人实名的号码发送威胁信息,一旦察觉风险便立即丢弃,让追查者难以锁定真实身份。这种 “影子号码” 的存在,成了违法者的 “保护伞”。
说到底,发送威胁短信的人敢如此嚣张,恰恰是因为他们手里的号码并非 “自己的”,要么是非法获取的他人号码,要么是通过灰色渠道搞到的 “匿名卡”。他们算准了 “号码实名≠使用者实名” 的漏洞,妄图用一个老号段作为 “挡箭牌”,逃避法律的制裁。
相关文章
新华社北京9月10日电 9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致贺信。习近平指出,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深刻变化,全球发展挑战与机遇...
2025-09-10 0
新华社北京9月8日电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加快实施6大重点行动,强化8项基础支撑能力,推动人...
2025-09-10 0
昨日,京东×爱普生“AI学习助手”暨全球首发*1AI学习打印机*2发布会在京东全球总部举办,首发上线具备AI作文批改、AI口算批改及AI错别字批改创新...
2025-09-10 0
【多地加码“AI+海洋经济” 已有省份印发《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海洋”发展行动方案》】财联社9月10日电,AI赋能海洋经济,是培育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的...
2025-09-10 0
9月9日,2025年“珠海英才遵义行”活动在遵义市正式启动。珠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多位电商专家赴遵开展“珠海英才遵义行”系列活动,为遵义高质量...
2025-09-10 0
记者 郑晨烨北京时间9月10日凌晨,苹果公司正式发布了iPhone 17系列四款新机型。 最受市场关注的变化集中在Pro机型和标准版上,前者放弃了沿用...
2025-09-10 0
从3502万“光棍危机”,到总人口性别比降至104.34(以女性为100),2020年至2024年的“五年剧变”值得关注。虽然生男生女的概率差不多都是...
2025-09-10 0
2025年9月5日,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作为智能产业领域的国家级盛会,本届智博会聚焦"人工智能+"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两...
2025-09-10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