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快讯文章正文

视频广告时长有“猫腻”,岂容平台如此暗戳戳算计?

抖音快讯 2025年09月09日 18:04 1 admin

□王麓民

视频广告时长有“猫腻”,岂容平台如此暗戳戳算计?

看广告时总觉得时间过得慢,这不全是心理错觉,而可能是视频平台精心设计的“数字鬼秤”所致。

近日,红星资本局调查发现,某些平台在播放广告时,广告页面的倒计时与真实播放时间不一致,广告的实际播放时间多于其标明的倒计时时间。优酷、爱奇艺等多个互联网平台标识为80秒、120秒的广告,实际播放时间为83秒、123秒。还有部分互联网平台的广告也存在与标识时间不一致的情况,但这些广告“偷”的时间较短,只有1秒左右,常人难以分辨。平台们不声不响地“偷”走了用户数秒时间,看似不起眼,实则暴露了企业诚信的大问题。

广告倒计时,本是对用户的明确承诺,是平台与用户之间的一种契约。如今,这些平台通过技术手段悄悄延长时间,尽管只有寥寥数秒,却是一种赤裸裸的违约行为。有平台以“广告起播需要加载缓冲”“按顺序播放多段素材”为由进行辩解,但这难以令人信服。如果技术原因导致广告必须超时,为什么不提前向用户说明?为什么不将倒计时调整至与实际时长一致?说到底,不过是一种故意模糊处理、榨取用户额外注意力的商业策略。

视频平台这种暗戳戳的操作,以隐蔽的方式欺骗用户,侵害用户权益,不太敞亮体面,更涉嫌违法。虚标广告倒计时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构成虚假广告和虚假宣传。它类似于传统交易中的“短斤缺两”,只不过称量对象变成了用户的时间。时间是人类最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而平台正以不易察觉的方式窃取它。每占据用户几秒,全平台加起来便是巨大的额外广告曝光量,平台与广告主结算时,恐怕只按标识时长计算,而这“偷来”的时长,便成了平台的“灰色收入”。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操作具有一定隐蔽性。差个一两秒,多数用户难以察觉,即便感到“好像有点长”,也很难留下证据。这实际上利用了用户认知与时间的心理关系,是一种精心计算后的商业陷阱。

互联网经济是诚信经济,平台依靠用户注意力获利本无可厚非,但获取流量必须光明正大,而非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欺骗。当前,互联网行业竞争激烈,用户增长见顶,平台更应当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创新内容形式来赢得用户,而不是玩弄这些“小聪明”。一旦用户信任崩塌,平台失去的将远多于那偷偷摸摸多出来的几秒广告价值。

监管部门也应关注这一新型数字消费侵权现象。面对“时间欺诈”,需要有更精确的技术检测手段和更严格的法律规范,让那些玩弄时间戏法的平台付出代价。

企业的价值观决定了其能走多远。暗戳戳“偷时间”的小动作,暴露了一些平台缺乏尊重用户的基本诚意。希望相关平台能尽快纠正这一问题,以透明、诚信的态度重新赢得用户信任。毕竟,阳光下的生意,才能做得长久。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