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文章正文

1500亿,核聚变龙头,全球最大的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

热门资讯 2025年09月09日 09:04 1 admin

一、AI崛起引发电力危机,可控核聚变成破局关键

随着AI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电力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AI服务器作为AI技术的核心载体,其运算能力不断提升,对电力的消耗也与日俱增

业权威预测显示,到2027年,全球数据中心仅AI服务器的耗电量就将达到惊人的500太瓦时/年,这一数字是2023年的2.6倍。如此巨大的电力需求增量,犹如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了全球能源供应的肩头。


那么,究竟由谁来承担起供应如此庞大电力的重任呢?

传统化石能源在面对这一挑战时,显得力不从心。

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不仅储量有限,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加剧全球气候变化。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各国纷纷出台严格的碳排放政策,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使用进行限制。因此,传统化石能源在满足未来电力需求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储量与碳排放压力,被排除在了可选范围之外。

接着,风、光等可再生能源虽然具有清洁、可持续等优点,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风力发电依赖于风力的强度和稳定性,而太阳能发电则受到昼夜交替、天气阴晴等因素的影响,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此外,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的分布也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并非所有地区都具备大规模开发利用的条件。因此,风、光等可再生能源难以稳定支撑起如此庞大的电力需求。


在此背景下,可控核聚变宛如一颗璀璨的希望之星,成为了破局的关键。

核聚变,这一宇宙中恒星发光发热的能量源泉,具备着两大显著优势,使其成为解决未来能源问题的理想选择。


其一,能量密度远超传统能源。

核聚变反应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极其巨大。以常见的核聚变燃料为例,仅仅0.6吨核聚变燃料,就能够产生100万千瓦的电量。而要达到同等的发电量,传统能源的消耗则要大得多。若使用优质煤,需要消耗200万吨;即便是采用核裂变燃料,也需要30吨。这种巨大的能量密度差异,使得可控核聚变在能源供应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其二,燃料储备近乎无限。

核聚变燃料通常使用

广泛存在于海水中,全球海水蕴含的氘总量高达45万亿吨。按照目前的能源消耗水平计算,这些氘足够人类使用数亿年之久。而氚虽然自然界中存量稀少,但可以通过锂资源制备。地球上的锂储量也相当丰富,能够满足核聚变长期发展的需求。因此,可控核聚变在燃料供应上几乎不存在短缺的问题,为人类提供了一种近乎无限的清洁能源。

1500亿,核聚变龙头,全球最大的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


二、核聚变商业化尚需时日,东方电气抢跑布局


说到这,相信很多人都会心生疑问:我们究竟何时才能用上“核聚变”这一神奇的能源呢?

从技术演进的漫长历程来看,或许还需要等待30 - 35年之久

可控核聚变的实现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如高温高压环境的创造与维持、等离子体的约束与控制、能量增益的实现等。这些难题的攻克需要科研人员长期不懈的努力和大量的实验验证,因此,可控核聚变的商业化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过,令人振奋的是,自2025年以来,我国在核聚变领域的研究进展明显加速。

东方超环(EAST)、中国环流三号(HL - 3)和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这三大核聚变装置,接连实现了关键技术突破。这些突破不仅标志着我国在核聚变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也为全球核聚变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而且,当下所取得的这些技术突破,正在催生出千亿级别的设备需求。随着核聚变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实验装置的不断升级,对相关设备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从磁体系统到真空室,从超导导体到等离子体加热设备,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高性能、高可靠性的设备支持。这为相关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在这场激烈的核聚变竞赛中,东方电气凭借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强大的技术实力,抢跑一步,占据了有利地位。早在2019年,公司就为中国环流器二号M(HL - 2M)打造了主机磁体线圈中心柱这一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展示了东方电气在核聚变设备制造方面的技术能力,也为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以此为基础,东方电气顺利进入了全球最大的“人造太阳”项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

ITER项目是一个由多个国家联合推进的重大国际科研合作项目,旨在通过模拟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过程,验证可控核聚变的科学可行性和工程技术可行性。

我国在该项目中承担着约9%的核心部件研制任务,涵盖了磁体系统、超导导体等关键领域。

东方电气能够进入ITER的供应链,无疑是对其技术实力和制造水平的高度认可,也意味着公司搭上了核聚变的“首班车”,在全球核聚变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


三、聚焦高价值部件,东方电气助力ITER项目

1500亿,核聚变龙头,全球最大的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

那么,东方电气究竟为ITER项目供应什么设备呢?

在ITER装置中,各个系统的成本占比各不相同,其中,

磁体系统成本占比最高,能够达到28%,约合56亿欧元

磁体系统是ITER装置的核心部件之一,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强大的磁场,用于约束高温高压等离子体,使其维持在特定的区域内进行核聚变反应。因此,磁体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到ITER装置的运行效果和实验成败。

紧随其后的是真空室及堆内构件占比25%,约合55亿欧元。

真空室是ITER装置中容纳等离子体的重要空间它需要具备极高的真空度和良好的密封性能,以防止等离子体与外界物质发生反应,影响实验结果。堆内构件则包括各种支撑结构、屏蔽材料等,它们的作用是保护真空室及其他设备免受高能粒子和辐射的损伤,确保装置的长期稳定运行。

东方电气瞄准的正是这两个价值量最高的部分

2023年,公司为ITER供应了18套极向场线圈PFCS 3 - 4悬挂梁(磁体系统)

这些悬挂梁是极向场线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作用是支撑和固定极向场线圈,确保其在强大的电磁力作用下能够稳定运行。东方电气生产的悬挂梁凭借其高质量、高可靠性的性能,为ITER项目第一次等离子体放电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4年,公司又成功研制出首批48件包层屏蔽模块(真空部件)

该模块采用了先进的中子屏蔽高效热导出设计,能够有效地吸收散射高能中子,减少中子对真空室及外围设备的辐射损伤。同时,它还能够将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及时导出,保证设备的温度在安全范围内。这一成果的取得,进一步彰显了东方电气在核聚变设备制造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为ITER装置的稳定运行做出了重要贡献。

1500亿,核聚变龙头,全球最大的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


四、深耕能源装备领域,东方电气练就“独门绝技”


东方电气之所以能够在核聚变领域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离不开其在能源设备领域的长期深耕。自成立以来,东方电气已经走过了60余年的辉煌历程。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公司始终专注于能源装备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不断积累经验,提升技术水平,逐步实现了“六电并举”的全产业链布局。

“六电并举涵盖了火电、水电、核电、气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从传统能源到清洁能源的完整产业体系。这种全产业链布局使得东方电气能够充分发挥各业务板块之间的协同效应,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了公司的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可以说,现在我国每4度电中就有1度是由东方电气的装备发出的,这一数据充分体现了公司在我国能源领域的重要地位和巨大贡献。

仅以规模取胜还远远不够,东方电气在各细分领域也练就了“独门绝技”。

例如,

在风电领域,东方电气不仅拥有全球最大的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还掌握了海上风电场的设计、建设、运维等全生命周期技术。该风电机组具有单机容量大、发电效率高、可靠性好等优点,能够在恶劣的海上环境下稳定运行,为我国海上风电的大规模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燃气轮机领域东方电气打造出全球首台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重型燃气轮机是能源领域的关键装备之一,广泛应用于发电、舰船动力等领域。东方电气研制的这台燃气轮机具有高效、低排放、可靠性高等特点,其性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能源安全保障提供了重要支撑。

此外,作为“华龙一号”核电主设备核心供应商,东方电气提供的反应堆压力容器、稳压器等关键装备,也在为国产核电技术自主化提供硬核支撑。

“华龙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具有安全性高、经济性好、技术先进等优点。东方电气参与“华龙一号”核心设备的研制,不仅提升了我国核电装备的自主化水平,也增强了我国在国际核电市场的竞争力。

正是这种全产业链技术积淀与重大装备国产化能力,让东方电气既能稳抓传统能源升级的红利,又能在核聚变这类前沿领域保持领先。


五、研发投入支撑创新,东方电气订单持续增长


当然,东方电气在能源装备领域取得的这些辉煌成就,背后离不开持续大量的研发投入支撑。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研发投入已经成为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东方电气深知这一点,因此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1500亿,核聚变龙头,全球最大的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

2020 - 2024年,东方电气的研发投入20.03亿元连年增长至38.16亿元,年复合增速达17.5%。这一增长趋势充分体现了公司对技术创新的坚定决心和持续投入。通过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东方电气能够吸引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研发人才,购置先进的研发设备,开展前沿性的技术研究,从而不断提升公司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并且,2024年公司研发人员有4272人,占总人数的23.7%,这一比例远高于同行上海电气的9.75%,充分显示了东方电气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研发人员是企业创新的核心力量,他们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能力,能够为企业带来新的技术和产品。东方电气拥有如此高比例的研发人员,为公司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公司与中国核电、国家电投、华能集团等国内大型能源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这些合作伙伴在能源领域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与它们的合作不仅为东方电气带来了大量的订单,也提升了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1500亿,核聚变龙头,全球最大的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

截至2024年末,东方电气在手订单1526.06亿元,同比增长21.3%,创历史新高。这一数据充分体现了市场对东方电气产品和服务的高度认可,也为公司未来的业绩增长提供了坚实保障。与此同时,公司的订单结构持续优化,向清洁装备方向发展。就2024年新生效订单来看,清洁高效能源装备占38.71%,可再生能源装备占26.19%。这表明公司在顺应全球能源转型趋势,积极布局清洁能源领域,通过不断提升清洁能源装备的占比,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到2025年一季度,在新增生效订单358.81亿元中,公司清洁高效能源装备占比提升至44.56%可再生能源装备稳定在26.84%,订单结构持续优化。值得一提的是,受益于我国核电审批加速,公司核电设备订单也在快速增长,2025年一季度核电订单占比已达18%核电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稳定的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我国核电审批的加速推进,核电项目建设将迎来新的高潮,这为东方电气的核电设备业务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六、现有业务支撑业绩,东方电气未来可期


虽说东方电气在核聚变领域已有前瞻布局并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突破,但就目前而言,真正能够为公司带来切实业绩增量的,还是现有业务,特别是核电设备、清洁能源装备等增速较快的业务。这些业务在公司的整体业务布局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公司当前业绩的主要支撑点。

手握持续增长的订单,东方电气的业绩也差不了。2020 - 2024年,东方电气经营规模持续扩张,营收从372.83亿元增至696.95亿元,年复合增速为16.93%。这一增长趋势表明公司在市场拓展和业务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盈利能力不断提升。

同时,公司净利润也从2020年的18.62亿元攀升至2023年的35.5亿元,年复合增速达17.51%。净利润的增长不仅反映了公司经营效益的提高,也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然而,2024年,公司净利润一反常态同比缩减17.7%,仅实现了29.22亿。这一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当年有一笔11.48亿元的资产减值损失,拖累了净利润。资产减值损失的出现可能是由于市场环境变化、技术更新换代等原因导致公司部分资产的价值下降,需要进行减值处理。虽然这一因素对当年的净利润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并不影响公司的长期发展潜力。

1500亿,核聚变龙头,全球最大的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

好在2025年一季度,东方电气净利润就出现明显修复,当季实现11.54亿,同比增长27.39%,环比更是猛增288.55%。这一数据表明公司已经成功克服了2024年的不利因素,经营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随着公司订单的持续增长和业务结构的不断优化,未来公司的业绩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文章新锐创作者认证#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