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大全文章正文

顶尖机器人科学家移居中国,为什么舍弃发达国家,偏偏选择中国?

百科大全 2025年09月09日 09:03 1 admin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据《南华早报》近日报道,马来西亚顶尖深海机器人科学家莫赫德·里扎尔·阿尔沙德正式移居中国,加入西交利物浦大学担任智能机器人学院院长。

这位拥有25年研发经验的科学家直言,中国拥有"其他国家难以企及"的独特优势。当越来越多的国际顶尖人才选择中国时,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顶尖机器人科学家移居中国,为什么舍弃发达国家,偏偏选择中国?

从学术明星到中国新居民

要说里扎尔有多厉害,光看他的履历就够震撼的。这位今年选择移居中国的马来西亚科学家,绝对称得上是海洋机器人领域的"扛把子"。

1994年从利物浦大学拿到医学电子与仪器工程学士学位后,他又相继在索尔福德大学和利物浦大学深造,1999年获得电子工程博士学位。

真正让里扎尔声名鹊起的,是他在马来西亚理科大学深耕26年期间,取得的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水下潜水器、缆控与无缆水下航行器、浮游机器人、海底爬行机器人。

顶尖机器人科学家移居中国,为什么舍弃发达国家,偏偏选择中国?

并且,他还是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高级会员,马来西亚海洋工程学会创始主席,还拿过2019年IEEE海洋工程学会主席奖。最近又被任命为2024-2026年IEEE海洋工程学会杰出讲师,在亚洲控制协会和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都担任重要职务。

这样一位在国际学术界呼风唤雨的大牛,为什么会选择离开相对发达的马来西亚,跑到中国来发展?里扎尔的回答很实在:"中国拥有完善的生态体系,能快速将研究转化为产业应用,这一点非常独特。"

顶尖机器人科学家移居中国,为什么舍弃发达国家,偏偏选择中国?

他举了个很现实的例子:过去在马来西亚做研究时,经常需要从中国和美国采购零部件,光是等待零部件到货就要花费大量时间,而且还无法保证这些部件完全适配。现在在中国,获取零部件变得异常便捷,研究效率大大提高。

中国科研环境的强大磁力

里扎尔的选择绝非心血来潮,而是基于对中国科研环境的深度观察。

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国共有45.17万家智能机器人产业企业,注册资本高达64445.57亿元。更令人震撼的是,企业数量较2020年底增长了206.73%。

顶尖机器人科学家移居中国,为什么舍弃发达国家,偏偏选择中国?

东部地区更是成为智能机器人产业的"黄金地带",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雄厚的科研实力以及完善的产业链配套,吸引了超过2/3的智能机器人产业企业在此集聚,企业数量占比高达66.06%。

中国在海洋科技领域的实力更是让里扎尔刮目相看。根据世界海上风电论坛今年4月发布的报告,截至去年底,中国占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的近一半,总量达到78.5吉瓦。

去年10月下线的"启航号"20MW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风轮直径达260米,扫风面积53100平方米,单机年输出清洁电能达6200万千瓦时,能满足约3.7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

顶尖机器人科学家移居中国,为什么舍弃发达国家,偏偏选择中国?

而港口方面同样亮眼,根据世界海运理事会的统计,全球吞吐量前十的集装箱港口中,有七个位于中国,包括上海港、宁波-舟山港、深圳港和广州港。相比之下,马来西亚的巴生港只能排在第12位。

里扎尔敏锐地察觉到了这背后的巨大机遇。他说:"中国幅员辽阔,拥有广阔的海域以及众多河流和湖泊,这意味着对水域测绘和水下结构检查的需求潜力巨大。"基于自己在马来西亚参与港口检测解决方案设计的经验,他希望利用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为中国港口提供经济实惠且常态化的水下检测服务。

顶尖机器人科学家移居中国,为什么舍弃发达国家,偏偏选择中国?

中国速度的独特优势

让里扎尔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国从科研成果到产业应用的惊人速度。他直言不讳地表示:"根据我在马来西亚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经验,通常情况下,一项新的研究成果要转化为实际的工业应用并被行业采纳,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但中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产业中的整合与应用周期非常短。"

这种速度优势背后,是中国独特的产学研合作模式。里扎尔发现,中国机器人行业竞争激烈,企业都在竞相将实验室的研究成果推向实际应用。"大量新的机器人技术正被应用于工业和社会领域,并转化为实际的消费产品。"

顶尖机器人科学家移居中国,为什么舍弃发达国家,偏偏选择中国?

更重要的是,在中国能够与产业界进行第一手对接。里扎尔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优势,这一点中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几乎难以企及"。他解释说,如果不与产业界对接,学术界往往会根据二手信息制造出"假想的问题"。而在中国,研究者可以直接接触到产业界的实际问题,让科研更有针对性。

在谈到未来在华工作规划时,里扎尔显得信心满满。太仓汇聚了众多汽车、医疗等高端制造企业,他正尝试与这些行业伙伴紧密对接,重点探索机器人在医疗技术中的应用。他希望将自己在理论与实践结合方面的经验,为智能机器人学院和大学整体发展贡献力量。

顶尖机器人科学家移居中国,为什么舍弃发达国家,偏偏选择中国?

对于深海探测这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领域,里扎尔虽然理解其敏感性,但仍希望能在控制算法、导航系统以及水下声传感器的总体设计方面贡献力量。他指出,在约5000米深的海底,存在着富含锰氧化物、铁、钴、镍、铜等经济价值金属的"锰结核"。"陆地采矿风险很高,需要挖掘山体并开辟大型露天矿场,而海洋中蕴藏的资源要丰富得多。"

中国软实力的集中体现

里扎尔的选择并非个例,而是近年来国际人才流向中国这一大趋势的缩影。越来越多的国际顶尖人才选择来华发展,背后反映的是中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和科研环境的持续优化。

顶尖机器人科学家移居中国,为什么舍弃发达国家,偏偏选择中国?

从投入规模来看,中国在科研方面的投入已经达到了惊人的水平。2023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到3.3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2.64%,这个数字在全球都处于领先地位。更关键的是,中国已经建立起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应用的完整创新链条。

在人工智能领域,里扎尔特别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他将人工智能比作机器人的"大脑",认为在海洋环境中,人工智能引擎可以对海量数据进行分类、筛选和分析,并根据水量、温度、酸度以及水体动态运动等信息做出决策。"这种智能核心对机器人系统至关重要。"

顶尖机器人科学家移居中国,为什么舍弃发达国家,偏偏选择中国?

中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融合方面的探索,为像里扎尔这样的科学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他表示:"这里的环境极具活力且基础雄厚,能为我们提供学习机会,让我们接触到产业界的实际问题。"

当一位在马来西亚工作了26年的顶尖科学家都选择来华发展时,这无疑是对中国科研环境和发展前景的最好证明。里扎尔的话很有代表性:"中国为创新研究的开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成为机器人研究者的理想选择。"

顶尖机器人科学家移居中国,为什么舍弃发达国家,偏偏选择中国?

这种人才磁场效应,正是中国软实力提升的重要体现。随着中国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开放合作等方面持续发力,相信会有更多像里扎尔这样的国际人才选择在中国这片创新沃土上实现自己的科研梦想,也将为中国建设科技强国注入更强劲的动力。#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信息来源:

观海局-港媒:马来西亚顶尖深海机器人科学家移居中国,任高校院长

澎湃新闻-又一顶尖科学家移居中国,"这有独特优势,他国难及"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