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戏天地文章正文

人类首次,构建出“量子宇宙切片”,并捕捉到最微妙的量子颤动

游戏天地 2025年09月09日 06:53 1 admin

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物理学家们宣布,他们首次在实验室中利用量子计算机模拟出二维量子电磁场的动态,并清晰观测到“真空涨落”——粒子对自发地诞生、又瞬间湮灭。这是人类第一次在数字量子计算机上构建出一个微型的“量子宇宙切片”,并捕捉到自然界最微妙的量子颤动。

人类首次,构建出“量子宇宙切片”,并捕捉到最微妙的量子颤动

这一成果发表在 Nature Physics 上,被认为是量子模拟研究的一个里程碑。研究团队采用的是基于 “量子位扩展版”——量子数字(qudit) 的计算机,每个物理单元能同时表示五种状态,从而大大缩短了模拟所需的步骤。借助这一优势,他们用短短数十毫秒的运算,就完成了以往在经典计算机上根本无法实现的场论模拟。

这项突破并不止于炫技。科学家们希望未来的量子模拟,能帮助我们解答一系列前沿难题:物质在极端条件下如何演化?早期宇宙的片刻瞬间经历了怎样的量子涨落?强相互作用的“色动力学”能否被真正还原?这些问题的答案,不仅能推动基础物理的发展,还可能引领药物研发、新材料设计,甚至室温超导等应用领域的革命。

正如滑铁卢大学物理学家 Christine Muschik 所说:

我们怀抱的终极梦想,是某一天量子模拟器能替我们回答最迫切的科学疑问。

从费曼的构想到当今的模拟竞赛

量子模拟的故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1981年,美国物理学家 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 在一次著名演讲中抛出了一个震撼人心的观点:“自然界不是经典的,如果你想模拟自然,就必须让模拟器本身也是量子的。”在当时,量子计算机还是一个几乎无法想象的概念,但费曼的断言为后来整个领域奠定了哲学与理论基础。

进入九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纪初,物理学家们开始用传统计算机尝试“离散化”的量子场模拟:把连续的量子场近似为由有限点组成的格点。然而,量子力学中的核心现象——纠缠,迅速让这些计算陷入“指数爆炸”。随着粒子数目的增加,计算需求瞬间超出任何超级计算机的能力极限。人们逐渐意识到,费曼的设想不是空想,而是唯一的出路。

于是,两条路线逐渐形成:

  • 数字量子模拟:利用可编程的量子比特(qubit)或更高级的量子数字(qudit),通过量子算法一步步重现自然规律。
  • 类比量子模拟:用一个可控的量子体系去模仿另一个复杂体系,就像用风洞里的模型飞机来研究真正的飞行器。

2010年代以后,谷歌、IBM 等科技公司推动了量子硬件的快速发展,小规模的量子计算机逐渐登上舞台。与此同时,实验物理学家也在冷原子、离子阱等体系中,搭建出可以观测和操纵的“类比实验场”。

到 2020 年,一个重要突破出现:来自中国深圳与德国慕尼黑的团队,用 71 个冷却到极低温的铷原子,类比模拟出了一维量子电动力学的现象。这被认为是类比模拟的里程碑。与此同时,谷歌团队也用自家的量子处理器尝试数字化的量子场模拟。

如今,随着因斯布鲁克团队在二维电磁场上的成功,人类正式进入了“量子模拟竞赛时代”。正如慕尼黑大学物理学家 Jad Halimeh 所说:“这是一个开放的大问题:未来究竟是类比模拟胜出,还是数字模拟胜出?”

量子模拟的快速进展,正在让物理学家们逐步接近费曼当年的愿景:用量子机器去重现自然界的量子本质。今天的成果,还只是二维“量子平面”的一次缩影实验;但在未来,人类希望能进一步扩展到三维,乃至最终攻克最艰难的目标——量子色动力学(QCD),揭开夸克与胶子世界的秘密。

如果这一切能够实现,我们不仅能回溯到宇宙诞生的最初时刻,重建“大爆炸”后那段炽热而混沌的量子图景;我们还可能在现实应用中收获巨大红利:

  • 新材料领域,量子模拟可能帮助找到室温超导体,彻底改变能源输送方式;
  • 化学与医药,它能准确刻画复杂反应过程,加速药物设计与绿色化学的发展;
  • 基础科学,它将成为解开宇宙最深层规律的钥匙,让我们第一次真正触碰“自然的源代码”。

当然,现在的技术还处在“婴儿期”。无论是数字量子计算机、类比量子模拟器,还是两者融合的混合路线,都面临着噪声、误差、可扩展性等巨大挑战。

然而,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反而赋予了当下研究以激动人心的意义。科学家们正在用一代代实验,把曾经的设想逐渐推向现实。或许在不远的将来,量子模拟将不再只是实验室里的“微缩宇宙”,而会成为人类理解世界、改造世界的全新工具。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