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开局王炸!重庆AI超车时刻已到

抖音热门 2025年09月08日 10:29 1 admin
开局王炸!重庆AI超车时刻已到

2025智博会今日启幕。

重庆正以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突破"传统制造"的传统认知,全面迈向人工智能新阶段。

开局王炸!重庆AI超车时刻已到

长安汽车发布"天枢大模型",推动汽车智能化水平取得重要突破;

中科摇橹船推出"光+AI"智能装备,大幅提升机器视觉感知能力;

象帝先成功研发高性能GPU芯片并实现流片,可同时支持AI大模型和《黑神话:悟空》等大型应用;

吉利集团整合三大智驾团队、近3000名研发人员落户重庆,成立千里智驾公司。

在具身智能等前沿领域,重庆原力灵机获得蔚来资本、联想创投等机构投资,致力于构建从大模型到机器人硬件的全栈技术能力。

资本的选择具有说服力:本届智博会签约金额超过2000亿元,万丰奥特低空经济基地、吉利科技智造等重点项目相继落地。

至此,一场深刻的产业革命正在重庆全面展开。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为战略基座,人工智能正驱动重庆制造业完成历史性跨越——从传统制造迈向智能定义,从规模优先转向技术话语权优先。

重庆汽车颠覆:AI重铸产业灵魂

洞见产业先机,传递智库思想

2025年,被广泛认为是人工智能与智能体规模化应用爆发的“元年”。在这一时代浪潮下,人工智能技术正渗透至传统产业的每一根毛细血管。

而汽车产业的竞争也已步入“AI定义”的深水区。这绝非只是为车机增加语音助手、改造生产流程那么简单,而是一场对产品定义、生产制造、用户体验乃至商业模式的彻底重构。

在这场前所未有的产业重构中,重庆正以清晰的战略和硬核的技术突破,卡位核心环节,展现出定义未来的强大野心。

今年2月,长安汽车推出的“天枢大模型”,旨在成为驱动汽车进化的底层大脑,让车辆真正实现从“功能机”到“智能体”的跃迁,精准呼应了“元年”的智能化浪潮。

8月,中国长安集团总部正式落户重庆,堪称国家队对这场智能化转型的“重仓押注”。

紧随其后,另一则消息再度引爆行业:吉利将旗下三大智驾团队、近3000名研发精英落户重庆,成立千里智驾,不仅是将其智能驾驶的“神经中枢”押注于此,更是面向全行业,欲复制华为“引望”模式,输出下一代辅助驾驶解决方案。

而中科摇橹船,作为2025年《财富》中国科技50强中重庆唯一上榜企业,正以“光+AI”重塑制造之眼——其打造的国内首个全链条AI视觉质检系统,已深度赋能赛力斯汽车,以“像素级”精度守护生产质量,奠定了超精密制造的感知基石。

这些硬核科技正在构建从算法、感知到决策的全栈技术生态。

重庆的目标,已不再是单纯夺回产量榜首,而是要在这场以智能化为核心的产业革命中,夺取至关重要的技术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从而避免重蹈覆辙,加速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

所有这一切的雄心与布局,都源于一场刻骨铭心的“失去”。若非经历过断崖式的跌落,或许就不会有今日破釜沉舟的跃进。

从燃油车王座跌落,到新能源绝地反攻,再到今日AI全栈突围,重庆的蜕变之路,远比展台上的光影更震撼。

2014年到2016年,重庆汽车产量曾连续三年稳居全国第一,占全国比重高达八分之一,风头一时无二。

然而转折骤然而至:2017年起产量遭遇断崖式下跌,至2019年排名跌至全国第七;尤其2018年,产业剧烈震动直接拖累全市GDP增速,创下1990年以来最低纪录。

危机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叠加:重庆主力车企存在中低端化、产品结构老化、更迭缓慢、品质欠佳等问题,与消费升级的趋势格格不入;部分本地车企破产重组、合资品牌败退撤走更是雪上加霜。

更重要的是,重庆错过了汽车电动化变局的先机——2013年比亚迪在西安投产、2016年常州牵手理想、2018年特斯拉准备开建上海工厂、2020年合肥投中蔚来。

2017年10月,长安汽车虽推出 “香格里拉计划”,定下 2020 年建成三大新能源专用平台、2025 年停售燃油车的目标,不过迟迟没有落地。

直到2020年,重庆新能源汽车产量也只有4.3万辆,占全国比重还不到3%,且多为低端车型。

“再不转型,未来面临的不仅是支柱产业能否支撑得住的问题,更事关几十万人就业!”——经信委的疾呼成为全市共识。

2021年成为绝地反击的起点。

重庆车企通过深度绑定华为、宁德时代等科技巨头,加速向加快向新能源化、智能网联化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渝富基金、两江资本等政府投资基金化身“产业助推器”,不仅深度参与品牌融资及赛力斯超级工厂建设,更以资本杠杆撬动产业链招商,助力全市引育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达543家。

这一系列组合拳让重庆成功避开底特律式产业衰退震荡,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浪潮中上演逆袭奇迹。

2024年,重庆汽车产业迎来全面爆发:全年产量以300辆的微弱优势超越广州,重返全国第二;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飙升至95.32万辆,同比激增90.5%,相比2020年暴涨22.17 倍,跃居全国第五。

这一成绩,也成为重庆GDP超过广州、重回“第四城”的关键因素。

增长的核心动力,来自赛力斯问界与长安深蓝的强势崛起。

赛力斯引入华为乾崑ADS智驾系统,推动问界系列车型成为国产智能驾驶的重要产品——问界M8、M9稳居40万元、50万元级豪华车型“销冠;深蓝品牌则在成立的第27个月,便达成30万销量,成为率先实现盈利的央国企新能源品牌。

这场艰难的“V型反转”,为重庆赢得了重返牌桌的资格。

而现在,手握“AI新筹码”的它,目标已不再是跟随,而是为了终极一跃——争夺智能汽车新时代的定义权。

生态爆炸:AI裂变未来产业

洞见产业先机,传递智库思想

重庆人工智能+浪潮,早已超越汽车本身,向更前沿的领域裂变延展。其中,具身智能、低空经济两大赛道已率先破局,成为“人工智能+”融合的新爆发点。

这两大赛道能率先破局,绝非偶然。其背后,是重庆长达十余年在智能装备领域埋下的产业伏笔。

早在2011年,为驱动传统产业升级,重庆便前瞻性地提出打造“全球机器人之都”,成功引育了川崎、库卡、ABB、华数等一大批国内外龙头企业。这段历程虽以“工业机械臂”为主角,却积累了深厚的精密制造、运动控制与系统集成能力,培育了完整的供应链生态。

如今,这份积淀正成为两大新赛道崛起的共同基石:在具身智能领域,它实现了从“执行重复命令”的工业机械臂,向“自主感知决策”的智能体的跨越;在低空经济领域,它则为无人机/eVTOL提供了高性能动力系统、轻量化材料与飞行控制算法的工业母体。

更重要的是,这两大赛道与重庆的产业基座——智能网联汽车——共享着同一套技术内核(感知、决策、控制、通信)和供应链体系,形成了“车、机、器”协同并进、能力互哺的立体化产业生态。

这种协同的真实性与便利性,在重庆鲁班机器人技术研究院得到了生动体现——其研发的具身人形机器人所需的上百个精密零部件,从80余个电机、减速机到其他核心组件,几乎都能在本地找到供应商。这正是重庆“人工智能+”生态从蓝图走向现实的微观缩影。

这一产业协同优势,正在多个技术前沿结出硕果:

七腾机器人的“机器狗”已应用于石化、消防等高危场景巡检;鲁班研究院的“LB-1人形机器人”,在2024年与全球70多家企业的技术竞赛中夺冠,显示本地技术突破潜力。重庆大学来福研究院和重庆来福工厂,可生产面向具身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

今年3月成立的原力灵机在全球机器人视触融合挑战赛中也斩获殊荣,是行业内少有的能够实现大模型技术与机器人场景深度融合的具身智能公司。

与此同时,低空经济同样突飞猛进。今日智博会上,通航巨头万丰奥特正式签约落户江北区,将建立西部低空经济基地,统筹研发制造运营,联动成渝产业链资源。这标志着重庆低空经济从技术研发迈入了构建区域总部、整合全产业链的新阶段。

在这一趋势下,本土力量也在快速成长:“驼峰”500重载无人直升机在多个高难度任务中崭露头角;哈工大重庆研究院研发出10余款氢动力无人机,创造9小时1000公里超长续航纪录;翼动科技打造全国最小工业无人机“黑刺”,突破城市复杂空间应用。

最具战略意义的,是整车龙头的全方位布局。

长安汽车已明确2027年前发布人形机器人产品,并与亿航智能签约共同推进飞行汽车研发,预计年底启动新一代产品试飞;

赛力斯不仅入围重庆首批具身智能“揭榜挂帅”名单,更专门成立注册资本达12.2亿元的凤凰智创承接机器人业务,同时积极参与eVTOL等智能飞行器研发制造。

至此,这场由“人工智能+”驱动的产业革命图景已然清晰:

重庆正以智能网联汽车为基座,将其产业能力向“陆地机器”与“低空飞行”两大维度强力延伸。

这不仅是产业的升级,更是一场深刻的产业基因重塑——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定义”,从“规模优先”到“技术话语权优先”。

它宣告的是:赛道已然切换,重庆不再只是追赶,更要在人工智能定义的新时代里全速超车。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