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快讯文章正文

短视频赛道已从流量争夺走向生态对决,快手正在悄悄换引擎!

抖音快讯 2025年09月07日 01:40 1 admin

过去五年,中国移动互联网最血腥的战场,非短视频莫属。抖音凭借算法+内容闪电扩张,微信视频号背靠12亿用户强社交关系链快速崛起,而快手,一度被唱衰“掉队”,却始终稳居双极之一。最新数据显示,快手第二季度业绩总营收同比增长13.1%至350亿元;经调整净利润达56亿元,同比增长20.1%。,电商GMV超万亿,直播月付费用户数超过5000万。尤其是在下沉市场,快手的用户黏性和社区氛围,依然是其最宽的护城河。

短视频赛道已从流量争夺走向生态对决,快手正在悄悄换引擎!

但快手面临的挑战一点也不小。抖音日活已破7亿,视频号日活逼近5亿,且仍在高速增长。美团发力直播本地生活,阿里重回“价格力”战场,拼多多持续渗透底层消费。快手虽然没掉队,但也不再是那个“增长神话”的主角。 相比几年前动辄50%以上的增长,明显进入“稳态运营”阶段。而当流量红利见顶、用户时长争夺白热化,快手的“老铁文化”和“私域信任”,能否支撑其打赢下一场战争?

快手的“破局三板斧”

当其他平台还在拼命烧钱抢流量、请明星、追热点的时候,快手一句“拥抱每一种生活”,反而精准戳中了那些沉默的大多数。它不追求“高大上”,而是专注普通人的真实日常,你在这刷到的不仅是视频,更是一种情绪的共鸣,是一种“和我有关”的获得感。

快手从一开始的UGC内容起家,快速拓展到直播、电商、本地生活,甚至短剧。业务越做越重,但迭代速度非常快,根本不像一个已经做了十多年的老平台。不只想要占满用户的时间,还想包办用户的购物、吃饭、娱乐和社交,本质上,快手想成为用户数字生活中的“全能入口”。

更关键的一招,是快手牢牢抓住了“信任”这个核心。抖音强在公域爆款,视频号强在熟人转发,而快手却把“私域”做成了真正的护城河。高互动、高复购、高粘性的“老铁关系”,让粉丝价值远高于其他平台。很多中小商家在抖音投流却赚不到钱,反而在快手靠回头客就能稳定经营,信任,成了快手电商里最硬的“货币”。

在产品策略上,快手也越来越“重”。不再只依赖广告,而是全力发力直播电商和本地生活。二季度电商GMV(成交总额)同比增长17.6%至人民币3589亿元。复购率甚至超过70%。本地生活业务也增长迅猛,到店核销率、商家入驻数连续多月高速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快手并没有像美团那样自建庞大的地推团队,而是通过赋能中小商家、联合服务商快速扩张,这是一种更轻、也更聪明的打法。

而最核心的一招,始终是“真实”。从最早的“记录世界记录你”到现在的“拥抱每一种生活”,快手的 slogan 一直围绕普通人展开。不过度美颜、不刻意造神、鼓励多元表达,这种“反精致”反而形成了独特的社区氛围。当别人还在拼命制造流行,快手早已开始沉淀生活。

面临的多重挑战

但现实往往比理想更“骨感”。快手的优势,正在被对手快速学习、迅速包抄。首先,抖音确实太强了。日活已经超过7亿,用户平均使用时长也比快手略高。更关键的是,抖音赚钱能力特别强,广告收入是快手的3倍还多,不管是品牌入驻、明星资源,还是大众知名度,都明显占优。抖音电商势头也非常猛,截至2025年8月,抖音实际GMV已达3.5万亿元,同比增长约4%。现在抖音又开始重点做“商城”和“搜索”,快手的电商优势能不能扛得住,真的得打一个问号。

微信视频号则是另一个量级的对手。背靠微信,根本不用担心流量、用户和支付场景。视频号的用户年龄层特别广,从20岁到70岁都有覆盖,尤其是中老年群体渗透得非常深,而这部分人的消费能力相当强。视频号不做“社区”,而是做“连接”,这个打法更轻巧、也更难被反击。

短视频赛道已从流量争夺走向生态对决,快手正在悄悄换引擎!

线下场景的美团和阿里,对快手来说更是难啃的骨头。美团手握百万商家和强大的配送网络,阿里则具备完整的电商生态和供应链能力。快手的本地生活业务虽然增长快,但目前体量还差得太远。更现实的问题是:用户真的习惯在快手上买团购券、点外卖、订酒店吗?

另一方面,快手那个“老铁”标签,依然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帮快手打下了下沉市场,但也卡住了品牌向上突破的路径。至今很多一二线用户对快手的印象还是“土味”和“low”,这直接影响了品牌广告主的投放意愿。哪怕是快手最引以为傲的私域流量,也并非没有隐患。万一头部主播跳槽、社区氛围变了味,或者监管政策收紧,信任基础很可能会被动摇。在黑猫投诉等平台上,已经能看到用户投诉“货不对板”“售后推诿”“主播诱导打赏”等问题。怎么平衡规模与治理、增长与口碑,是快手接下来必须长期面对的难题。

从“短视频”到“全生态”

中国互联网现在已经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各大平台都在互相“跨界”,抢对方的地盘。2025年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超10亿,人均每天刷短视频156分钟,直播电商规模突破3万亿,本地生活市场也要冲到3.5万亿,这么大的蛋糕,谁不想多吃几口?

但现在最明显的问题是:各家平台的打法越来越像,差异性越来越弱。

内容上,几乎都在做短剧、搞综艺、签明星、推知识类IP……快手的“星芒短剧”、抖音的“追剧中心”、视频号的“剧场化运营”,说白了都是想把用户更长时间地留在App里。可当所有平台都在做差不多的事情,用户还能对谁真正忠诚?

电商方面,货架、直播、搜索、推荐,“四驾马车”成了标配。快手做“快手商城”,抖音推“抖音盒子”,视频号接入“微信小店”,连小红书都在全力搞“号店一体”。看起来选择多了,其实模式越来越同质化。到最后,大家拼的早已不是模式创新,而是供应链效率、售后服务和用户心智这些“硬实力”。

本地生活更是一片红海。美团有团购、外卖、到店;抖音有poi种草、团购配送;快手也联合第三方服务商大力推餐饮、酒旅、休闲娱乐,但线下业务重运营、重地推、重履约,不是光有流量就能做成的。美团用十年时间建起的护城河,快手想用两年时间跨过去,难度极大。

所以,当所有人都在同一个战场里卷运营、卷补贴、卷流量时,真正的破局点可能不在“流量”本身,而在于能否重新定义市场的游戏规则。 对快手来说,或许真的到了必须从“流量驱动”转向“生态驱动”、从“老铁经济”走向“全域经营”的关键阶段。不再只是追随趋势,而是要创造趋势;不再只是做平台,而是要打造一个可信赖的数字社会。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