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全国十大院士之乡出炉!宁波市排名榜首,江苏四城市上榜

抖音推荐 2025年09月07日 01:33 1 admin

2025 年全国两院院士增选名单的公布,再次将院士群体推向公众视野。这些国家最高学术称号的获得者,不仅是科技创新的领军者,更是区域发展的"最强大脑"。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地区的院士数量与质量,如同科技树的年轮,记录着当地创新能力的成长轨迹。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院士群体正以其独特的智力优势,成为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引擎。

全国十大院士之乡出炉!宁波市排名榜首,江苏四城市上榜

院士作为国家科技界的最高荣誉获得者,其重要性体现在三个维度:他们是“卡脖子”技术的攻坚者,如上海创远信科院士专家工作站与洪伟教授团队合作研发的毫米波测试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他们是产学研融合的枢纽。

全国十大院士之乡出炉!宁波市排名榜首,江苏四城市上榜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述汤在苏州创办的方昇光电,将纳米材料研究成果直接转化为产业优势;他们更是人才梯队的培育者,通过“传帮带”为区域发展储备创新力量。这些特质使得院士群体成为衡量一个地区创新活力的重要指标。

从城市分布来看,我国已形成十大“院士之乡”。浙江省宁波市以121人位居榜首,江苏省苏州市以105人紧随其后,江苏省无锡市以95人位列第三。上海市共有92 人,浙江省绍兴市共有83 人,福建省福州市共有74 人。

全国十大院士之乡出炉!宁波市排名榜首,江苏四城市上榜

江苏省常州市共有61 人,江苏省南通市共有54 人,北京市共有51 人,湖南省长沙市共有47 人,共同构成全国院士资源最密集的城市矩阵。江苏省共有4座城市冲击前十强,这个数据实在亮眼。这一分布既体现了长三角地区的科教优势,也反映了我国创新资源的地域特色。

苏州的105名院士构建了独特的“纳米技术——生物医药”创新生态。李述汤院士领衔的方昇光电与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紧密合作,在纳米光电领域持有多项核心专利,成为园区生物纳米园的标杆企业。

全国十大院士之乡出炉!宁波市排名榜首,江苏四城市上榜

这种“实验室到产业园”的近距离转化模式,使得苏州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超过50%,2023年全社会研发投入更是突破1050亿元。同样在江苏,无锡、常州、南通的院士群体则深度参与长三角制造业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转型。

浙江的院士分布呈现“民营经济+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特征。宁波121名院士中,不少人扎根港口经济与智能制造领域,为当地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智力支撑;绍兴83名院士则在纺织新材料、生命健康等领域成果丰硕,与当地产业集群形成良性互动。

全国十大院士之乡出炉!宁波市排名榜首,江苏四城市上榜

上海92名院士虽数量不及苏浙部分城市,但其质量与密度堪称全国之最,创远信科、宝藤生物等企业的院士工作站在微波测试、肠道微生态诊疗等前沿领域持续突破。

全国十大院士之乡出炉!宁波市排名榜首,江苏四城市上榜

院士群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在经济层面,院士领衔的科技成果转化正在创造惊人价值。泰兴市李亚栋院士团队的夏禾科技新材料项目,产品从“论公斤卖”升级到“按克卖”,每克售价高达2000至10000元,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垂直整合。

全国十大院士之乡出炉!宁波市排名榜首,江苏四城市上榜

这种“技术溢价”效应使得泰兴新材料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2023年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8.6%。

全国十大院士之乡出炉!宁波市排名榜首,江苏四城市上榜


全国十大院士之乡出炉!宁波市排名榜首,江苏四城市上榜

科技层面,院士资源带来的“创新密度”正在改变区域竞争格局。苏州4.1%的研发投入强度背后,是105名院士构建的创新网络;上海院士工作站创造的航空发动机设计软件,显著降低耗油率并缩短研制周期,体现了高端智力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支撑作用。北京虽以51人名列第九,但其院士多集中于航天、信息技术等战略领域,对国家科技布局的影响不可替代。

全国十大院士之乡出炉!宁波市排名榜首,江苏四城市上榜

文化层面,院士精神正成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泰兴为院士企业专门建设的“院士路”,宁波、绍兴等地的院士纪念馆,不仅成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更塑造了“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的城市文化。长沙47名院士中,不少来自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他们既推动了工程机械等优势产业发展,也滋养了这座城市的学术氛围。

这些院士之乡的成功实践表明,创新生态的培育需要“栽树”与“育林”并重。江苏四城上榜的背后,是长三角一体化带来的人才流动便利;宁波、绍兴的崛起印证了民营经济与高端智力结合的巨大潜力。

全国十大院士之乡出炉!宁波市排名榜首,江苏四城市上榜

上海、北京则展示了高端科研平台对院士资源的集聚效应。当一个城市拥有100名左右的院士群体,其产生的不是简单的数量叠加,而是创新要素化学反应般的倍增效应。


全国十大院士之乡出炉!宁波市排名榜首,江苏四城市上榜

在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的今天,院士之乡的经验启示我们:科技创新从来不是孤立的奋斗,而是人才、产业、资本、文化协同作用的结果。从苏州的纳米产业园到泰兴的“院士路”,从上海的实验室到长沙的高校,院士群体正以其智慧之光,照亮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这些分布在神州大地的 "科技灯塔",不仅书写着中国科技创新的过去与现在,更指引着未来发展的方向。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