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生活文章正文

【平安秘笈509】利用AI造谣?此类行为涉嫌违法!

健康生活 2025年09月06日 09:45 1 admin

近年来,AI技术正在逐渐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提升工作效率,为解决许多问题提供途径。但与此同时,个别别有用心之人在利用AI技术时走向了歧途,借助AI工具,生产仿真度高的虚假信息。


案例


今年6月,上海静安警方查处了一起编造“华山医院前院长张明远因阑尾炎未得到及时救治,客死他乡医院走廊长椅”的谣言案件。涉案的3名人员每天在网络上查找各种热点事件和消息,通过向AI工具输入关键词,自动生成文章,拼凑出了一条包含“知名三甲医院”“前院长”“客死他乡”等吸引眼球的谣言信息,仅24小时之内,相关谣言的不同版本就在网上被大量传播,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平安秘笈509】利用AI造谣?此类行为涉嫌违法!


目前,相关涉案人员因涉嫌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被上海静安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相关违法账号已被依法封禁,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如何识别AI工具生成的内容


对视频或图片,可以通过检查光影和反射、观察细节等方法来判断。AI生成的视频或图片中,人物可能出现手指扭曲、眼睛不对称、瞳孔模糊,光影不一致可能导致如人物和物体的阴影方向矛盾,画面中还可能出现模糊的路牌、无法辨认的商标。遇到类似的网络信息,需要多方核实,切不可轻信。


【平安秘笈509】利用AI造谣?此类行为涉嫌违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第一项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91条之一第二款的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警方提醒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利用AI工具编造网络谣言

涉嫌违法犯罪

谨言慎行要牢记

对网上各类“博眼球”信息

广大网民要加强鉴别、识别

关注权威发布信息

做到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