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打开直接搜索微信;-】 操作使用教程: ...
2025-09-06 0
在地下矿山采矿设备的“竞技场”,一台承载着国产矿山装备自主梦想的“铁甲战士”正改写着行业格局——金川集团自主研发的全新8立方米地下铲运机,不仅填补了国内大容量地下铲运机的空白,更以卓越的综合性能跻身国际先进行列,可与国际知名企业产品媲美。
近日,记者专访该项目研发负责人,探寻这台“国产重器”的炼成之路。
井下铁甲突围
铲运机,作为地下矿山采矿的“核心战力”,性能优劣直接决定着采矿作业的效率高低与安全系数。
“过去,国内大容量地下铲运机长期依赖进口,不仅采购成本居高不下,售后响应的滞后性更常常制约生产进度。”镍钴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何文波的话语中藏着研发团队突围的决心,“要实现矿山装备的自主可控,真正跻身世界矿冶装备竞争的‘赛道’,这块硬骨头必须啃下来。”
国际地下铲运机市场被国际巨头掌握,国产设备因型号单一、产品谱系不全、智能化水平滞后等短板,在竞争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
为打破这一行业桎梏,镍钴研究设计院与金川集团机械制造公司 “ 强强联合 ” ,组建研发团队,开启为期 两年的日夜攻坚之旅。团队熬过无数个与图纸、数据为伴的深夜,攻克一系列核心技术壁垒,成功打造出国内首台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 8立方米地下铲运机 。 这,不仅是国产大容量地下铲运机 “零的突破 ” ,更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关键跨越。
这款8立方米地下铲运机,无论是外观设计还是综合性能,均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放眼国际,足以与国际知名企业同类型产品同台竞技。研发全程依托SOLIDWORKS三维设计平台,结合仿真模拟、有限元分析等先进设计手段,不仅大幅提升了无轨设备的研发水平,更显著优化了设计效率与产品质量。
机械力量重构生产力
“我们的目标不是‘模仿’国际产品,而是要实现核心技术突破,打造更适合中国矿山工况的装备。”镍钴研究设计院高级工程师马永虎手持三维设计模型,向记者演示设备的创新亮点,“反转六连杆机构是这台设备的‘灵魂’,它让整机高度比同类产品降低3%,但铲取力却反升5%。”看似微小的数字变化,解决了大型设备在狭窄巷道中的通行难题。同时,大幅提升单次铲装效率,实现“降高”与“增力”的双重突破。
此外,针对不同矿山的矿脉条件差异,团队首创铲斗“弹性扩容”设计,实现8.5-10.5立方米系列化配置。“就像给铲运机配备了‘模块化工具箱’,用户可根据不同矿脉条件灵活调整铲斗容量,真正做到‘一机适配多场景’。”马永虎用生动的比喻点明了这项设计的实用价值——以柔性创新,破解传统设备“一机一用”的局限性。
在追求作业效能的同时,研发团队紧跟绿色生产的行业趋势,在环保性能上打出“硬牌”。
“为响应国家‘双碳’战略,我们在动力系统上下足了功夫。”团队负责人何文波介绍,经过百余次精准的动力系统匹配计算,设备最终搭载的欧Ⅲ及以上排放标准的电喷柴油机,尾气排放指标完全符合国家对矿山井下设备尾气排放的要求,实现高效作业与绿色环保的双赢。
而智能化,无疑是这款地下铲运机的核心竞争力。其搭载的智能监控系统,如同为设备装上了“智慧大脑”——不仅能实时追踪整机运行状态,精准记录、存储并传输各项运行数据,更具备敏锐的故障预警能力,一旦监测到异常,系统会第一时间触发报警,并同步推送针对性的维护保养提示,故障预警准确率达到99.5%以上,为设备稳定运行筑牢“安全防线”。
“就像给设备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掌握设备的运行情况。”团队电控专业技术人员李丰举例,“比如液压油温出现异常升高时,系统不会等故障扩大,而是立即推送保养建议,同时自动调整供油参数,既能把设备维护成本压到最低,又能最大程度降低井下火灾风险,实现‘预警-调控-防护’的全链条保障。”
工业美学赋能制造革命
除了硬核的技术性能外,这台地下铲运机的工业造型设计实现“美观性”与“实用性”的深度融合,成为“颜值与实力并存”的亮眼注脚。
新铲运机设计注重车身造型的整体性,将原有零散拼凑的车身有机地融为一体,通过粗犷棱角与有机转角面的巧妙搭配,既强化了整车的稳定感,更彰显出矿山设备独有的厚重感与力量感。
同时,车轮罩设计简洁而富有力量,车身两侧面及其构成线条棱角分明且连接紧密有序,后围设计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以对称布局营造出视觉上的均衡感与安定感,让“工业风”与“精致感”达成平衡。
“这可不只是好看,而是人机工程学的深度落地。”何文波指着后车架15度的倾角解释,“这个角度让驾驶员后视野扩大40%,设备的巷道通过性提升20%,真正让‘好看’的设计服务于‘好用’的需求。”
对驾驶员的关怀,更延伸到操作体验的每一个细节。传统铲运机的机械换挡步骤繁琐,驾驶员长时间操作易疲劳。为此,团队搭载电子换挡系统,指尖轻触就能精准换档,大幅简化操作流程。与此同时,电控手柄搭配电比例液压系统,取代传统机械式或液控式操作方式,不仅布线更简洁,操作力度也显著降低,让驾驶员告别“重体力操作”,实现“轻松驾驶、精准作业”。
“驾驶员是设备的‘操作者’,也是‘使用者’,我们必须考虑他们的作业体验。”何文波补充,设备配备全封闭带空调驾驶室,搭配贴合人体工学的座椅与操作布局,即便在井下长时间作业,也能有效缓解疲劳。
目前,这台8立方米铲运机成功申请数项专利与软件著作权,通过国家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认证,构建起完整的技术壁垒,在俄罗斯大型矿山实现推广应用,迈出国产矿山装备“走出去”的坚实一步。
对于国产装备的国际化发展前景,何文波感慨:“这款8立方米地下铲运机的成功研发,不仅是金川集团在矿山装备领域自主创新的‘里程碑’,更是我国大容量地下铲运机研发水平跻身国际先进行列的证明。”
作者:郭雯玉 和智殷
来源:金川集团微信公众号
编辑:柴纳敏
责编:闫瑾 刘欢欢
审核:马丰友
相关文章
现在人们打棋牌麻将谁不想赢?手机微乐麻将必赢神器但是手机棋牌麻将是这么好赢的吗?在手机上打棋牌麻将想赢,不仅需要运气,也需要技巧。掌握的棋牌麻将技巧就...
2025-09-06 0
【来源:安徽交通广播】近期,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永中、晋晓峰团队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疾病标志物检测领域取得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AnalyticalC...
2025-09-06 0
证券日报网讯 卓胜微9月5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射频前端产品可应用于卫星通信终端。未来公司将通过高端模组的布局和推进,进一步提升品牌影...
2025-09-06 0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湖南瑞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金缔花,注册资本21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为一般项目: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
2025-09-06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