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打开直接搜索微信:本司针对手游进行,选择我们的四大理由: ...
2025-09-06 0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洪水、地震和台风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构成了严重威胁。 如何科学应对灾害、高效推进灾后重建并系统性提升社会韧性,是当代应急管理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核心议题 。
为此, 《科技导报》2025年第15期推出了“ 灾后重建与韧性提升 专题”,本专题 聚焦灾害应对的全过程,从理论探索、实践经验和政策创新等多个维度,深入探讨如何通过多学科融合与多主体协同,增强社会系统在灾害面前的抵御力、适应性与恢复力。
卷首语
守正创新:推动传统医药高质量发展
作者:韩济生
作者信息:中国科学院院士,神经生理学家,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研究方向为针刺镇痛原理及其应用。
摘要:传统医药的科学化、标准化与规范化,不仅是传统医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科技新闻
前沿科技
中国科协发布十大科学、工程和产业技术难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为“非共识项目”开绿灯
世界上第一头克隆牦牛诞生
脑损伤可通过一键替换“问题细胞”得到修复
双自由基分子助推钙钛矿电池产业化进程
人机融合让截肢者告别僵硬的“假肢时代”
嫦娥六号揭开月背演化之谜
卓越亮点
能自动施肥的地膜走进田间
盐湖直接制备碳酸锂电池
深度报道
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为何会撒谎
改造沼泽可能有助于遏制甲烷排放,但负面影响尚不明确
科技评论
从“人工物质”到人工智能与人工生命
作者:周济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
摘要:超材料作为一类具有自然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性质的人工材料,为实现物质的重构以获得人工物质提供一种技术路径。这样一些功能高度、可设计的人工物质为各种类型人工智能的实现提供了理想的物理载体,也为人工生命实体的实现提供了新的可能。在探讨物质、智能及生命系统的关联与重构的基础上,评述了超材料在各种人工智能系统中的应用,特别是在高性能光计算和具身智能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利用超材料策略构建人工生命,特别是自复制机器实体的可能性进行分析。
本刊专稿
非晶物质的前沿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作者:柯海波1,周靖1,童星1,汪卫华1,2*
1.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摘要:中国嫦娥五号采回的月壤中发现了超过30%的玻璃质成分,进一步证实非晶物质在宇宙中广泛存在,看似杂乱无章的非晶物质结构背后可能隐藏着拓扑序和不均匀性,因而非晶物质具有奇异的遗传、敏感和弛豫行为,表现出一系列优异物理化学特性,如极致的稳定性、超塑性、超强力学行为和优异软磁性能等。基于序调控和高通量技术开发出的新一代 Zr基、Fe基非晶合金更是成功应用于如折叠手机铰链、新能源汽车电机等核心部件,非晶材料展现出不可替代的应用优势。非晶物质的未来发展应引入新的材料研发范式,重视工艺创新的重要性,推动多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发挥先进表征技术和大科学装置的优势,打造产学研用全链条创新模式,进而积极助力非晶材料与物理领域的快速发展,拓展其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
特色专题-灾后重建与韧性提升
灾害情景下的组织韧性研究进展
作者:汤敏1,刘洋1,姜毓星1,王珏2,黄寰2
1. 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
2. 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
摘要:组织韧性是组织在遭遇严重风险时维系生存进而实现持续发展的根本。研究灾害情景下的组织韧性,目的是搭建韧性理论研究与应急管理实践的对话通道,以组织韧性研究的丰硕成果和管理启示指导灾害应急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基于灾害情景下的组织韧性研究问题,采用Citespace梳理领域核心文献,提炼出灾害风险治理、灾害韧性的复杂系统、韧性评估、社会心理与公共安全治理、城市韧性规划、技术赋能韧性治理6大研究主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灾害应急管理全过程的组织韧性分析框架,涵盖灾害前的预防与准备、灾害中的快速响应与短期恢复、灾害后的长期适应与反超能力;未来研究需关注虚拟组织韧性培育、多主体协同机制优化及组织韧性动态演化机理,以应对灾害情景下的复杂挑战,为提升组织综合抗灾能力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
中国巨灾灾后恢复重建的历史经验
作者:许强1,倪婷2*,敖仪斌2
1.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2.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摘要:巨灾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开放复杂的系统工程。基于系统工程视角解读中国巨灾灾后恢复重建的历史发展。首先定义了巨灾和划分标准,据此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巨灾事件。其次,采用霍尔三维结构模型和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从发展阶段、关键活动、科学技术3个要素构建了巨灾灾后重建系统结构。然后,通过分析典型巨灾灾后恢复重建的具体措施及其与人地关系演化的关联,揭示了巨灾灾后恢复重建系统的传统、可持续和智慧模式。最后从体制优势与法律保障,跨部门协调与信息共享,智能监测与精准需求评估,基础设施与文化建设,巨灾救助与巨灾保险5个方面总结出中国巨灾灾后恢复重建的历史经验。
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和救灾体系中的应用与挑战
作者:彭攀宇1,李明洋2,龙毅1,陶垠桥1,敖仪斌1*
1.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2. 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洪水、地震和台风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构成了严重威胁。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防灾减灾救灾体系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可能,极大地提升了灾害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综合分析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救灾体系中的关键应用,讨论了信息技术在提高灾害响应速度和减少人员伤亡方面的潜力,即信息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灾害预警的精度和响应速度,为减少灾害损失提供了技术保障。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多源数据的集成应用,灾害管理的智能化和精准化将得到持续提升,为社会提供更加稳健的安全保障。
巨灾后住房恢复重建中政府与市场的合作机制——以城乡社会治理现代化为考量
作者:唐清利1,肖惠娜2,王梦远3
1. 成都理工大学
2. 香港树仁大学法律与商业学系
3. 成都师范学院
摘要:巨灾之后住房恢复重建关系到城乡社会稳定和治理水平,既是生存基础的重建,也是社会关系和治理能力的再建,必须着眼于实现现实社会治理能力的恢复和未来再次发生巨灾如何降低损失2个层面进行谋划。从巨灾后恢复重建中政府和市场合作模式理论研究出发,提出从住房恢复重建的实践看,离不开政府和市场2方面的共同推动;市场可以比较高效地解决社会力量参与重建的激励问题;政府可以更有力地解决社会治理能力的恢复和未来的防灾减灾问题;同时,实践表明唯有政府和市场合作才能实现 2 方面的较优解,在“常态社会—非常态社会—常态社会再建”的过程中公平合理与和谐地处理好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的供给,在灾后住房重建过程中同步实现以城乡治理现代化为导向的社会再建。基于住房恢复重建的2个样本地区数据分析,提出了政府与市场边界法律构造的3个经验与启示,提出巨灾后住房重建过程中应以城乡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考量,通过建立以国家补助和市场灾后保险制度结合的灾后住房重建资金支持体系,激励企业等市场力量参与住房重建,并同步从政策法律层面对住房重建和社会再建进行双重规制。
灾前灾后经济、社会和制度韧性演变研究——以汶川地震为例
作者:王艳1,2,李明洋3*,彭攀宇2,朱浩2,周仲礼3
1.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工程管理系
2.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3. 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
摘要:以2008年汶川地震重灾区的12个县(市)为研究对象,探讨灾前和灾后经济、社会和制度韧性的时空演变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尽管汶川地震对各地区造成了严重破坏,但在有效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分配下,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和制度韧性水平逐年提升。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优化资源分配与基础设施恢复、提升社区参与度与自我恢复能力等策略,以进一步提升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经济、社会和制度韧性,实现更加安全、可持续的发展。此研究为政府和决策者制定更有效的灾害应对和恢复策略提供了实证依据,促进了灾害管理和韧性建设的科学化和系统化发展。
巴基斯坦山前平原暴雨洪涝灾害风险预测
作者:常鸣1,周康驰1*,陈亮1,余波1,赵小平2,苏凤环3,朱习松1
1.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电建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3.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摘要:山区地形复杂,暴雨易导致山洪暴发,洪峰汇聚到山前平原,形成严重洪涝,特别是在防灾能力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因此,亟须辨识山前平原的洪涝灾害风险,以提供科学的防洪减灾指导。以2022年巴基斯坦特大洪涝灾害中受灾严重的俾路支省西北部山前平原区为研究区,从下垫面、气候2类因素选取洪水产汇流集指标,利用组合赋权规则对层次分析法和均方差决策法作权重分配,结合不同地表类型、基础设施及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构成的抗洪涝风险能力,综合计算研究区风险。结果表明基于组合赋权规则的洪涝淹没程度预测符合实际,其中预测淹没范围包含90.31%的实际淹没范围,所得结果中极高风险主要位于耕地多、地势低、抗洪条件弱的洪水易聚集区域。
研究论文
地球物理测井在稀缺资源勘探中的应用——以氦气为例
作者:弓明月1,何衍鑫2,3,张朝鲲2,王筱煜4,任嘉豪2,李宏佳2,史泽辉2,田伟2
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3. 江西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4.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
摘要:针对岩石的生氦潜量是一个关于放射性元素铀、钍浓度和时间的函数,提出了一套基于自然伽马能谱测井的氦气资源潜力评估方法。利用伽马探测器测量地层自然放射性产生的伽马能谱,根据不同放射性核素产生伽马能谱的差异,通过谱解析可连续获取地层各层位的铀、钍含量,进而计算岩石矿物的释氦含量,识别优势氦源岩,对于地层中的氦气资源潜力进行评估。该方法目前被应用于塔里木盆地古城、雅克拉、托甫台、和田河区块及全盆地氦气资源分布的预测及战略选区评价中。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使用该方法过程中对于结晶基底氦气生成量、岩石矿物释氦绝对年龄、气藏氦气逸散过程的精确厘定。
无人水面艇自主路径规划技术回顾与展望
作者:朱宇辉1,甘章泽2*,邓斌3*,张哲4,黄子业1
1. 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2. 长沙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
3. 长沙理工大学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
4. 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摘要:由于无人艇普遍具有欠驱动的特性,且水面环境复杂,无人艇的路径规划仍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也是无人艇的关键技术。回顾了无人艇传统的全局与局部路径规划、智能路径规划、集群路径规划以及路径优化的现有算法和最新研究,概括了无人艇路径规划所考虑的各种约束条件,并对比分析各类路径规划方法的创新点、性能、局限性和实际应用场景。分析强调了多约束条件下进行路径评价的重要性,并根据现有问题及趋势,提出了一些未来研究的建议。
政策建议
低碳绿色城市更新:内涵、进展与实现路径
作者:陈天1,2,李沐寒1,王逸轩1*,左明皓1
1.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2.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空间与城市设计研究所
摘要:在城市更新中践行低碳绿色原则是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同时是推动能源技术革命的重要契机。通过解析低碳绿色城市更新的内涵,结合国内外低碳绿色城市更新在政策体系、更新技术和低碳经济等方面的既有探索及中国的不足,提出低碳绿色城市更新的实现路径,包括:低碳绿色政策治理工具、多层次多维度规划体系、多领域的减碳技术方法、搭建低碳更新产业链条、创新的投资与运维方式以及城市更新碳市场与交易。
科技人文
诸福棠:中国现代儿科学奠基人与麻疹防治事业贡献者
作者:吴宗震1,高婉莹1,左锟澜2,相强宇1,张璐1,孙博3,刘欢1,4*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2.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3.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4. 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摘要:诸福棠是中国现代儿科学的奠基人,一生致力于推动儿科学的体系化建设和发展。他率先提出并验证胎盘球蛋白在麻疹预防中的应用,为全球传染病被动免疫提供了新路径;他组织推进中国麻疹减毒活疫苗的研发与推广,为国家儿童免疫防控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他主编《实用儿科学》,构建了系统化的儿科学理论体系;他创办中国首家专科儿童医院,为无数患儿提供优质医疗服务。他提倡以“公、慈、勤、和”的精神塑造儿科医学职业操守,并通过科研与教育促进医学进步,培养了几代儿科医务人员。诸福棠的一生,是献身于儿童健康事业的一生,他的卓越贡献和科学精神成为中国医学发展的灯塔。
内容为【科技导报】公众号原创,欢迎转载
白名单回复后台「转载」
☟
《科技导报》创刊于1980年,中国科协学术会刊,主要刊登科学前沿和技术热点领域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权威性的科学评论、引领性的高端综述,发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完善科技管理、优化科研环境、培育科学文化、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决策咨询建议。常设栏目有院士卷首语、科技新闻、科技评论、专稿专题、综述、论文、政策建议、科技人文等。
相关文章
亲,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的,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
2025-09-05 0
据报道,墨西哥,这个中国在拉美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原本还是中拉合作的典范,如今却在美国的强压之下,对中国商品挥起了关税大棒。墨西哥这步棋,表面理由很简单...
2025-09-05 0
亲,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的,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
2025-09-05 0
9月5日,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首日,博拉网络在N1馆亮相即成为热点、展出的多项人工智能+应用和产品、智算平台等受到媒体关注与业内人士的点赞,彰显...
2025-09-05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