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大全文章正文

中美根本没谈妥?难怪特朗普非要来中国,美国终于尝到苦果:中国从美进口能源即将清零!

百科大全 2025年09月05日 15:27 1 admin

据报道,7月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原油、液化天然气和煤炭加起来还不到一吨,这已经不是“低位运行”,而是直接不买了。更早些的分项也很清楚,液化天然气从3月开始就没再买,原油6月归零,煤炭从年初每月百来万吨一路自由落体到“象征量”。如果说2019年那次清零更像一记情绪波动,这回的走法更像结构调整。

前不久,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访美,会见了财政部、商务部、USTR等对口,主题是落实现有元首共识与经贸议题沟通。就在这不久前,第三轮会谈达成的“休战90天”还在有效期内,双方都承诺暂停24%的对等关税与相关非关税反制措施。按常理推,休战窗口会拉出一点交易回流的空间。可我们看到的是另一个方向:能源清零的趋势没有回弹,反而锁死。这背后两股力量在叠加——一头是美国“加税—威胁—二级制裁”把政策风险推高,一头是中国“多元—增产—长协—折价”把供应链的抗扰度做厚。

中美根本没谈妥?难怪特朗普非要来中国,美国终于尝到苦果:中国从美进口能源即将清零!

俄乌冲突后西方禁运压价,俄罗斯原油的贴水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性,7月自俄进口同比增加。中东稳量+俄油折价的“组合拳”,把运输距离、到岸成本与政治噪音三项核心变量同时优化。美国页岩油外销有自身节奏,但当买家把“长距离+高政治溢价”的组合纳入风控,那张单子就不再是“优先项”。煤炭更不用赘述,从百来万吨到不足一吨的“悬崖”,清楚地告诉市场:这不是短期疏运,这是战略替换。

中美还在谈,特朗普又放风要访华,为何还没谈妥?其实还是美国的态度经常变动,动不动就拿关税来威胁、

中美的“硬脱钩”没那么容易,产业之间的黏性比推特热搜顽固得多。但在安全敏感与大宗脆弱点上,“选择性脱敏”会成为常态。能源、关键原材料、核心零部件,这些“危险清单”会被提前做足预案。反过来,在低政治敏感的消费品、服务业、金融性资产层面,流动还会继续。

中美根本没谈妥?难怪特朗普非要来中国,美国终于尝到苦果:中国从美进口能源即将清零!

特朗普在与韩国总统李在明会面时,一边表示经贸在好转、年内可能会面,一边又抬出“200%关税”的威胁,要求中国保障稀土磁铁供应。我们不必对口号做过多反应,听产业界的脚步更靠谱。

稀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磁体在军工、航天、新能源车、风电里无处不在。中国推进《稀土开采和稀土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暂行办法》,把流向记录、合规出口、国家安全、国际防扩散一体纳入,这不是封锁,是“有条件的开放”。外交部的口径很清楚:愿通过双边出口管制对话机制加强交流,促进合规贸易。问题在于,美国这一头给的是“200%关税”的高分贝,另一头又伸手要对华的磁体供应安全,这逻辑相当于“先把桥拆了,再请你过河”。市场的回答很朴素:桥没了,我就绕道。你再怎么喊,磁体的工艺曲线与规模曲线也不会为关税屈服。

这场能源“脱钩”,其实也是全球经济格局重塑的缩影。中国不再为美油埋单,不只是双方利益调整,更是大国战略自主的宣誓。美国想靠高关税逼中国低头,结果自己成了最大输家。全球能源流向、供应链结构已经改写,谁能适应变化,谁才是真正赢家。

中美根本没谈妥?难怪特朗普非要来中国,美国终于尝到苦果:中国从美进口能源即将清零!

三轮谈判没谈妥,特朗普闹着要访华,背后是美国终于体会到“失去中国市场”是什么味道。这场由能源“清零”引发的连锁反应,不只是一组数据的变化,而是国家意志、全球格局、产业链话语权的落地。中国的底气,正是来自对供应链的把控、对全球化趋势的深度参与。美国再怎么折腾,谁能掌控全球市场,谁就有了定价权。能源这局棋,中国已经走在了前头。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