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文章正文

三星被限、SK被困,美国芯片“限令”120天内中国能顶上吗?

热门资讯 2025年09月04日 22:48 1 admin
三星被限、SK被困,美国芯片“限令”120天内中国能顶上吗?

阅读此文之前,请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美国商务部的一纸 “限令”,让三星、SK 海力士这两家芯片领域的韩企陷入了困局,而与它们在华业务息息相关的中国产业也受到冲击。

在这样的局势下中国半导体产业能否顶住压力,补上可能出现的供应缺口,实现逆势而上呢?

“限令” 突至,韩企陷入困局

当地时间 8 月 29 日,美国商务部突然发布了一项足以震动全球的通知。

决定撤销三星与 SK 海力士在中国工厂使用美系设备的出口管制豁免,并且明确 120 天后就正式生效。这一突如其来的举措,仿佛给这两家韩企在中国的发展之路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霾。

以往,三星与 SK 海力士凭借着 “无需许可即可采购美国设备” 的特权,在中国境内的产线得以顺畅运转,它们就像在一条康庄大道上稳步前行的行者,不断拓展着自己的业务版图。

可如今,形势急转直下,曾经的便利不复存在,哪怕仅仅是为了设备的常规维护或者更新,都必须先获得美国的许可才行,这无疑给日常运营增添了诸多繁琐的程序和不确定因素。

而提到扩大产能或者进行技术升级,那更是变得遥不可及,宛如高悬在天际的星辰,看得见却摸不着。

三星与 SK 海力士在全球存储芯片领域那可是响当当的巨头存在,特别是在 DRAM 与 NAND Flash 这两大关键领域,它们所占的市场份额举足轻重,是绝对不容忽视的力量。

三星被限、SK被困,美国芯片“限令”120天内中国能顶上吗?

彭博社引用伯恩斯坦的报告指出,仅仅是这两家公司在中国的工厂,就分别占据了全球计算机内存产量的 10%、存储芯片产量的 15% 呢。

它们就如同镶嵌在全球供应链上的璀璨明珠,同时也是中国本地高科技产业链所依赖的重要支撑点。

然而美国商务部的这一决定,让它们的发展之路变得崎岖坎坷起来,扩产不行,升级也难,就连设备维修和更换这样基本的事务,都得看美国的脸色行事,处处受限。

韩国政府面对这一情况,虽然第一时间表态称会 “努力减少企业受到的影响”,也强调要继续与美方沟通 “经验证最终用户机制的调整”。

SK 海力士的声明更是克制有加,只是表示 “将采取必要措施,尽量减少对业务的影响”,可明眼人都能看出其中的无奈与被动。

韩国企业有着强大的制造能力,在全球芯片供应环节中重中之重,可如今却因为不掌握规则制定权,只能在中美之间的夹缝中艰难求生,沦为被他人操控的 “战略工具”。

三星被限、SK被困,美国芯片“限令”120天内中国能顶上吗?

而且,从美国限令的具体内容来看,这次可不是简单的警告或者小打小闹。

其禁止这些企业扩大产能或升级技术,这对三星和 SK 海力士在中国的工厂原有的升级、扩产计划产生了毁灭性的打击。

像三星西安的新一代 286 层 NAND 项目原本承载着众多期待,有望进一步提升三星在存储芯片领域的竞争力,可如今却只能被迫搁置,哑火在原地。

SK 海力士打算采购用 EUV 做 10nm DRAM 的计划也同样卡了壳,美好的愿景瞬间化为泡影。

受此影响,企业的短期股价也出现了波动,投资者们人心惶惶,而这一限令所产生的连锁反应还不止于此,它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极有可能对全球芯片供应链产生深远影响。

下游的手机、电脑等行业或许会面临生产成本上升的压力,全球科技市场也将陷入更大的不确定性之中,未来的走向变得愈发扑朔迷离了。

中国面临冲击,供应稳定性遇挑战

当美国商务部的这一 “限令炸弹” 落下,激起的涟漪迅速蔓延开来,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便是与三星和 SK 海力士在华工厂有着紧密联系的中国相关产业。

在全球科技产业紧密交织的链条中,三星与 SK 海力士在华工厂所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承载着大量的本地采购、配套供应以及上下游协作,维持着整个产业机器的平稳运转。

国内诸多整机厂商与云计算企业,长期以来依赖着稳定的供应,犹如在平静港湾中安心航行的船只,靠着稳定的物资补给,有条不紊地开展着生产经营活动。

然而,美国此番撤销豁免之举,让这原本稳固的局面出现了一道道触目惊心的裂缝。

原本顺畅的供应渠道变得不再可靠,那些依赖韩企稳定供货的国内企业,一下子陷入了担忧与不安之中。

三星被限、SK被困,美国芯片“限令”120天内中国能顶上吗?

扩产受限意味着后续的生产计划不得不被迫做出重大调整。

原本规划好的产量目标、新品推出计划等都可能要推倒重来,资源调配也得重新规划,就像打乱了一盘精心布局的棋局,每一步都需要重新斟酌思量。

就拿整机厂商来说,可能会面临零部件供应不足的情况,导致生产线停工待料,延误产品交付时间,进而影响企业的信誉和市场份额。

云计算企业也可能因存储芯片等关键设备供应不稳定,影响数据存储和运算服务的质量,客户满意度也会随之下降。

而且,中国本地存储芯片自给率目前仅 35%,这一现实情况更是让我们在应对此次冲击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短周期内,国内下游、云服务和终端企业几乎很难平滑应对设备批文拖延、进口耗材限流等情况。

在这样的困境下,国内产业界也在积极行动起来,一方面密切关注着局势变化,试图与韩企以及相关方面沟通协调,争取将影响降到最低。

另一方面,也在自身的短板,加快自主研发和产业升级的步伐,希望能尽快摆脱对外部供应的过度依赖,增强自身应对风险的能力,只是这条道路注定充满了坎坷与艰辛呀。

三星被限、SK被困,美国芯片“限令”120天内中国能顶上吗?

中国半导体产业,现状与突破并存

尽管美国的 “限令” 如给中国相关产业带来诸多挑战,但我们也不应忽视,中国半导体产业在重重压力之下,已然绽放出了别样的光彩,正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发展态势与顽强的生命力。

在存储芯片领域,长江存储已成功实现 128 层 NAND 的量产,而更令人振奋的是,今年长江存储正朝着 400 层 NAND 量产全力冲刺。

并且其制造成本已然低于三星同类产品,这意味着在性价比方面,我们开始占据优势,有了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半导体存储技术的崛起。

长鑫存储同样不甘示弱,在 DRAM 方面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今年其产量实现翻番,就如同给产业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极大地提升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产能。

尤其是 DDR5 新品良率站稳 95% 高位,这一数据充分彰显了其技术实力,证明了我们在关键技术环节上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正一步步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再看设备与材料端,北方华创在刻蚀、薄膜沉积等核心设备上持续发力,不断突破技术瓶颈,为国产半导体设备制造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星被限、SK被困,美国芯片“限令”120天内中国能顶上吗?

中微的刻蚀设备更是成功打入国际先进制程产线应用,这就像是在国际舞台上为中国半导体设备争得了一席之地,让世界看到了 “中国制造” 的力量。

众多中国企业汇聚在一起,积极投身研发国产芯片制造设备,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减少对美国技术的依赖。

同时,还主动加强与东南亚、欧洲等地区的合作,通过优势互补,构建起新的供应链网络,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长远发展拓宽了道路,让我们在全球半导体舞台上有了更多的底气和话语权。

结语

美国的 “限令” 虽搅乱了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但也倒逼中国半导体产业加速成长。我们在困境中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更抓住了发展机遇。

相信只要我们持续奋进,加快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未来定能在全球半导体领域站稳脚跟,书写属于中国的辉煌篇章,让科技之光闪耀世界。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