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戏天地文章正文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 数智技术赋能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实践

游戏天地 2025年09月04日 19:59 1 admin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 数智技术赋能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实践

数智技术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实践提供了新的路径,对它的设计可以围绕明确设计理念、确立活动目标、规划活动逻辑和设计活动评价四个维度展开。本文立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活动设计,将VR沉浸式体验、AI数字人对话及数字博物馆等技术融入活动设计,增强了活动的体验性、交互性与开放性。同时,作者还提出了数智技术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价值重塑,以实现其在目标、内容和方法上的创新,进而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历久弥新的实践命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丰富和优化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使学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随着《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颁布实施,数智技术赋能教育创新成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特征。在此背景下,中小学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要将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同时,要充分运用数智技术,组织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在社会性互动中增强爱国主义理解,在实践性活动中提升巩固爱国主义教育,在真实性问题解决中内化爱国主义信念。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个重大历史节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具有独特价值和意义。因此,笔者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活动设计为例,探寻数智技术赋能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路径。


数智技术赋能爱国主义教育的设计路径


01明确设计理念

数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学与教方式的革新。通过技术能重构学习场域,创新学习方式,为实践活动的设计提供了全新的路径。其主要体现在三大特征上:一是体验性。通过虚拟现实等技术将真实历史和科技融合,使学生能沉浸式体验历史场景,使抽象的历史变得可感可知。二是交互性。通过智能技术实现与历史人物的“跨时空对话”,在情感共情中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三是开放性。运用数字创作平台,鼓励学生将学习感悟转化为数字作品,实现个人表达与集体智慧的共同发展。


02确定活动目标

爱国主义是“个体成员对其所属国家的心理认同、情感归属、政治忠诚以及利益维护的价值选择”。在确定活动目标时,要以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为价值引领,围绕爱国主义价值的情感认同、爱国精神的责任担当、爱国主义的理解和表达等维度设计目标。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活动为例,其目标定位为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数字化情境体验,在感悟历史中形成对爱国主义价值的情感认同;二是在智能平台的互动探究中,深化对爱国主义精神与内涵的理解;三是借助数字创作工具,能用数字作品来表达对爱国主义的独特见解,建立自主可控意识,提升爱国主义的责任担当。


03规划活动逻辑

主题活动的规划要遵循设计理念,紧扣活动目标,沿着确定研究主题、设计活动方案、开展实践活动、形成活动成果的逻辑展开。在主题确定环节,要立足真实历史与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在大主题下寻找自己感兴趣且具有探究价值的研究主题;在方案设计环节,依据研究主题,设计包含研究目标、实施步骤、预期成果等要素的活动方案;在实践开展过程中,注重多元体验与深度探究相结合,为学生创设数智化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开展实地考察、访谈交流、数智交互等形式的活动;在成果转化阶段,提供数智平台,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与评价研究成果。


04设计活动评价

评价设计要以爱国主义情怀为导向,紧扣活动目标,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在评价方式上,主要采用表现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以真实性任务开展评价,运用人工智能开展个性化分析与指导;在评价内容上,通过智能学习分析实时采集的行为数据,结合研究报告、成果展示等方式,围绕爱国精神的价值理解、情感认同、责任担当等维度全面评估。在评价主体上,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智能评价等多种方式展开。


数智技术赋能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探索


新时代“要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和爱国主义精神阐释,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为此,笔者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活动的主题定位为“数字铭记·和平永续”,采用主题式学习的组织形式,借助数智技术,设计了“历史回响”“对话英雄”“记忆传承”三个核心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爱国主义的精神和内涵,提升其爱国情怀。


01历史回响:VR重温重大战役

本板块主要通过情境学习、沉浸体验和明确主题三个环节展开。


一是情境学习,提出问题。教师创设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学习情境,通过观看纪录片,围绕“数字铭记·和平永续”主题开展研讨,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如中国作为武器装备落后的国家,为什么能取得抗日战争最终胜利?抗战英雄们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靠什么坚持战斗?为什么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二是沉浸体验,问题深化。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组织他们走进学校的VR体验中心“时空穿梭站”,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原历史场景,学生可自主选择重大战役,也可以选择不同角色,如“将领”“士兵”“战地记者”等,从不同视角亲历历史场景。


三是明确主题,设计方案。在真实体验之后,学生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将想要探讨的问题转化为研究主题,并选择相应的重大战役,运用数字化工具设计活动方案。


在本活动中,学生既可以通过传统方式了解历史背景,又能借助VR技术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让历史记忆通过科技手段得到生动传承,增强学生历史认同感和学习获得感。


02对话英雄:AI跨时空对话

本板块主要通过对话英雄、动态调整和分析梳理三个环节展开。


一是明确对话英雄,设计对话问题。首先,各组基于研究主题和目标,综合考虑人物的代表性、史料的丰富度等因素,从抗战将领、战地记者、国际援华人士等AI数字人中选择对话英雄。其次,小组通过数字博物馆“中国抗战胜利网”、大语言模型等学习和查阅相关历史文献,设计对话问题,保证对话的深度和效果。


二是AI跨时空对话,动态过程调整。各小组借助智能对话平台,从经过历史考证的AI数字英雄库中选择对话人物(如图1)。在与AI数字英雄的对话过程中,学生可以依据智能系统的实时反馈和教师针对性指导,优化对话策略,深化对问题探究的自主调节过程。例如,当系统监测到学生提问停留在事实层面时,它会自动推送“建议进一步追问当时决策背后的考虑”等引导提示;在此期间,教师可以通过管理终端监控各小组的进展情况,利用平台提供的对话深度指数和情感共鸣值等数据,指导学生优化提问策略。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 数智技术赋能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实践

图1


三是分析对话数据,梳理研究结论。首先,学生通过对智能平台的对话分析归纳提取关键观点。其次,使用思维可视化工具绘制思维发展图谱,清晰地展示从历史事实认识到现代价值思考的转换路径。最后,开展跨组对比研究,概括出将领、士兵、记者等不同身份角色的叙事差异和精神特质。


在本活动中,学生依托智能平台与历史人物对话,在对话互动中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和认识深度,并在动态交互中培养理性思维和历史辨识能力,实现了红色基因的历史厚度和技术赋能的教育温度融合,实现了从历史认知向爱国主义价值认同转变。


03记忆传承:数字博物馆展评

本板块主要通过成果呈现形式的选择、数字工具的运用和数字博物馆的展评三个环节展开。


一是确定研究成果呈现形式。根据研究主题,从多元化的数字呈现方式中选择最佳表达形式。例如,战役研究可选择3D战场沙盘动态演示,人物研究可采用虚拟数字人叙事,精神内涵研究采用思维导图的可视化表达方式。


二是运用智能数字工具创作。根据成果呈现方式,选择相应的数智工具实现历史研究成果的数字化转化。以“南京保卫战数字叙事”为例,可以运用三维建模、语音合成、交互设计等多模态技术,创作包含多个交互节点的沉浸式数字作品。


三是依托数字博物馆展评。各个小组的数字作品通过校园数字博物馆云平台进行集中展示与评价(如图2)。每件数字作品都附有作品创作的故事和技术说明,并介绍背后的历史研究与创作过程。同时,平台也设置了丰富的互动与反馈功能,既能对每件数字作品自动分析和评估,也支持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大众体验反馈等多元交互功能。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 数智技术赋能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实践

图2


在本次活动中,通过技术赋能与创意表达,让厚重的历史在数字空间中焕发新生。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不仅深化了对历史的理解,更以创新的方式传承了红色基因,使爱国主义精神在数字时代获得生命力。


智技术赋能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重塑


01历史记忆的沉浸式重构

数智技术的发展为学习场域的重构创造了条件。在虚拟现实场景的营造下,历史事件不再局限于文字与二维图像,而是全方位地呈现历史事件的时空语境。在还原重大战役场景时,给予学生沉浸式的体验,使学生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在具身体验中建立起与历史的情感连接,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对历史理解的真实性,也提升了学生对爱国主义精神的价值认同。


02批判思维的交互式培育

多元交互促进了学生批判思维的提升。学生与经过史料考证的数字历史人物进行深度对话,这种对话不是简单的问答,而是先确认事实再进行因果分析,进而对价值观进行判断和反思。这种交互式的学习方式既保证了历史的客观性,又培养了学生质疑、分析、判断等高阶思维能力,增进其对爱国主义的理解。


03创新表达的智能化支持

数智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创意表达的平台。学生可以根据研究主题和自身特点,选择适合的数智方法进行创造性呈现。无论是三维场景重建、动态信息可视化,还是交互式叙事设计,所有形式都建立在科学的历史研究基础上。通过数智技术的支持,帮助每位学生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在创作的过程中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增强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责任担当。


04学习空间的数字化拓展

云端平台构建了开放共享的学习生态。智能移动应用将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线下拓展到线上,学生通过多种终端访问丰富的数字资源,并能共建学习资源。这一开放、共享、互动的学习路径改变了现有学习方式,支持学生开展跨时空、跨领域的协作学习,让爱国主义教育从特定活动转变为持续性的成长体验。


总结


数智技术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度融合,构建了一个融合历史传承、科技体验与价值塑造的创新教育路径。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活动中,学生通过沉浸式的数字体验,既感受了科技的魅力,又深化了对历史的理解,培养了批判思维,增强了爱国情怀。这种技术赋能的创新实践,既坚守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初心使命,又开辟了新时代教育的新路径,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持久动力。


本文作者:


洪优萍

浙江省杭州高新区(滨江)教育研究院

文章刊登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5年第16期

原标题:数智技术赋能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实践——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活动设计


引用请注明参考文献:

洪优萍.数智技术赋能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实践——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活动设计[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5(16):10-13.



专题预告

01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 创新技术应用场景,拓展思政教育路径

02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 数智技术赋能思政教育

03 洪优萍: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 数智技术赋能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实践

04 孙利秋 王红枫: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 数智技术赋能地理视角下的抗战精神传承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 数智技术赋能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实践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