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200架机“争抢”14座廊桥!厦航,出招!

抖音热门 2025年09月03日 15:46 1 admin

又要坐摆渡车?是为了省钱吗?航司就不能多争取点廊桥吗?”在社交平台上,类似的吐槽经常可见。最近,“频繁摆渡”的吐槽来自在厦门机场搭乘厦航航班的旅客。

但很少有人注意到一组反差强烈的数据:早在2018年,厦航的机队规模就突破了200架,且此后持续扩容,而在其核心运营枢纽的厦门高崎机场T3航站楼,却只有14座登机廊桥

截至目前,厦航在厦门机场日均起降航班超百架次,14座廊桥需覆盖厦航、南航以及部分外航的国内、地区及国际航班的停靠需求,折算下来每座廊桥每天要完成21个航班的衔接。

相当于从旅客下机、机舱清洁、行李装卸到新旅客登机,整个保障流程的间隔不足70分钟,廊桥几乎处于“连轴转”的无闲置状态。而这一负荷,是行业平均水平(10班/座)的2倍多

200架机“争抢”14座廊桥!厦航,出招!

因此,旅客感受到的“频繁摆渡”,本质是航空运输需求增长与基础设施容量不足之间的阶段性矛盾,而廊桥资源的硬约束与机队扩张的现实需求碰撞,是不少国内航司面临的共同难题。

如何破解“远机位常态化”,以及提高靠桥率,也是包括厦航在内的不少航司和机场在努力探索的。

200架机“争抢”14座廊桥!厦航,出招!


如何“榨干”廊桥的每一分效能

面对廊桥资源的硬约束,航空公司其实可以拒绝“躺平”,通过精细化调度、服务升级,在有限的条件里实现旅客体验的突围。

比如厦航就在通过“提前规划+动态调整”的双重策略,最大化提升廊桥的利用率。

提前规划层面,厦航每天夜间会启动次日停机位“精细化排程”,团队会结合航班旅客构成制定优先级,对于中转联程集中、老年旅客占比高的航班优先安排靠桥。

动态调整层面,厦航机务团队的“飞机拖拽作业”成为关键补充。

每天,机务工程师要完成70架次的飞机拖拽。即通过拖车将停在远机位的飞机“挪至”廊桥口,或把廊桥口已完成保障的飞机“移至”远机位。

200架机“争抢”14座廊桥!厦航,出招!

这一操作看似简单,其实需要精准计算时间、路线,既要避开机坪上的其他飞机、车辆,还要严格衔接旅客登机时间。但通过这样的“腾挪”,厦航为更多航班争取到了宝贵的廊桥资源,有效降低了远机位的使用频次。


廊桥不够服务凑,摆渡车并不省钱

即便部分航班不得不启用远机位,厦航也在通过一系列服务细节优化,把“不便”降到最低,甚至为此承担了更高的运营成本。

比如在厦门机场远机位登机口的重点区域,厦航搭建了连贯式晴雨棚,从登机口一直延伸到摆渡车停靠点。为的是解决旅客露天赶车时“雨天淋雨、晴天暴晒”的痛点,让旅客登车时也能有廊桥的体验。

再比如在严守机坪安全规范的前提下,厦航会尽可能缩短摆渡车与客梯车的停靠距离,减少旅客的步行路程。

针对高客座率航班及高峰时段摆渡车拥挤的问题,厦航地面服务保障团队会根据航班旅客人数动态增加摆渡车班次,避免旅客长时间等待或拥挤乘车。

比如原本计划用2辆摆渡车的航班,会临时增派至3辆,确保每辆摆渡车的载客量适中,让旅客拥有更宽敞的空间,提升乘车舒适度。

对于网上曾流传“航司用摆渡车是为了省钱”的说法,事实其实恰恰相反:每增加一辆摆渡车,厦航都要承担额外的车辆使用及人工等成本,运营成本随之进一步上升

200架机“争抢”14座廊桥!厦航,出招!


提高靠桥率,机场也在努力

可以说,当前厦航的努力,已是在现有基础设施条件下的 “最优解”,而对于机场来说,在现有基础设施的配备下提高靠桥率,能做的其实也有很多:包括优化管理,精细调度;技术赋能,实现机位自动化、智能化分配;加强与空管、航企等成员单位协调联动,提升机位周转使用效率等。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提高靠桥率已经成为民航局对机场的考核指标之一,2023年,民航局就曾连发《提升千万级机场航班近机位靠桥率指导意见》和《千万级机场航班近机位靠桥率考核办法(试行)》两份文件,旨在通过排名和考核,实现“十四五”末千万级机场航班近机位靠桥率不低于80%的目标。

而对于厦门机场来说,随着厦门翔安新机场有望在2026年底投运,“靠桥难”问题的彻底解决也带来了希望。

根据规划,厦门翔安新机场建成后将配备196个机位,其中包含78座登机廊桥,不仅是当前高崎机场T3航站楼14座廊桥的5倍多,也是目前高崎T3+T4廊桥总数的3倍。

届时,廊桥资源紧张的局面将从根本上得到缓解,厦航航班的靠桥率也有望大幅提升,“廊桥自由”将不再是奢望

200架机“争抢”14座廊桥!厦航,出招!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