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三星、海力士之后再下重手!美国撤销台积电南京工厂生产许可

抖音热门 2025年09月03日 14:31 1 admin
三星、海力士之后再下重手!美国撤销台积电南京工厂生产许可

美国政府周二正式通知台积电,将于年底前撤销其南京工厂的"经验证最终用户"特殊地位,这标志着华盛顿对华芯片封锁政策进入新的全面收紧阶段。这一决定不仅结束了台积电在华业务的最后一道政策防线,更预示着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将面临更加复杂的重构挑战。

台积电在当天发布的声明中确认,美国政府已正式通知公司,其南京工厂的VEU授权将于2025年12月31日失效。公司表示正在评估相关情况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与美国政府保持沟通,同时承诺将全力确保南京厂的持续运营。受此消息影响,台积电美国存托凭证在盘前交易中大幅下跌。

政策收紧的系统性特征

台积电此次失去豁免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一系列政策调整的组成部分。就在上周,美国已经撤销了三星电子西安工厂和SK海力士无锡工厂的VEU资格,这些豁免同样将在约120天后正式到期。

VEU地位的战略重要性在于,获得这一资格的企业可以直接从美国进口芯片制造设备,无需为每笔交易单独申请出口许可证。这种"一揽子批准"机制大大简化了跨国半导体公司在华业务的运营流程,使它们能够维持对中国工厂的技术设备供应。

失去VEU地位后,台积电南京工厂将面临更加严格的管制要求。每当需要从美国进口关键制造设备时,都必须向美国商务部提交单独的出口许可申请,这不仅将显著延长审批周期,还增加了申请被拒绝的风险。更重要的是,这种逐案审查机制使美国政府获得了对具体设备流向的精确控制权。

技术封锁的精确打击

台积电南京工厂于2018年投产,主要生产16纳米和部分更成熟的制程芯片。虽然16纳米制程在十多年前就已实现商业化,但在当前的汽车电子、物联网设备等市场中仍有广泛需求。该工厂目前月产能约为2万片晶圆,在台积电全球产能中占比相对较小。

从营收角度分析,南京工厂对台积电整体业绩的贡献确实有限,仅占公司总营收的低个位数百分比。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台积电在声明中表现出相对从容的态度,强调将"全力确保南京厂的持续运营"。

然而,美国此次针对16纳米制程的管制升级,显示出其技术封锁策略的新特点:不再仅仅聚焦于最前沿的3纳米、5纳米制程,而是开始向相对成熟的技术节点扩展。这种"全谱系"管制思路表明,美国正试图在更广泛的技术领域建立对华优势。

供应链重构的连锁反应

台积电失去VEU豁免的影响将远超公司本身,可能引发整个亚洲半导体供应链的深度调整。作为全球最大的代工厂商,台积电在中国的业务不仅服务于本土客户,还为众多国际客户提供就近生产服务。

对于依赖台积电南京工厂的客户而言,未来可能面临多重挑战:首先是产能供应的不确定性,如果台积电无法及时获得关键设备的进口许可,可能导致生产计划延误;其次是成本上升,更复杂的审批流程和潜在的设备短缺都可能推高制造成本;最后是供应链安全考量,客户可能需要寻找替代供应商以分散风险。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这一政策变化加速了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去全球化"趋势。跨国企业越来越需要在地缘政治考量和经济效率之间寻找平衡点,这种平衡的复杂性正在重塑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

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对于中国本土半导体企业而言,台积电等国际巨头在华业务受限可能带来意外的市场机遇。随着VEU豁免的全面撤销,中国客户可能更倾向于选择不受美国管制影响的本土代工厂商。

中芯国际、华虹集团等中国本土代工企业在成熟制程领域的技术能力已经相当成熟,在28纳米及以上制程方面基本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台积电等国际厂商的业务限制,可能为这些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份额增长空间。

然而,挑战同样明显。中国半导体产业在设备和材料供应方面仍然高度依赖国际供应商,美国管制政策的收紧使这种依赖性的风险进一步凸显。建立完整的本土化供应链体系,将是中国半导体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任务。

全球化与技术竞争的新均衡

台积电VEU豁免的撤销,本质上反映了全球技术治理模式的深刻变化。传统的技术全球化模式建立在相对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基础上,而当前的变化表明,技术领域的国际合作正在更多地受到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

这种变化对全球半导体产业的长期发展既有负面影响,也可能催生新的创新动力。一方面,技术封锁和供应链分割提高了整体成本,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各国对技术自主可控的重视可能推动更多的研发投入和技术突破。

从企业应对策略看,跨国半导体公司正在学会在分化的技术环境中运营。它们需要开发更加灵活的供应链策略,在不同地区建立相对独立的技术体系,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管制环境。

美国对台积电VEU豁免的撤销,标志着全球半导体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技术创新与地缘政治考量将更加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产业格局的重构不可避免。对所有参与者而言,适应这种新常态并在其中寻找发展机遇,将是未来成功的关键。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