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文章正文

从画笔到AI 巴西圣保罗警方经历“嫌疑人画像革命”

热门资讯 2025年09月02日 20:31 1 admin

【南美侨报网编译段木心9月2日报道】随着监控摄像头在巴西圣保罗市(São Paulo)的普及,就连绘制犯罪嫌疑人肖像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过去,画像师往往需要根据目击者的描述,从零开始还原嫌疑人的样貌,制作模拟画像。现如今,他们更常在人工智能(AI)的辅助下,根据监控录像中嫌疑人的基本特征进行“从有到优”的还原,生成参考画像。

从画笔到AI 巴西圣保罗警方经历“嫌疑人画像革命”

巴西《圣保罗州报》9月1日报道,圣保罗市的法医艺术实验室成立至今已有约10年,仍在不断升级技术。供职于此的54岁画像师西德尼·巴博萨(Sidney Barbosa)受访时表示:“我们以前做过很多模拟画像,因为那时警方还没有面别识别系统,监控摄像头也很少。”

巴博萨最出名的作品之一,要数1998年帮助警方锁定“公园恶魔”(Maníaco do Parque)的画像。那时,他每月要画大约40幅嫌疑人模拟画像,如今这个数字缩减到四分之一。与此同时,参考画像的需求却上升到每月至少30幅。

由于圣保罗市政府的“Smart Sampa”、州政府的“Muralha Paulista”等智能监控项目的推行,加之私人监控的普及,如今整座城市(特别是在市中心)的大部分街道都被监控覆盖,而巴博萨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他解释:“我们需要从大量影像中寻找线索,确认嫌疑人的体型,并与地面、路灯、护栏等参照物做对比。”

今年,巴博萨所在的实验室参与了圣保罗大学(USP)28岁女学生布鲁娜·奥利维拉(Bruna Oliveira)遇害案。她于今年4月在地铁站附近失踪。当时,警方获取了一段分辨率极低的视频,并怀疑其中的人物为凶手。巴博萨仅用了数小时就完成一幅参考画像,令警方得以锁定嫌疑人——43岁的埃斯特利亚诺·马杜雷拉(Esteliano Madureira)。几天后,马杜雷拉被发现死于距案发地30多公里的丛林中。警方怀疑,他可能被犯罪组织“首都第一司令部”(PCC)处决。

巴博萨处理此案时的高效令实验室声名鹊起,此后参考画像需求量进一步增加,并促使实验室正式将参考画像单独归类管理。巴博萨介绍,如今,实验室不仅支援圣保罗州的凶杀案调查,也常为其他州的警局提供帮助。

巴博萨已在警界工作30余年,远在他如今工作的实验室成立之前。他曾参与过一些备受瞩目的案件,例如1998年为人称“公园恶魔”的连环杀手弗朗西斯科·德阿西斯·佩雷拉(Francisco de Assis Pereira)绘制模拟画像。他回忆,画像制作过程中,一名幸免于难的受害者提到嫌疑人眉毛上有伤疤,于是,他在报纸公布的通缉像上突出了这一点。佩雷拉在看到画像后立即剃掉了眉毛,殊不知,巴博萨也考虑到了无眉毛的嫌疑人样貌,最终协助警方破获此案。

“公园恶魔”落网之际,恰逢巴西画像师开始使用黑白的计算机程序辅助身份识别的时代。如今,人工智能和Adobe Photoshop等编辑工具已经帮警方大幅简化了嫌疑人画像的制作过程,但巴博萨认为,这些工具的使用仍需谨慎。尽管它们能让画面显得更真实,甚至重现其微笑、服饰,但软件本身冰冷,不能代替专业人士的判断。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